中医药养生论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2060372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养生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药养生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药养生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医药养生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医药养生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药养生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养生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养生论文Last revision on中医养生学论文【摘要】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养生讲究辨证施用、三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注重辨 别人们的体质特点,并根据体质特点、所处地理环境特点、发病季节的气候特点,辩证 用药调理。本文阐述了不同体质的养成、变化和养生原则,并根据自身属于气虚体质的 特点,从自己本身的饮食、生活和药理保健出发,结合中医体质养生思想体系的内容, 提出合适的养生改进措施,从而达到保持身体健康,机体功能正常的状态。【关键词】民以食为天药食同源无为而治【正文】名以食为天:从古至今,关于饮食的话题和食材的研究一向被人所津津乐道,也因此 探究出了不少山饮食入手的养生之道。

2、饮食搭配和调养得当,可以充分地补充我们日常 活动所需的营养,提高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我们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正如寿亲养老新书所说:“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 生民之大,活人之本也”,饮食是人赖以生存之本,合理地调配饮食,才能固气养精, 供给五脏六腑的正常运作,长期合理的饮食规划,从长远看来对身体的衰老有一定的抵 抗作用。从饮食的过程来说,饮食要“定时”,即三餐要有规律。规律的饮食能使脾胃更好 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供给身体所需的养分。在学习和工作中忙碌的我们常常忽略早餐的 重要性,或是畏寒索性睡过了早餐的时间,三餐的时间也比较随性,无规律可言,长此 以往会损害营养的吸收效率

3、和消化的程度,对身体的损害是可观的。饮食也要“定量” O看见喜爱的食物就多食英至到饱胀的程度,不喜欢就少食,这 样的偏食和过量饮食都是不对的。吃得太多会加重脾胃的负担,使脾胃超负荷地工作, 使胃壁变薄,胃粘膜受到损伤。内经素问中提到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正是 这个道理。饮食也不可过于追求速度。饮食应当细嚼慢咽,充分发挥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 从而减轻脾胃的负担,提高消化吸收的效率。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习和工作再忙 碌,我们也不应该牺牲饮食的时间来增加工作效率,只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反效果。同时,饮食也提倡“专致”。也就是说饮食要一心一意,不可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 用。许多人以为这么做是节省节省

4、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其实不然。饮食的过 程中血液大量回流到消化道以促进吸收,脑部的血液供给就相应减少了。边饮食边工 作,不仅此时的工作效率低,并且影响了肠胃的运作,可谓得不偿失。根据季节来划分,一年四季中饮食要顺从春夏秋冬的交替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 应身体四季的不同需求,正是所谓的“因时养生” O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 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 的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总结岀的四季 养生方法是科学的阐释。首先,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 味。春夏之际正是山寒转暖、大

5、地回温、阳气聚敛之时,故调阳是顺应气节的养生之 道。在饮食方面,酸味入肝,且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且足以 影响脾胃的适化功能,正如摄生消息论所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 脾气。”反过来说,春季养生应多食麦.枣、豉、花生、葱、香菜等,以扶阳气。其次,夏季气候炎热,阳盛于外。根据五行学说而言,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 克肺金,故助心气而制肺气是顺应夏季特质特征的体现。从饮食上来说,夏季宜多食酸 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饮食也不可贪图一时之快而过寒。 西瓜、绿豆汤等都是解外热的佳品,但不宜冰镇以免寒气损伤脾胃。最后,根据五脏六腑的不同需求来划分,中

6、医讲究“五色入五脏” O五色是指赤青 黃白黑,可以滋补心肝脾肺肾。人体作为一个内外统一的有机整体,通过五色和身体调 和并顺应五态,就可以调整人的容颜和身体。药食同源:药物与饮食来源同出一辙,五谷(麦、黍、稷、谷、豆)、五果(桃、 李.杏、栗、枣)、五菜(葵、董、薙、葱、韭)、五畜(鸡、羊、牛、马、猪)等,既是 食用之物,乂是健身之药,健身以扶正,亦有祛邪之力。从狭义上讲,蔬菜瓜果,肉禽 蛋鱼之类为常用膳食;由广义上看,举凡能滋养脾胃,补益正气,健身强壮之品,皆可 谓“药”。利用食物防病治病,就地取材,简便易行,实惠经济,既无某些中药之苦口 之味,乂无某些西药副作用之弊,人乐于食而有祛病之效。大

7、家知道,中医治病最主要的手段是中药和针灸。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 动物和矿物,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 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东西 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饮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 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山于它们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 清楚的。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 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乂是 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可口食品。知道了中药和饮食物的来源和作

8、用以及二者之间的 密切关系,我们就不难理解药食同源的说法了。药膳是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 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乂将 食物赋以药用;既具有营养价值,乂可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因此,药膳是 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乂在享受 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无为而治:“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出自老子,无为而治不是让我们对自己的 身体不管不顾,而是提醒我们应该以最适合最稳定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身体。这样我们 才能使我们的身体保持最好的状态面对每一天。什么叫无

9、为而治就是说要遵守自然的规律,而不是自己主观地蛮干与妄为。比 如,秋风一来就把落叶全扫光,而你连着扫一个月可能都扫不干净。大自然的规律不会 在乎这么点儿人力,也不会疼惜你付出多大的代价。所谓道“以万物为刍狗”,就是说 大自然无所谓仁慈和仁爱,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一样。但是,大自然这种无悄其实正 是一种大情,这就是自然的规律。人们如果顺应自然,不去勾心斗角,也没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就能活得非 常自在,就不会生病。作家王蒙曾就养生之道请教过着名学者周谷城先生,周谷城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 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养生” O王蒙大受启发,联想到生活中有不少人,有的吃补药吃出 了大病,有的练气功练得走火入魔

10、,有的炼丹服药把自己毒死,有的练长跑把自己累 死,都是因为养生过头的缘故。养生过头的人,往往失去了人生的不少乐趣。舒松年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说,他有一 位年近花甲的姓冯的朋友,冯先生人生的一切为了两个字一一“长寿”,为了长寿,他 一生兢兢业业,诚惶诚恐,大事小事都不敢随便,唯一信奉的就是“静坐养生”。多活 动怕伤筋骨,多说话怕伤神,多唱歌怕损喉,跳舞怕扭腰,读书怕坏眼,下棋打牌怕得 高血压,饮食吃素不沾荤,对素菜也白般挑剔,怕不洁吃了危害生命。冯先生把一切美 味佳肴、一切文娱体育活动、一切兴趣爱好都看成危害生命的杀手,像他一样活下去, 即使活到一百岁又能有什么意义“不养生”其实并不是真的不养生,不

11、过是主张自然、自由、轻松地生活,反对因 “养生”而把人的生活弄得紧张、呆板、忙碌、谨小慎微;主张人的生活应该自然、自 由、放松一点,不要过于做作、“雕凿”。俄国学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一种诗的 金刚石,只要是天生的,它就用不着像巴西的矿砂中掏来的金刚石一样,花长时间去琢 磨。”中国传统养生理论认为人和自然都是“气”的产物,人处在天地之间,生活与自然 环境之中,只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存在。因此,人与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同受阴 阳五行的制约,并遵循自然的规律。灵枢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论述, 就概要地阐述了这些规律。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身体与病理变化的观点。唐代着 名养生家认为“养生调节之怡,不妄做劳,永保康宇”素问生气通天论注。老子的“无为而治”包括“治身”与“治国”两方面的含义,其中“治身”是根 本,以“养生”为基本出发点。圣人按“道”的无为法则养生蓄德,最终达到与“道” 同一、像“道” 一样长久。圣人按“无为”法则治理天下,让百姓们回到万物初生时的 混沌状态,满足于粗陋的生活,保全精神,颐养天年。圣人与百姓都顺应“无为”法 则,都能长生,就是天下大治。【参考文献】健康养生王蒙寿亲养老新书陈直原着邹铉增续,张成博药食同源食物卷李乾构道德经老子李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