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总结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2058113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诊断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实验诊断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实验诊断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实验诊断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实验诊断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诊断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总结(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血液检查第一节 血液的一般检查【各参数参考值】1红细胞(1)红细胞计数 RBC (1012/L):成年男性4.05.5 成年女性 3.55.0 成年男性 新生儿 6.07.043567成年女性1012/L新生儿(2)血红蛋白 HGB (g/L): 成年男性 120160 成年女性 110150新生儿成年男性 新生儿 170200 g/L成年女性190170150130110(3)红细胞比容 HCT : 男性 4249女性 3748(4)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 (fL): 801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 (pg): 2632(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g/L):

2、310350(7)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 RDW :14.9%2网织红细胞(1)网织红细胞计数 RET(pg): 成人 0.5%1.5% 新生儿 26%3白细胞(1)白细胞计数 WBC(109/L): 成人 410(400010000/l) 新生儿 1520(1500020000/l)6个月2岁 6个月2岁 1112(1100012000/l)成年人新生儿84121620109/L(2)白细胞分类计数(DC)白细胞种类百分比绝对数(109/L)中性粒细胞(杆状核) Nst 050.040.5中性粒细胞(分叶核) Nsg 507027嗜酸性粒细胞 Eo 0.550.050.5嗜碱性粒细胞 Baso

3、0100.1淋巴细胞 Lym 20400.84单核细胞 Mo 380.120.84血小板(1)血小板计数 PLT (109/L): 100300(2)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fL): 711(3)血小板比容 PCT : 0.1%0.3%(4)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 1517【参数的临床意义】1 红细胞(1) 贫血 轻度HGB120;中度HGB90;重度HGB60;极重度HGB6.0,HGB170;女RBC5.5,HGB160相对性:体液丢失导致血浆量减少,如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多汗、多尿绝对性:生理性 新生儿、久居高原、剧烈体力劳动运动、情绪激动 病理性 慢性心肺疾病;真性红细胞

4、增多;肾病、肿瘤(3) 红细胞比容及红细胞平均值参数: 用于贫血分类诊断MCVMGHMCHC疾病正常色素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再障、急性失血、溶血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10032正常巨幼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8026正常慢性病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2675%生理性 下午,妊娠后期、分娩,剧烈运动劳动,饱食,高温严寒,应激等 急性感染:G菌为主,特别是化脓性球菌(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 局限轻微 WBC可正常,但中性百分率;病理性 中度 WBC常20,中性百分率进一步,伴核左移; 极重 WBC可不升反降 严重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外伤、手术,大面积烧伤,急性心梗 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 急性中毒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重金属 白血病及恶性肿瘤减少 1.5称粒细胞减少症;5%;0.5109/L 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食物过敏,荨麻疹 寄生虫:血吸虫,钩虫,肺吸虫,蛔虫 慢性皮肤病:湿疹,银屑病 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淋巴瘤, 恶性肿瘤:上皮系肿瘤 传染病:猩红热 减少 0.5%;1%;0.1109/L 过敏性疾病:结肠炎,药物、食物超敏反应;类风关;(自身免疫病) 血液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 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癌 糖尿病、水痘、天花、流感、结核(4) 淋巴细胞 增多 40%;4109/L 感染:病毒,G菌,原虫 淋巴细

6、胞性恶性疾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再障、粒细胞缺乏症 自身免疫病、肿瘤、GVHD/GVHR 减少 20%;8%;0.8109/L 感染:严重感染,原虫,感染恢复期 血液病:4 血小板 血小板生成障碍:造血功能损害,如再障、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巨幼细胞贫血减少400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 继发性增多:急慢性病,缺Fe性贫血,肿瘤,大失血【细胞形态改变】1 红细胞:了解(见P72)2 白细胞:(其余亦了解,见P73) 核左移:外周血出现不分叶核中性粒细胞5%。见于感染(尤其急性化脓性),急性失血、中毒,急性溶血性反应。WBC、N百分率及核左移程度与感染程度呈正比,但极度感染时WBC可不变或

7、下降。 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可是核极度左移。(二者区别见人卫第6版诊断学P277) 核右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5叶3%,是细胞衰老表现。见于重度感染,感染恢复,造血功能减退,造血物质缺乏,抗代谢药,肿瘤等。 异型淋巴细胞: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非单核细胞),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刺激下可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第二节 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指RBC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最基本影响因素是红细胞缗钱状形成。正常是RBC表面带负电,而白蛋白带负电,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带正电,当白蛋白或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时中和了RBC表面的负电而使血沉加快。【正常范围】Male 015m

8、m/h;Female 020mm/h【临床意义】增快 20mm/h 感染:急性细菌性炎症,风湿热,结核病 组织损伤:创伤、手术,急性心梗(可用与心绞痛鉴别) 恶性肿瘤 球蛋白相对或绝对 贫血第三节 贫血相关检查一、 缺铁性贫血是用来合成Hb的贮存铁缺乏,从而影响Hb合成所引起的低色素小细胞贫血。特点为血常规RBC为低色素小细胞,网织红细胞服用铁剂后升高;骨髓可染色铁缺乏,骨髓红系细胞明显增生,中晚幼为主,粒红比下降;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等。【各参数参考值】1 血清铁蛋白 SF : 男性 15200g/L 女性 12150g/L2 血清铁 SI : 男性 1130mol/L; 女性

9、 927mol/L3 转铁蛋白:24g/L4 血清总铁结合力 TIBC : 男性 4070mol/L; 女性 5477mol/L5 未饱和铁结合力 UIBC :2552mol/L6 转铁蛋白饱和度 TS :33%35%7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sTfR :3.08.5mg/L【各参数临床意义】1 血清铁蛋白SF铁蛋白具有储存铁的功能,由肝脏合成,能敏感反映储存铁的状态,水平降低表明缺铁。降低:缺铁性贫血、妊娠增高:血色病、铁蛋白合成增加(感染、肿瘤)、肝病。2 血清铁SI血清中的铁一部分与转铁蛋白结合,另一部分游离,称血清铁。降低:缺铁性贫血、感染、真性红细胞增多增高:红细胞产生成熟障碍(再障、巨幼细胞性贫血);铁利用降低(中毒);铁吸收增加(白血病);红细胞破坏;(溶血);肝脏疾病3 转铁蛋白升高:缺铁性贫血、妊娠等降低:铁粒幼细胞贫血、蛋白质缺乏、感染,肝病4 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及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凡能与100ml血清中全部转铁蛋白结合的最大铁量称TIBC。未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称UIBC。TIBC反映转铁蛋白水平。增高:缺铁性贫血、肝病、妊娠降低:铁蛋白质减少,转铁蛋白丢失或合成减少、肿瘤5 转铁蛋白饱和度TS降低:缺铁性贫血(15%再结合病史即可诊断)增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