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205801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乡村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发展乡村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发展乡村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发展乡村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发展乡村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乡村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乡村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的思考(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发展乡村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日期: / 农业大学成教学院毕业生论文论文题目:发展景谷县凤山乡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的思考学 生: 晶学 号:09090006专 业:农业机械化与其自动化年 级:2009年级指导教师:鲁 勇职 称:初级工专 业:2011年5月20日发展景谷县凤山乡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的思考学生: 晶 指导教师:鲁 勇容提要: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必然趋势。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工具。用产业化的要求组织发展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本文结合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论述了农业机械化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产品流通和精

2、深加工转化增值,衔接、引导农民逐步走向国外大市场,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等诸多方面推动了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有力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农业产业化 问题 对策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中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农业机械化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解放农村劳动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体现,是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条件。建立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基地,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

3、经营、社会化服务;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都必须以农业机械化为纽带。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对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中的主力军作用日益突出。一、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主席就高瞻远瞩地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表明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和地位是相当突出的,它与农业产业化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标志农业产业化,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其中,

4、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化的中心环节。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主要是指农业机械化,即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取代落后的手工工具和以人畜为主的劳动形式。农业机械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手段。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体现,是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条件。(二)农业机械化是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之一,是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农业成为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现代化产业。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证实,技术的发展要以一定的载体为媒介,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技术的载体。先进的农业生产

5、技术的大面积、大规模实施,必须通过先进的农业机械才能完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度发展,必须通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才能实现。可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对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三)农业机械化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手段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生产系统,与农业机械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环节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建立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基地,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都必须以农业机械化为纽带。(四)农业机械化是实

6、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举措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举措。实践证实,从农作物种植、农业运输、机械脱粒、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诸多环节,到建设农业设施和抗灾工程,以与设施农业、立体农业、园艺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科技工程的实施,离开机械化是无法实现的。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不仅仅是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手段,更重要的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生产力水平的一项现代工程技术,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的有效保障。(五)农业机械化是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容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服务,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农机化服

7、务贯穿农业生产、加工、运输的全过程,是其它服务不能替代的。二、景谷县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一)景谷县农业机械化现状2010年,景谷县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276万瓦特,拖拉机拥有量4977台,大中型配套农具262部,小型配套农具3136部,操作杆式稻麦联合收割机50台, 手扶式插秧机2台, 微耕机2975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7129台,农用排灌机械629台。2010年,全县完成机耕面积25.16万亩,机械插秧面积20亩,水稻机收面积2.24万亩,小麦机收面积0.16万亩。(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情况2010年,景谷县共有600名农户享受农机具购机补贴政策,补贴机具639台(套),补贴资金149.99

8、万元,有158名农户享受“省农机直补超市”政策,补贴农机具184台,补贴资金105.03万元,拉动农民投入购买农机具资金595万元,增强农业机械装备的能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景谷县凤山乡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一)景谷县凤山乡的基本乡情凤山乡位于景谷县城东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0公里,东与正兴镇接壤,南与威远镇为界,西与景谷乡毗邻,北接镇沅县。凤山是一个集山区、半山区、河谷为一体的山区乡,最高海拔2527米,最低海拔950米,平均气温16.10C18.50C。全乡总面积520.6平方千米,辖12个村委会,有164个自然村,194个村民小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1.7人。有耕地面积2

9、274.6公顷,水田、旱地面积分别为695.4公顷和1296.9公顷,人均占有耕地1.6亩。全乡辖12个村委会,有164个自然村,194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全乡总户数5158户,总人口21699人,非农人口786人,占总人口的3.6%,少数民族8620人,占总人口的39.7%,人口自然增长率3.05。人均耕地面积多,除去老人和小孩后,一个劳动力负担2.4亩耕地,一头耕畜负担近8.3亩耕地,加以复种指数高,一年耕作二至三茬,作物生长期短,耕作季节性强,以致耕作粗放,并常因贻误农时,造成减产。(二)景谷县凤山乡农机化现状2008年景谷县凤山乡机耕面积2551亩,机耙面积2000亩,机电排灌面

10、积581亩,农机运输总量91.37万吨公里,农机总收入230.8万元。2009年机耕面积3851亩,机耙面积2500亩,机收小麦75亩,机电浇灌面积1120亩,农机运输总量95.64万吨公里,农机总收入278.4万元。2010年完成机耕面积4100亩,机耙面积3860亩,机收小麦90亩,机电浇灌面积2647亩,新增动力59.69万瓦特,农副产品加工总量1.3万吨,农机运输总量103.4万吨公里,农机总收入305.7万元,农机化培训45人。有力地支持了凤山乡的春耕生产。(三)农业机械装备到2010年底,农业机械总动力926.2万瓦特,拥有大小农业机械131台,全乡有农业机械化从业人员220人,处

11、于较低水平。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四)农业机械的作用日益突出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中的主力军作用日益突出。农民对农机的需求也更强烈,在凤山乡农活集中,抓节令,每当3月底7月初,劳动强度特别是烟叶生产劳动强度大,这时需要更多的农业机械用于农业生产中。到2010年,农业机械经营总收入305.7万元,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开展联合作业,大大缩短了农民的生产周期,促进了粮食的增产增收和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在抵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难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0年,凤山乡遇到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旱,全乡农作物受灾3.646万亩,经济作物受灾2.3244万亩,有12个村

12、委会48个村民小组,约1107户、4613人和3210头牲畜饮用水困难。在整个抗旱工作中,农业机械发挥了巨大作用,共投入抗旱机械89台,浇灌农作物2647亩,为抗旱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四、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一)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凤山乡除机耕、机耙有一定面积外,机收面积很少,象水稻机插、玉米机收、设施农业、副食品生产等处于一种新事物的状态,距离实现农业机械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也制约了凤山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步伐。(二)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形成目前,由于乡财县管后,乡政府无力对农业机械补贴和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的启动和引导资金的投入,除中央财政实施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外,农业机械化的资金

13、投入主要以农民为主体,这是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三)农机安全监理难度大一是机构不健全,事业经费无保障。凤山乡农机监理机构还不健全,无其他经济来源,监理装备差,给农村的农机安全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二是受客观因素制约,工作难度增大。由于凤山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没有通班车的村,农机驾驶员违章载人的现象较为突出,而且广大机手文化技术水平较低,对机车使用管理不善,加之安全意识较差,不愿意积极配合,逃避管理,“黑车非驾”现象越来越多,造成农机管理难。三是拖拉机、农用车分布在广袤的农村,点多、面广、线长,有些村组交通条件差,安全隐患多。目前广大农村道路上公安交警无人力管理,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因没有

14、农机执法标志,降低了农机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很难针对农机作业的特点进行重点防,重大农机事故隐患将再度加重。(四)农业机械相关制度建设尚待完善和加强目前各级虽然出台了部分农业机械法律、规章,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如农用运输车的治理体制不顺问题,致使大量的无证照农用运输车存在,形成重大安全隐患,并影响到对其他农业机械的有效治理。(五)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差凤山乡属山地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相邻高差大,且田地块小,加之土地承包到户后,田块进一步划小,土地插花、分散,机耕道路少且路况差,很不适应农机作业,导致农机作业受限,效率低,成本高,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六)农业机

15、械化认识不深,培训力度不够一是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不深。多年来,农业机械化的“潜在效益”十分容易被人忽视,乡政府与相关部门对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没有把发展农业机械化摆上议事日程,没有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作用。未能认真研究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加上区域条件、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差异,造成农业机械化区域发展不平衡。二是由于乡财县管后,乡政府无力对农业机械化的培训、试验、示等方面的投入,严重制约着农业机械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七)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低,配套实施难度大由于凤山乡属山区、半山区乡,受地理条件的制约,无法推广大中型农业机械,农业机械装备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呈现出:农机动力机械较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较多,高性能机具少。与本县的永平、勐班、民乐、威远等使用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乡镇相比,使用小型、轻便的农业机械效率低、寿命短、成本高。从2010年底的情况分析,凤山乡从事田间作业的机械只有82.58万瓦特,只占农业机械总动力的8.9%,且主要是完成耕作方面的微耕机,还没有从事播、种、收的机械。五、实现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