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控制措施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205785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控制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全控制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全控制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安全控制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安全控制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全控制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控制措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控制措施1. 进度控制进度管理在施工中存在着不符合性,人力资源的配备是否充足、材料物资的确定是否 及时、机械设备的运行完好率、方案工艺的明确性、施工环境的有利营造均是进度控制的关键 因素。在施工中两方面的因素要严格控制:其一设计的不完善或专业设计上未汇总论证,而 是根据现场施工逐步调整,将严重影响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的完善与实施,将会导致施工组织 系统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进度计划的实施。其二物资材料的确定,如不能及时确定,施工方 案及工艺也就不能及时确定,尤其对于加工周期长的材料,将严重影响整体施工的合理安排甚 至扰乱整个施工计划。对于施工环境,和谐的环境将有力促进施工进展,如不和谐,将会造

2、成众多障碍间接 影响施工,此方面也要努力营造及及时沟通。2. 质量控制施工的质量控制,强调预控为主、过程管理。质量控制的基础工作有下述二方面:其 一设计先天性不足,导致功能不完善、工序衔接漏项、工艺不符环境质量要求是影响质量的关 键。其二合理的技术方案与工艺是促进质量提高与改善的关键,组织方案与工艺的技术论证是 一个重要环节。过程中质量控制要把好四关:物资材料进场检验关;样板引路关;施工过程三检关、报 审验收关。3. 安全控制安全控制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设计方面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设 计,不存在施工中无法采取防护措施的设计内容。第二、必须保障安全措施费用的有效投入。 第三、安全

3、防护设施及用品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地方或行业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设置、配备。施工中安全控制必须做到五关:教育关、措施关、交底关、防护关、检查关、改进关 必须根据施工阶段进行危险源的辨识,根据辨识结果采取预控措施及防护措施,严密监控重大 危险源、对一般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对于处于装饰阶段的工程必须加强消防安全、临时用电、环境卫生、物料堆放、机械 安全的管理,消除火灾、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职工的生活方面也不容忽视 加强宿舍的用电、消防管理,加强食堂的卫生管理,消除中毒及传染病事件的发生。敞开楼梯间是指建筑物内由墙体等围护构件构成的无封闭防烟功能,且与其他使用空 间相通的楼梯间。目前,敞

4、开楼梯间在多层建筑中被广泛采用。由于楼梯间与通道之间无任何 防火防烟分隔措施,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火灾烟气沿敞开楼梯间蔓延,封堵其疏散通 道,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笔者针对敞开楼梯间的消防安全问题,通过大量实践工作的积累提 出了三种解决火灾烟气通过敞开楼梯间向上部楼层蔓延的方法,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烟气控制是指所有可以单独或组合起来使用以减轻或消除火灾烟气危害的方法。建筑 物发生火灾后,有效的烟气控制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控制烟气在建筑物内的 蔓延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挡烟;二是排烟。挡烟是指用某些耐火性能好的物体或材料把烟气 阻挡在某些限定区域,不让其流到对人或物产生危害的地

5、方。这种方法适用于建筑物与起火区 没有开口、缝隙或漏洞的区域。排烟就是使烟气沿着对人和物没有危害的通道排到建筑外,从 而消除烟气的有害影响。排烟有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种形式。针对敞开楼梯间的消防安全问题,主要从防止烟气通过敞开楼梯间向上部楼层蔓延的 角度考虑,根据烟气控制的基本原理,解决该问题有两种可选方案:一是允许烟气进入敞开楼 梯间,在敞开楼梯间设置排烟设施,将有毒有害的热烟气从敞开楼梯间排到室外;二是应用防 烟设施阻止烟气进入敞开楼梯间。但是,如果把敞开楼梯间作为疏散通道,以保证人员在疏散 时间内安全地从敞开楼梯间通过,这样就产生了第三种方案,即发生火灾时,应用防火防烟分 隔措施将敞开楼

6、梯间与起火层分隔开,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我国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人民防空 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中,均没有对敞开楼梯间的消防安全问题进行具体的规定。笔者提出了以 下三种相应的具体解决方法:1、在敞开楼梯间外墙上部设置排烟或机械排烟系统,敞开楼梯间与楼层连接处设置 防烟垂壁。2、敞开楼梯间与楼层连接处设置防烟空气幕,以阻止烟气进入敞开楼梯间。3、敞开楼梯间与楼层连接处设置防火卷帘,将敞开楼梯间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 几种方法的比较:(1) 在敞开楼梯间外墙上部设置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系统,敞开楼梯间与楼层连接处 设置挡烟垂壁。自然排烟方式是利用烟气产生的浮力,把火灾产生

7、的烟气排出到室外,使其不能侵入 上部楼层人员疏散通道内。该方式不需要机械通风设备,不受电源中断的影响,简单易行,造 价较低。其缺点是排烟效果将受到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如室外风向、风速、室内外温度分 布和所在楼层等的影响。但如果能够处理恰当,会是合理的防排烟方式之一。机械排烟方式是 利用通风机进行强制性排烟,它不受室外环境条件的影响,排烟效果稳定,但需要有专门的通 风设备、可靠的事故用电源及自动控制装置等,并需设专人进行维护管理,定期检查。挡烟垂 壁是指用不燃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0mm的固定或活动的挡烟设施。活动挡烟垂壁是 指火灾是因感温、感烟或其它控制设备的作用,自动下垂的挡烟垂壁

8、。挡烟垂壁的作用是减慢 烟气扩散的速度,提高防烟分区排烟口的吸烟效果。为了提高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 效果,应在敞开楼梯间与楼层连接处设置挡烟垂壁。在一些层高不是很高的商(市)场内,为了 满足敞开楼梯间的使用功能和视觉要求,可以设活动挡烟垂壁,但应注意维护保养,保证其有 效性。(2)在敞开楼梯间与楼层连接处设置防烟空气幕,以阻止烟气进入敞开楼梯间。 防烟的方法有挡烟垂壁防烟、正压送风防烟等。但挡烟垂壁只能起到延缓烟气蔓延的 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防止烟气向敞开楼梯间的蔓延;正压送风防烟适用于密闭性比较好的构 造,敞开楼梯和各楼层都是连通的,不适合采用正压送风防烟。防烟空气幕的作用在于提高阻

9、 烟效率,使烟气在它面前难以通过。运行良好的情况下具有隔烟、人员可自由出入隔烟场所和 不影响视野等功能。可以有效阻止烟气的扩散,对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具有 重大意义。但防烟空气幕要达到以上效果,要有足够的风量和风速,在条件允许时,可选用此 方法。设置防烟空气幕的优点是防烟效果好,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相关实验表明,防烟空气 幕不仅防烟效果显著,而且具有较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但也存在其缺点,需要有可靠的事故 用电源、自动控制装置等,并需设专人进行维护管理,投资较高。(3)在敞开楼梯间与楼层连接处设置防火卷帘,将敞开楼梯间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 如果火灾时敞开楼梯间用作疏散通道,则必须保

10、证人员疏散时间内敞开楼梯间是安全的。对于 商(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人员疏散时间比较长,而且商(市)场的空间结构形式、所售商品的 类型、摆放形式等都是不确定的。从人员疏散行为知道,人员在安全疏散时习惯于原路返回; 而从性能化设计的角度考虑,火灾场景不明确就无法确定敞开楼梯间的环境在火灾发生后多长 时间内是安全的。所以,作为最保守的考虑,火灾时需要把敞开楼梯间与起火区域划分为不同 的防火分区,以确保人员疏散的安全性。7.4 楼梯间、楼梯和门7.4.1 疏散用的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3 楼梯间内不

11、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碍物;4 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5 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6 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住宅建筑必 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7.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7.4.1 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2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 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3 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4 高层厂房(仓库)、人员密集的

12、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设置封闭楼梯间时,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5 其它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7.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7.4.1 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按本规范第 9 章的规定设置防烟或排烟 设施,应按本规范第11 章的规定设置消防应急照明设施;2 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 前室合用;3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m2;合用前室的 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10.0m2,

13、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m2;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5 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住 宅除外);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 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一、责任到人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从思想上、组织上、装备上做好火灾 的预防工作。建立防火责任制,将防火安全的责任落实到每个建筑施工现场,每一个施工人员 明确分工,划分区域,不留防火死角,真正落实防火责任。各施工队伍、各施工现场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1、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

14、作规程;2、建立防火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防火标志;3、实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防火安全检查,必要时实行每月防火巡查,及时消除火灾 隐患,并建立检查(巡查)记录;4、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5、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消防安全措施1、领导措施。各级领导应当高度重视消防工作,将防火工作纳入安全生产中的一项 重要工作,企业的主要领导是消防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防火预警机制,防止避免 火灾事故的发生。2、组织措施。应当建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布置、检查工作,并设立管 理部门或者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消防工作,有条件的单位应当建立义务消防队伍。3

15、、技术措施。根据国家消防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结合防火重点部位,制定本单位 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积极开展防火安全培训,提高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所及 和掌握新的防火安全技术,推广和应用科学的先进的消防安全技术,从施工工艺、技术上提高 预防火灾事故的防范能力。4、物质保障。在消防安全上要舍得投入,每年作出消防设施的建立、消防器材的购 置计划,定期更换过期的消防器材,推广和使用新型的防火建筑材料,淘汰易燃可燃的建筑材 料,从新阻燃材料和物质上,解决火灾的危险源。三、火灾险情的处置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因意外情况发生火灾事故,不要惊慌,应一方面迅速电话报警 一方面组织人力积极扑救。火警电话号码为“119”。火警电话拨通后,要讲清起火的单位和详细地址,也要讲 清起火的部位、燃烧的物质和火灾的程度、着火的周边环境等情况,以便消防部门根据情况派 出相应的灭火力量。报警后,起火单位要尽量迅速地清理通往火场的道路,以便消防车能顺利迅速地进入 现场。同时,并应派人在起火地点的附近路口或单位门口迎候消防车辆,使之迅速准确地到达 火场,投入灭火战斗。火势蔓延较大,火势燃烧严重的建筑物,施工单位熟悉或者了解建筑物的技术人员, 应当及时将受损建筑物的构造、结构情况向消防官兵通报,并提出有关扑救工作的建议,保障 救火员工的生命安全,防止火灾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一步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