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种群的特征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205485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节种群的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节种群的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节种群的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1节种群的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1节种群的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节种群的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节种群的特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 种群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2.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三、课时安排2 课时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一、情境导入播放相关图片。设疑:草原的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牛羊,经济效益才最好?沿海的渔民该捕捞多少鱼虾,才能获得最好的收益又能持续发展?农业生产中怎样控制害虫的数量,才能获得大丰收? 观看并思考。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入手,通过的图片,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二、展示课题讲述:要科学地解决以上问题就要学习

2、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有关知识要求: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看课件、思考、记忆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更好的吸引住了学生。三、新授知识(一)种群概念设疑:根据已有知识你能判断以下哪些是对种群的正确描述吗?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2.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3.一个蜂巢中所有的蜂。 邀请:你愿意提炼一下种群概念的要点吗?请你再列举一些种群好吗?设疑: 种群内部的生物之间结成了什么关系?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答: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和一个蜂巢中所有的蜂属于一个种群。概念要点:一定地域内 同种生物 全部个体的总和思考,回答问题,纠错。种群内部的生物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回顾旧知并

3、应用强化,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相互评价纠错使得学生既乐于参与,又更好的掌握了知识。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二)种群的特征讲述:种群是一个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起作用下的活的有机统一体,它有其发生、发展、繁荣、衰退和灭亡的过程。展示资料:澳大利亚野兔成灾。讲述: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与种群的特征分不开的。看资料、思考培养阅读、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1种群密度讲述: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个体的数量。邀请:你能说出种群密度的单位有哪些吗?你能对某个种群的种群密度进行描述吗?种群密度有什么特征?你能举例说明吗?讲述:种群密度的一种调查方法标志重

4、捕法。设疑:你能根据叙述总结成一个公式并用来解决下列例题吗?例: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鼠15只。点评:及时肯定表扬记忆,思考,看书,讨论,回答问题。答:(个/m2、km2、m3)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答案:N = 88只培养学生书写和语言的规范意识。培养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与数学学科相渗透,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通过正确解答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满足感,更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布置研究性课题布置任务:研究性课题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还有哪些?具体操作方法如何?课后分小组学习,

5、搜集资料,讨论,交流。使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培养获取信息、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出生率和死亡率指导学生看书,找到有关概念。例如,某个和平鸟种群的出生率为每个雌鸟每年出生出7.8个雏鸟。设疑:你如何理解7.8这个数字?提问: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密度有何意义?你现在能理解我国为什么要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了吗?注意:迁入和迁出阅读,思考,回答问题回答:它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通过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强化知识,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3年龄组成设疑:什么是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几种类型?图形如

6、何?分别有那些特点?你能设计一个表格来反映吗?研究意义如何?巡视,指导学生,特别是画图表,纠错,点评。带着问题阅读、思考、讨论,画图表,归纳总结,回答问题。年龄组成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年龄组成对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强化对图表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用多中方式表达知识的能力。4性别比例讲述:种群的性别比例是指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种群的性别比例可分为三种类型:雄多于雌;雌雄相当;雌多于雄。设疑:你能就三种性别比例类型举例吗?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何影响?介绍有关应用:生产上常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达到事半功倍的

7、效果。理解、记忆,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答:(3) 雌雄相当:高等动物(2)雌多于雄:人工控制的种群(象海豹)(3)雄多于雌:社会性昆虫如蜜蜂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出生率就会下降,种群密度就会明显降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布置研究性课题布置任务:研究性课题自然条件下人群中正常男女性别比例应为多少?造成目前某些地区性别比例“危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将会有什么危害?课后分小组学习,搜集资料,讨论,交流。使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培养获取信息、探究和自

8、主学习的能力。四、课堂小结提问:1.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什么?2.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什么?3.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什么?4.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什么?练习:课后练习思考,回顾,小结,回答问题。答: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种群密度。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龄组成。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别比例。及时小结,强化记忆,较好地掌握有关内容,形成知识体系。五、综合创新设疑:种群数量不断变化是受到哪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你能将这些因素归一归类总结一下吗?指导解题思路和方法。点评。总结:

9、任何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最终都要落实到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上。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的最直接因素。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注意方法。回答:1.从种群自身特征来考虑: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2.从不同环境同一物种种群个体间的交流来看:迁入迁出。3.从种间关系和无机因素考虑:如共生、竞争、捕食、水分、食物、温度等等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学以致用,提炼迁移,形成体系。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六、教学评价练习思考,解答。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强化理解。五、板书设计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种群密度的概念: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方法:(1)

10、 样方法 (2) 标志重捕法二、出生率和死亡率概念: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概念: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年龄结构的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的个体数目的比例。(1)增长型:幼年个体多(2)稳定型:老成幼年个体比利适中(3)衰退性:老年个体多2、性别比例的概念: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1)雌雄相当:高等动物(2)雌多于雄:人工控制的种群 (3)雄多于雌:社会性昆虫五、种群的空间特征学 案一、填空(一) 种群1概念:在一定的 内,同种生物的 。2数量特征包括: 、 、 、 。 (二)种群密度 1概念:在单位 或单位 中的个体数。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意义: 。 3调查方法(1)样方

11、法(估算 的常用方法) 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 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 ,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 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取样方法: 和 适用范围: 。(2)标志重捕法(调查 的常用方法) 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 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 ,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 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计种群密度。 应用范围: 。二、选择题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

12、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2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该种群数量为( )A.88只 B.86只 C.90只 D.92只3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主要是达到( )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B降低昆虫的出生率C增加昆虫的死亡率 D改变昆虫的年龄组成4某一种群现阶段年轻个体较多,而年老的个体很少,此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 )A稳定型 B衰退型 C混合型 D增长型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