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爱战原文及翻译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2036781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战奇略爱战原文及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百战奇略爱战原文及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百战奇略爱战原文及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战奇略爱战原文及翻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战奇略爱战原文及翻译爱战【提示】本篇以?爱战?为题,旨在阐述将帅爱兵的重要性。这里的“爱,与“恩为同义词。它认为,作战中士卒所以宁愿冒死前进而不愿后退求生的,都是由于将帅平时施行恩惠的结果。只要将帅爱卒如同爱子,那么,士卒爱将也会像爱父一般。故在危难时,士卒无不情愿以拚死搏斗来报答将帅恩德的。士卒是武装力量的主体,军队战斗力的第一要素。战斗中没有广阔士卒的奋勇杀敌,是无法获得作战成功的。而要在战斗中充分发挥部队英勇杀敌的牺牲精神,要靠平时将帅对他们严格教育训练和实在关心保护。因此,是否做到爱兵,乃是衡量将帅治军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本篇可以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从治军的高度阐述了将帅爱兵的重要性,

2、这无疑是很可贵的。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曾涌现不少将帅爱兵的感人事迹,战国初期的魏将吴起,便是突出的一例。他把爱兵问题作为治军的重要内容来抓,其主要特点:一是能以普通一兵严格要求自己,实在做到与士卒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二是可以体察下情,关心士卒疾苦,身居将帅高位,竟亲自为卒吮疽,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所以,他所带出来的部队具有较强的战斗力。他在镇守西河郡地期间,曾身经大战七十六次,而获全胜者竟多达六十四次,堪称善戎能战的“常胜将军。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吴起之所以成为战绩辉煌的著名将帅,主要是其“用兵廉平,得士卒心的结果。这是很有道理的。【译文】大凡对敌作战,士卒之所以宁肯前进而死,却不愿后

3、退而生的,这都是由于将帅平时对他们实行恩惠、保护的结果。全军士卒深知将帅保护他们如同爱子那样无微不至,那么,他们热爱将帅也会像热爱自己的父亲那样至敬至诚。所以,作战中尽管陷入危亡境地,却没有不愿以拚死奋战来报答将帅恩德的。诚如兵法所说:“将帅对待士卒如同对待自己的爱子,士卒可以同将帅在危难中生死与共。战国时期,魏国将领吴起出任西河太守时,能和最下层的士卒穿同样衣服、吃同样饭菜;睡觉时不铺垫软席,行军时不乘车骑马;亲自包扎携带军粮,替士卒分担劳苦。有个士卒长了脓疮,吴起为他吮吸脓汁。这个士卒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哭了起来。有人问她说:“你儿子不过是个士卒,而将军亲口为他吮吸脓疮,你为什么还哭呢?

4、她答复说:“不是这样的。往年吴公曾为他父亲吮吸脓疮,他父亲因此在作战中奋勇直前而不后退,结果就战死在沙场。如今吴公又为其子吮吸脓疮,我不知道他又会战死在什么地方。所以,我是在为他哭泣。魏文侯鉴于吴起擅长用兵,廉洁公正,深得士卒拥护,就委派他为将镇守西河地区。在此期间,他先后同诸侯大战七十六次,而获全胜的作战有六十四次之多。【原文】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三军知在上之人爱我如子之至,那么我之爱上也如父之极。故陷危亡之地,而无不愿死以报上之德。法曰:“视民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战国魏将吴起为西河守,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

5、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或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也?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注释】视民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语出?孙子兵法地形篇?。但“民字原作“卒。战国:马本及诸本皆误作“春秋,今据史校改。赢粮:赢,通“盈;赢粮,谓装满粮食。旋踵:旋转脚跟,引申为转身后退之意。文侯:即战国时期魏国建立者魏文侯,名斯。他任用李悝为相、吴起为将、西门豹为邺令,实行改革,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开展消费,使魏国成为当时强国。西河:郡名。战国魏置。辖境当今陕西东部的黄河西岸地区。诸侯:西周、春秋时期分封的各国国君。在其封疆之内,世代掌握统治大权,形成各自为政的许多诸侯国。本篇史例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