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实践课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2036337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实践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实践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实践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实践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实践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实践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实践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实践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过去的教材相比 ,增加了“实践活动课的内容 ,表达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使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解决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 ,从而开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课用来解决数学中具有特殊性的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不同于小学数学知识传授课 ,也不是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那么 ,如何上好数学实践课呢?1.认真钻研教材 ,明确活动目标实践活动课在总体目标上非常强调联系和综合。具体到一节课 ,笔者在备课时 ,首先认真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 ,明确教学中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拓展的范围

2、 ,除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外 ,还注重分析活动的落脚点 ,考虑到数学活动以什么数学知识为依据 ,保持其应有的“数学味 ,在充分分析教材的根底上再确定教学目标。例如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中的“实践活动“点击双休日 ,本节课中既有统计知识和长方形、正方形知识 ,又渗透了家校之间的联系。鼻子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儿童的心理需求:双休日我该干什么?什么事情是我双休日最愿意做的?其他小朋友们双休日都在干什么?这可能是三年级小朋友经常会思考的问题。正确引导儿童校外活动 ,使学生在校外特别是在双休日中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给他们的童年留

3、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是学校教育的责任 ,同时也是社会的责任与义务。2.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优化活动课的课堂效果诱发、培养、开展每个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同时 ,在设计上更要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开展个性 ,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 ,知识、能力都有所增强 ,思维水平有所提高 ,更使一局部对数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开展。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 ,要想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乐于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就必须在教学中有创新、有新意 ,对于一堂实践活动课来说更是如此。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 ,会让学生眼前一亮 ,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来 ,为后面的活动打下

4、一个好的根底 ,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愉快和谐气氛中进行的教学 ,不但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还有利于让学生的好胜心理向正确的方向开展 ,使其思维活动得到充分的表现。3.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自主参与素质教育观念的主要标志之一 ,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时机 ,是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间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 ,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开展。可以说 ,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 ,发挥主动性、创造性 ,独立或与同伴一起参与完成活动的目标 ,是衡量一节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 ,教

5、师在设计实践活动内容时 ,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开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 ,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 ,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使之形成渴望学习的内部动力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例如 ,青岛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中有一个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 ,看到这那么内容 ,笔者心底那一股儿时的思绪不由地涌现在眼前。小时候 ,每当和妈妈手牵手走在阳光下 ,总会这样说:“妈妈 ,你看我的影子有多高呀!有的时候也会这样不快乐地说:“妈妈 ,我怎么变矮了呢?当时妈妈总是急于去干活 ,而无心给笔者说个明白。今天面对这个实践活动内容 ,那股急于让学生弄清影子的知识 ,让学生参与的

6、激情荡漾满怀 ,于是这个星期天 ,便给学生留下这份具有探索意义的作业:“阳光的伙伴变化的影子。“师之概念 ,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 ,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 ,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 ,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 ,所表达的含义

7、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 ,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传播知识。课上汇报交流时 ,学生摩拳擦掌 ,兴致极高 ,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都发现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 ,通过自己测量的数据总结出:中午12时 ,太阳照射下的影子最短;到下午 ,太阳斜射下的影子越来越长。让学生在积极、自主地参与实践活动中获得与掌握知识 ,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还表达了数学的价值所在 ,培养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page-4.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课是

8、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 ,而数学实践活动课那么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 ,是以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为根底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范围 ,并观察和体会所学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因此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 ,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 ,适时创设教学情境 ,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时机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身边 ,生活中充满数学 ,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创造知识 ,在创造的过程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 ,体

9、验到数学的魅力 ,增强数学意识和应用意识。在学习统计知识时 ,笔者组织学生参与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家禽和调查同学在各村人数分布情况等实例活动 ,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通过活动实践 ,还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统计的对象和结果的研究分析 ,感知怎样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比拟、分析 ,从而做出判断。这样 ,学生在经历简单统计的过程中 ,既能培养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又能稳固知识 ,开展思维。同时也促使学生进一步发现数学就在身边 ,从而提高应用数学的观点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存在大量的数学问题 ,只要善于观察、收集具体素材 ,将实际问题经过综合、概括、抽象之

10、后 ,设计成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素材 ,提炼出适合学生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效劳于现实生活 ,就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数学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对于教师来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还促使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知识 ,还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不仅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还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表达了现行的主体性教育思想。通过实践活动的教学 ,拓宽现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空间 ,增强数学学习的意义。我国古代的

11、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当然 ,要上好数学活动课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积极探索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 ,才能通过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活动课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成效 ,并以此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稳步开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