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基础知1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2032743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线电视基础知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有线电视基础知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有线电视基础知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有线电视基础知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有线电视基础知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线电视基础知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线电视基础知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线电视基本知识(10-24 1:41:1) 第一节一、有线电视的构成 有线电视的构成信号源、前端、干线传播系统、顾客分派系统 信号源:是有线电视的信号的源头。我们目前重要波及到的信号源由卫星接受(大锅直接接受的卫星电视信号)、开路信号(一般无线天线接受的信号,类似于本地无线节目)、硬盘播出(有代表性的D互动点播、影视频道等自办节目) 前端:常语也就是有线电视的总机房。前端的作用是把信号源的信号通过调制混合到固定的频道、运用光发射机、放大器等设备发送到干线线路上。各个乡镇尚有分前端,分前端重要由光接受机、光发射机、光分路器等设备构成。 干线传播系统:作用是把前端机房运用光缆、电缆等传播设备将前

2、端信号传播到各个顾客分派网系统。干线传播方式分为:光纤传播、微波传播、电缆传播三种方式。 顾客分派系统:作用是将干线传播来的信号运用光接受机、放大器、过流分支分派器等有源器件和一般分支分派器、顾客盒等无源器件通过电缆平均分派到顾客电视的系统。顾客分派网络构造有树枝型、星型、混合型三种构造。 光接受机:作用是将干线系统传播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放大器 :作用是将电缆的衰减进行放大补偿。放大器分为6伏内供电和22伏市电两种。我们网络现用的以60伏内供电为主。放大器正常的的输入电平值(也就是输入放大器的信号强度)为5正负3db;输出电平值(也就是输出放大器的信号强度)为94-00d.电平单位(也就

3、是信号强度)为b。入户电平值应在5-80db,我们目前对于施工队的规定是0b正负3b 电 缆 :我们系统目前所用的电缆有9、7、-5三种。 (1)-9电缆重要运用于放大器之间传播。 (2)-7电缆重要运用于放大器到顾客分派端之间。 (3)-5电缆重要运用于分支、分派器到顾客电视之间。系统内电缆的阻抗值为75(欧姆)。二、有线电视的分类 干线传播系统分为:光缆+电缆传播系统、微波接受+电缆传播系统、电缆传播系统 有线网络系统分为:系统 1万户以上 B系统 10万户如下 有线系统频率分为:00兆(MHZ)50兆(MZ) 750兆(MHZ) 86兆(MHZ) 1000兆(MH)第二节一、同轴电缆的构

4、造 (1)同轴电缆的构造:内导体、绝缘介质、外导体(屏蔽层)、护套1、 内导体(就是电缆中的芯线):作用是传播供电电流和有线电视信号的主体。内导体(电缆的芯线)的分类有:空芯铜管、实芯铜棒、铜包铝棒、铜包钢棒等几种。我们目前使用的为如下几种类型:干线传播运用的为铜包铝线、分之线和入户电缆运用的为铜包钢线。、 绝缘介质(就是电缆中的锡纸层和泡沫层)。、 外导体(就是电缆中的网线,术语为屏蔽层)分为:金属管状(一般为铝管)、金属带装(一般为铝带缠绕)、编织网(一般为铝镁合金的编织网线)这种是我们网络所用的电缆。特性:抗击外界干扰,避免电缆信号的泄露。4、护套(就是电缆的外皮)。() 同轴电缆的分类

5、及命名方式、干线电缆:我们运用的为电缆,其电缆的外径为9MM(毫米)、支线电缆:我们运用的为电缆,其电缆的外径为MM(毫米)3、顾客分派电缆:运用的为-5电缆,其电缆的外径为5M(毫米)命名方式(忽视)二、同轴电缆的特性 、电缆的特性阻抗为欧姆 、衰减特性:频率越高,衰减越大;频率越底,衰减越小。 例:750兆系统下对于最高频率(就是我们目前运用的系统网络) -9电缆每一百米衰减为 b-7电缆每一百米衰减为11db 5电缆每一百米衰减为1b 3、温度变化对电缆的衰减特性:温度越高,衰减越大;温度越低,衰减减小。 温度升高一度,电缆每米的衰减量在原有的基本上增长0.02d。 4、电缆的有效期限:

6、当电缆的衰减高于正常衰减值的1%-15%时应更换电缆。一般有效期限为之间。第三节有线电视的三大技术指标一种有线电视网络系统性能的好坏,我们一般都用载噪比(/N)、组合三次差拍比(CTB)、组合二次差拍比(CS)进行衡量。国家广电行业原则(G7 106-99)规定:有线电视系统的载噪比43db、组合三次差拍比54db、组合二次差拍比54d。那末这三大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在这里向人们逐个简介。 一、载噪比定义:在系统的指定点,图象或伴音载波电平与噪波电平之比(用d表达)。噪声是一切干扰信号的泛指,它的存在影响着有用信号的清晰度。在有线电视系统中的噪声重要是热噪声。在平常,我们打开电视机,不输入任何信

7、号,我们会看到屏幕上布满了无规则的黑白点,即所谓的“雪花”点,这些“雪花”点就是噪声在电视屏幕上的反映。有线电视的噪声重要是由热噪声和散粒噪声所构成。热噪声重要是由导电体内部的自由电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产生的,噪声功率的大少和工作频率、工作带宽、工作温度有关,国内电视制式的视频带宽是5.75MHZ,在常温下所产生的噪声功率是.4b。散粒噪声则是由放大器等有源器件内的半导体所产生的。这些噪声不管有无信号,它总是存在并具有起伏特性。在图象上体现为“雪花”干扰,是难以克制的。图象的清晰度将随着噪声电平的增长而下降,为了衡量CTV系统的接受质量,因此用载噪比来定量描述它。它的数学体现式是:/N=10*l

8、g(载波功率/噪声功率),单位是b。在CATV系统中,顾客端的功率是前端的热噪声加网络中所有串接的放大器自身所产生的噪声之和,放大器是一种有源器件,其内部是由晶体管、电阻等电子器件构成,因此每个放大器自身也必会产生噪声,放大器在对信号进行放大的同步也将噪声叠加到输出端,这样,输出端的信号载噪比必然比输入端的信号载噪比低。为此,我们就用输入载噪比和输出载噪比的比值来衡量放大器的噪声指标,定义为噪声系数,用来表达,这个系数一般都由生产厂家提供。根据以上所述,一条由多种放大器串接而成的CAT电缆网络,后一级放大器的输入载噪比肯定比前一级放大器输入载噪比低,这就是为什么在有些ATV系统中,为保证载噪比

9、的指标,越后级的放大器的输入电平规定就越高的因素。多级同一型号放大器串接链路载噪比的计算公式是:CN=V-F-0lgn2.4 (db) Vi为输入电平;为放大器的噪声系数;n是串接的放大器级数;2.4是常温下的热噪声功率。二、CATV系统的非线性失真在整个CAV网络系统中,使用了大量的有源器件,如电缆放大器、光收发机等,这些有源器件都会产生非线性失真,这些非线性失真的成果会在系统上产生诸多新的频率分量,称之为产物。如果这些产物落在播出频道带内,就会对这些频道的图象产生干扰,如图象拉丝、网纹干扰、“雨刷”干扰、“串象”等,根据对图象的干扰体现方式,非线性失真可分为交扰调制干扰(又称交调失真)和互

10、相调制干扰(又称互调失真)两类。所谓交扰调制干扰是当CV系统同步传送两个载频不同的调幅波时,通过系统的有源器件会使这两个射频信号互相作用而使电视机通带内的有用信号受到通带外的干扰信号的调制而形成的干扰。其特点是:1、当收到有用信号时,才浮现干扰,有用信号消失则干扰信号也消失。2、干扰信号远不小于有用信号时,会导致“阻塞”(此时电视机看不到任何图象)。3、干扰频率与信号频率的间隔可以是任意的。4、只有调幅信号才会产生交调干扰。5、当两个以上的输入信号之一的幅度大到足以使放大器工作到饱和状态时就也许产生交调干扰。因此,交调干扰的大小,反映了放大器解决信号的线性能力(即放大器的动态范畴)。所谓互相干

11、扰或互相调制,是由两个以上的频率成分差拍(加或减)后产生新的频率分量,这些新的频率分量和任一输入信号的频率都不同,但当它落在某一输入信号的频带中间就会形成互相干扰。互相干扰在图象上体现为一种网纹干扰。互调干扰和交调干扰一般是同步发生的。任何一种有非线性失真的设备(如放大器),在正常的使用状况下,它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关系可用下式近似表达:UK1UKUi2+3Ui3其中2Ui2称为二阶项,3Ui称为三项上式中U是输出电压,Ui是输入电压。目前假设有两个信号A和同步输入,那末输入信号的体现式:Ui=OS1t+O2t 输出电压:0K1(AO1tBCOSt)+2(O1+BOS2t)2+K3(AOS1

12、t+BCOS2t)3 上式的第一项是我们需要的信号,它将输入信号Ui放大了1倍。第三项(叫三阶项)K3(A1+BO2t)3展开如下: =K3(OS31+3COS2t+3AB2C2tCO1t+32BC21tCOt) =K33/4A3COSt+/4B3COS2t+A/CO1t3/4CS32+4A2OS(212)t342OS(221)t+/2AB2CS1t+3/2A2BC2t 在上式中,具有COS31t和COS32t的项是三次谐波项,称为三次谐波产物。具有(212)和(22)的项是差拍项,称为三次差拍产物。这些项均有也许落入正常频道之中形成互调干扰,因此,我们将式中的这些谐波项和差拍项所产生的频率分

13、量落入到正常频道中的那部分产物称为三阶互调产物,这三种产物之和我们称为组合三次差拍,简称CTB。 式中的最后两项的频率仍然是基本频率,而不是新产生的频率,因此不属于互调,但是它们的幅度上不仅有本频道的电视信号,并且有其他频道的电视信号。如K3*3/ABCO1t项,它是A频道的基本频率1,因此在收看A频道时肯定能收到这一项的产物。但是它的幅度上存在B2项,因此浮现了频道信号,导致两个图象同步出目前屏幕上的串象现象。因此这两项为交扰调制干扰项。CTB产物的分布是这样的,落入工作频道内的C产物中的大部分,一般群集在某一两个特定的频率上,在这两个频率上可以群集几十、几百甚至上千个失真产物。这个特定的频

14、率我们称为CTB的重要群集点频率。在相邻等间隔的那些频道(如DSD12、1Z37)中,图像载频就是这些频道CTB产物的重要群集点频率,在图像载频上群集的CTB数量,中间频道最多,随着频道的升高或减少,都逐渐减少,呈对称或接近对称。在DDS3和S4、DS5中,CB的数量较少,分布较为分散。在DS13DS22中(550H系统),CTB产物重要部分集中在图像载频和1MHZ两处,这两个频率都是B的重要群集点频率。随着频道的升高,图像载频上CT产物数量是先增长后减少,中间最多,两头减少呈对称。在1MHZ处,则是逐渐减少的。二阶项:K2(ACS1+CO2t)2将此式展开=K2A22B22+A/2C21+/2S22t+ABCOS(12)t式中A2/2、/是直流项(低频项),可通过电容去滤除,第三、第四项是二次谐波项(称二次谐波产物),第五、六项是差拍项(称差拍产物),总的来看,背面四项都是新产生的频率项,只要它们落入正常频道之内就形成互调干扰。我们将这些频率分量称为二阶互调产物,把这三种产物的总和通称为组合二阶失真,简称CSO。在5MHZ系统中的分布是:CSO产物只有49.5%落在系统各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