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202147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2第二章适用范围2第三章工程概况2一、高边坡地理位置2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2三、气象及气候3第四章监测目的3第五章监测工作的内容及项目4一、监测工作的内容4二、监测工作的项目及作用4第六章监控量测仪器5第七章具体监测方法与数据处理5一、地面位移量测51、量测点及断面布置52、量测频率73、量测方法74、量测注意事项75、量测数据的整理8二、深层位移(测斜)量测、锚杆锚索应力监测、人工巡回监测91、深层位移(测斜)量测92、锚杆锚索应力监测93、人工巡回监测104、量测数据记录整理、分析与反馈10三、地质和防护描述11四、监控量测数据的处理12五、位移管

2、理标准131、控制标准132、监测管理基准133、监测数据的分析与预测144、信息反馈与成果提交形式14第八章监控量测管理系统14一、组织机构14二、管理流程15三、量测要求17四、保证体系18高边坡监控测方案第一章编制依据1、叙古高速公路古蔺段段第A合同段施工设计图纸。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076-95)第二章适用范围本监控量测方案适用于叙古高速公路古蔺段A标段A4高边坡监控量测作业。第三章工程概况一、高边坡地理位置本合同段内高边坡防护共有2处,其里程桩号分别是K9+

3、849K9+920右侧, K11+409 K11+480右侧,最大边坡高度25.6m,长度合计142m。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一) 工程地质情况1、K9+849K9+920右侧,长度71m,挖方最大边坡高度25.6m,场区地貌上 属于剥蚀残丘地貌。路堑位于山坡中下部,边坡岩层,粉质粘土,褐红色,可塑性,粘 土厚度1.20米,下伏为强分化砾岩。2、K11+409K11+480右侧,长度71m,挖方最大边坡高度25.1m,场区地貌 上属于剥蚀残丘地貌。路堑位于山体中部,粉质粘土,褐红色,可塑性,粘土厚度L.29 米,下伏为强分化砾岩。(二) 水文地质情况:工程区构造单元上属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

4、坳的川东南陷褶束大娄山褶皱构造带。 根据测区的地质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主要区分为两个工程地质区1:碎屑沉 降工程地质区2 :松散岩组工程地质区。工程区内地下水主要分为第四空隙水、基岩裂 隙水、碳酸盐岩溶水三类。三、气象及气候本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立体气候明湿,四级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光, 水,热条件均好,全县平均气候17度平均日照时数1293.7小时,平均降雨量926毫 米,主要集中在58月份,超过全年降雨量的57%项目走廊带内地表水系发育,地表水系显树枝状分布,对项目有影响的水系古蔺河河口平均流量为10.7m2/S,最大洪峰流量800m2/s启然落差880米,平均比降1.2

5、5%。第四章监测目的为达到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的目的,对高危边坡,在施工期间应建立边坡监测 系统。监测信息用于指导施工,同时可将监测成果作为动态设计的依据。高边坡采用 分级开挖,逐级支护”的原理进行施工,因高边坡开挖坡面大,结构受力复杂,对 结构设计和施工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场监控量测是监视边坡围岩稳定,判断边坡 防护设计是否合理,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的一种手段;也是保证高边坡防护安全施工、 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同时为施工中可能有的工程变更提供科学依据。所以在施 工过程中必须进行现场监控量测,以便及时掌握边坡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和防护结构 的稳定状态,提供有关高边坡施工的全面、系统信息资料,以

6、便及时调整防护参数, 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对边坡防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控和预测,并据此 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以确保边坡岩体的稳定以及防护结构的安全。高边坡监控量测的目的如下:1、通过施工和环境监测进行信息反馈及预测预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指导现 场施工,确保高边坡施工的安全、质量及工程项目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2、掌握边坡围岩动态和防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量测结果指导施工,增加施 工的安全可靠性。3、及时预测和反馈,预见事故和险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保证 指导施工顺利进行;4、验证防护结构型式、防护参数的合理性,评价防护结构、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及其安全性,确定合理的防护时

7、间;5、为修改优化设计提拱数据,为调整施工方法提供依据;6、积累量测数据,总结经验,为未施工的边坡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工程类比的依 据。为节省工程投资,提高公路高边坡的设计和施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证。第五章监测工作的内容及项目一、监测工作的内容1、对必测项目按设计、规范及现场实际情况要求的频率按时量测。2、负责选测项目传感器的埋设,按设计、规范及现场实际情况要求的频率按时 量测。3、了解边坡围岩情况,及时绘制地质图。4、按设计、规范及现场实际情况要求,对量测资料整理、分析。5、及时向监理、业主提交现场监控量测分析成果。6、量测值出现异常时,及时向监理、业主提供该高边坡的警报和对策意见。7、提

8、供监理、业主要求提供的资料。8、提交高边坡现场监控量测总结报告。二监测工作的项目及作用根据设计要求,本高边坡的监控量测主要项目包括:地面位移监测、深层位移 (测斜)监测、人工巡视监测及锚杆锚索应力监测。高边坡具体监测项目及作用如下。量测项目及作用序 号量测主要项 目量测仪器主要作用1地面位移监 测B2UH水准仪 水准尺况视地断边疆定性解边坡围岩变形情2深层位移 (测斜)监测测斜仪ABS塑料导 管用测斜仪从孔底到孔口,每隔0.5m 监测岩土体在边坡倾向的水平位移值3锚杆锚索 应力监测应力计根据应力计情况判断:1. 边坡加固效果;2. 应力沿杆体的分布规律;3. 应力变化规律。4人工巡视监 测1.

9、 开挖面围岩自稳性;2. 岩质破碎带、褶皱节理等情况;3. 核对围岩级别及风化变质情况;4. 地下水情况;5. 边坡防护变形开裂情况;第六章监控测仪器监测主要设备表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精密水准仪B20U台套1测斜仪ABS塑料导管台套5应力计台套5全站仪Nickon台套1数码相机Canon台1台式电脑惠普 g1226CX台1打印机夏普AR2820台1复印机夏普AR2820台1传真机F011台1汽车辆1第七章具体监测方法与数据处a一、地面位移测1、测点及断面布置(1)断面设置原则1 )地面下沉量测断面的纵向间距按特殊路基设计图监测设计图要求,按40m 间距进行布设。2)测点的横向布置按特

10、殊路基设计图监测设计图要求边坡外22.0m和每两级边坡埋设观测桩,若在观测过程中发现变形连续增加后应立即加密每级边坡埋设观测桩。(2)测点布置及埋设利用全站仪放出测点,参照标准水准点埋设,所有基点应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 得原始高程,在测点位置挖长、宽均为100mm深度为600mm的坑,然后放入地 表测点预埋件(自制),测点采用中8mm、平圆头钢筋制成。测点四周用砼填实,待 砼固结后即可量测,采用精密水准仪对下沉量进行观测,测量精度士 1mm。地表沉 降量测测点见图K9+849 K9+920右侧路堑边坡观测桩布置一览表桩号 观测桩数K9+850K9+870K9+880K9+900K9+920碎落台

11、111平台第一级11第二级11第三级11坡顶11合计11K11+409 K11+480右侧路堑边坡观测桩布置一览表桩号 观测桩数K11+41K11+43K11+45K11+47K11+48碎落台111平台第一级11第二级11第三级11坡顶11合计112, 测频率地面下沉测量测频率开挖刖开挖后7天开挖后7-30天开挖面后30天1次/2天2次/1天1次/2天1次/7天3, 测方法用全站仪将同一断面的测点布置在一条直线上,采用B20H水准仪测量地面沉降。在偏压段增加地面横向位移的测量。地面下沉量测应在边坡尚未开挖前进行,借已获得开挖过程中的全部曲线。4测注意*项(1 )施工前应作好监测准备工作,引入

12、高程控制点,配置必要的人员与仪器。(2)在布置测点时应注意在位移量较大的地段将测点布置密一点。(3) 地面量测与深层位移(测斜)各项监测同步进行,以利于资料的相关分析。(4) 量测数据及分析结果全部纳入竣工资料,备查。5, 测数据的整理)每一横断面最大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2)绘制每一断面最大沉降量随时间的关系如下t ax(3 X绘制每一横断面最大沉降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如下二心只()每一横断面最大沉降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图(4 X对横断面沉降槽垂直位移进行回归分析。(5 X对纵断面沉降槽垂直位移进行回归分析。(6 X根据边坡地面沉降值对土体内部垂直位移进行回归分析。(7 X根据回归分析数据求

13、出每一断面沉降稳定值。(8 X根据回归分析数据分析出土体内摩擦角及内聚力。在整理资料时,若发现地面位移量过大或下沉速度无稳定趋势时,对边坡结构 应采取加设或加长加密锚杆,增加锚索或者加深锚索等补强措施。二, 深层位移(测斜)测,锚杆锚索应力监测、人工巡回监测1深层位移(测斜)测.在边坡代表性剖面上,预先打Z1-Z2垂直钻孔。钻孔孔径,一般开孔中110mm , 终孔中90mm。打钻孔时,要取岩芯,进行素描后绘制柱状图。在孔中埋设测斜仪 ABS塑料导管,用测斜仪从孔底到孔口,每隔0.5m监测岩土体在边坡倾向的水平位 移值,绘制孔深与水平位移关系曲线。建立监测系统后,隔三天测读一次初读数,然 后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定期进行巡回监测,同时结合地面位移监测和人工巡视监测及 时预报出边坡岩土体位移动态。2, 锚杆锚索成力监测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锚杆,选择不同台阶和间距的锚杆布置4个锚杆应力计测 点,在坡脚第一台阶或应力集中位置宜布置2处,选择两个通过观测锚杆内应力的变 化状态来分析加固效果以及应力沿杆体的分布规律,并做长期观测。选择2根不同长 度、间距的锚索,在锚头安装锚力计,通过对张拉过程中以及张拉完成后锚索应力变 化监测,来分析张拉过程中以及张拉完成后的预应力变化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