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大地与江河的乐章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2017511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大地与江河的乐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第一单元 大地与江河的乐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一单元 大地与江河的乐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一单元 大地与江河的乐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一单元 大地与江河的乐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大地与江河的乐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大地与江河的乐章(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大地与江河的乐章第1课 小桥、流水、江河学习领域:欣赏.评述(1课时)教具、学具:1.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2.学具准备:彩色笔、油棒、绘画工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一说欣赏作品后的感觉、并用合适的语汇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是用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能在抒情、优美的音乐背景中完成一幅风景画。2、过程与方法:通过倾听音乐、感受画家优美、写实、细腻的艺术风格。在比较中、观察不同题材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尝试运用美丽和幽雅的语汇描绘、一幅、小桥、流水、森林的色彩画。教学重点: 观赏以“优美”为主题的各种美术作品的形式、材质和内容特征。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创设喜庆情境:在

2、轻松、欢快的音乐背景中,欣赏有关小桥、流水、森林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本课中作品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感受。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你对三幅美术作品感觉些什么?3.板书课题: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二)教授新课: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问:在欣赏中,这些画给了你什么感觉?画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你能用合适的词汇或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吗?(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记录表达自己的感受)。思考:深渊这幅画,画家画了些什么?画家是怎样表现深渊景色的?看了深渊你能想象作家当时是生活在怎样的社会吗? 你认为松林的早晨这幅作品可以从哪方面去欣赏?你能找到表现和这幅作

3、品相似的作品吗?2.小组活动:每个学生要尝试运用美丽和幽雅的语汇描绘、一幅、小桥、流水、森林的色彩画。(三)作业布置:尝试运用自己的方法创作一幅、小桥、流水、森林的色彩画。(四)巡视辅导: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五)结果:作业评述:举办墙报,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教师小结:对构图完整,画面有特点的学生进行表扬。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课后思考题: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写成文字或画出草图,下节课带来。 第2课 高山、大海、江河学习领域:欣赏.评述(1课时)教具、学具:1.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2.学具准备:彩色

4、笔、油棒、绘画工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认识体现以“崇高“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学习用合适的语汇和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2、过程与方法:倾听气势磅礴的音乐、欣赏画家笔下的大山大水、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并创作一幅风景画。在观察比较中、感受优美与壮美。 举办与本单元相关的作品展示会和座谈会。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感受作品所表现的崇高感,用合适的语汇和自己的美术作品大胆地表达欣赏的感受。2.难点:倾听音乐作品,临摹或创作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3.兴趣点:举办与本单元相关的作品展示会和座谈会。 4.观察点:中外美术作品的特色,优美与壮美作品的不同。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创设喜庆情境:

5、闭上眼睛、请学生倾听有关自然的壮美的声音(海浪声或气势磅礴的音乐),欣赏有关高山、大海、江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本课中作品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感受。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问提:你听了这声音,有什么感觉?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高山、大海、讲河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崇高美)说一说三幅美术作品感觉些什么?画中那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3.板书课题: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二)教授新课: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问:在欣赏中,这些画给了你什么感觉?画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你能用合适的词汇或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吗?(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记录表达自己的感

6、受)。2、思考:黄河激流这幅画,画家画了些什么?画家是怎样表现黄河激流景色的?看了黄河激流你能做出船家们的各种动作姿态吗? 你认为神奈川冲浪这幅作品可以从哪方面去欣赏?议一议:画面色彩统一在蓝色的调子中黄色的船只及近似于土黄色的天空和背景,与海浪的蓝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作家当时为什么这样表现泥?3.小组活动:每个学生要尝试运用各种的语汇描绘、一幅、高山、大海、讲河的一幅画。(三)作业布置:尝试运用自己的方法创作一幅、高山、大海、的色彩画。(四)巡视辅导: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五)结果:1.作业评述:举办墙报,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2.

7、教师小结:对构图完整,画面有特点的学生进行表扬。3.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4.课后思考题:我能临摹或创作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观察身边物体的,写成文字或画出草图,下节课带来。第二单元 学习的好朋友第3课 从不同角度画物体学习领域:欣赏.平述(1课时)教具、学具:1.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2.学具准备:彩色笔、油棒、绘画工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理解、描述和描绘出物体在不同角度下呈现的不同外形特点和整体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写生对象,把握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选择不同角度、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物体的特征。教学重点: 理解立方

8、体和圆柱体的透视变化现象,并用线写生的方法把对象在不同角度下的形象特征表现出来。教学难点: 表现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形象特征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创设轻松的情境:出示一张同学们给叮当猫闹钟写生的照片,能够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不同角度画同一物体”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设问提出要求:叮当闹钟是由一组五张图片组成,给学生展示了闹钟的半侧面、正面、背面、侧面等角度的不同形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自己带来的小文具、由自己印证结论: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由多个几何形体组合而成,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去看,形状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让学生把自己准备的各种闹钟进行观察。并大胆发表自

9、己的观点。并说出各种东西是由哪些几何组成。3.板书课题: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二)教授新课: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2.问:在欣赏中,这些画给了你什么感觉?画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你能用合适的词汇或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吗?(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记录表达自己的感受)。3.思考:让学生把自己准备的各种闹钟进行观察。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出各种东西是由哪些几何组成,研究完结构后,教师可提问?“你们平时将它摆在那里?把它放在地上试试”从俯视角度入手,提醒学生留意观察物体的顶部、然后要求学生任意摆放,从各个交错观察物体的形状,领会由于角度不同所以管道的形状不

10、同。 教师提供长方形、正方形、球体、圆柱体、锥体的名词和图形,为学生应用这些基本几何体提供依据并为学生提供步骤图。4.小组活动:欣赏与描述:你带来什么玩具(日常用品)它是由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的?个部分的大小比例关系怎样?选一件自己喜欢的文具、从不同角度画出它的形象,要从整体入手,把握文具的比例关系,用流畅的线条进行写生,注意细节的刻画。(三)作业布置:能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写生物体的整体特征。(四)巡视辅导: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五)结果:1.作业评述:举办墙报,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2.教师小结:对构图完整,画面有特点的学生进行表扬。3.课后拓展:设问:你

11、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4.课后思考题:回家找一个日常用品用线条写生的方法画出作品,下节课带来。第4课 我的书包学习领域:欣赏.平述(1课时)教具、学具:1.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2.学具准备:彩色笔、油棒、绘画工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欣赏和了解书包的基础结构和作品的美感,用线描方法设计表现书包。2、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与比较中了解书包的造型规律,学习表现方法。(2)在想象中抓住书包基础结构进行创新设计。(3)在评价中感受美的设计与美化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 书包的外形特点和基础结构。教学难点: 表现书包的背带、图案装饰,拉链等细部特征。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

12、.创设轻松的课堂情境:教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书包,并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书包,能找一找书包是由几部分组成?打开课件请是欣赏中各种书包的图片和学生绘画作品。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设问提出要求:教师讲述过程:(1)、书包是由正方形、侧面是由长方形组合。(2)运用粗细线条表现书包的造型、结构。(3)进行细致的描写和图案装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各种类形书包特点,知道书包的结构是主体袋,前、后、侧杂物小袋,背带和搭扣或拉链等部分组成,基本造型是长方形与正方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各种类形书包特点,知道书包的结构是主体袋,前、后、侧杂物小袋,背带和搭扣或拉链等部分组成,基本造型是长方形与正方形。3.板

13、书课题: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二)教授新课: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2.问:在欣赏中,这些画给了你什么感觉?画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你能用合适的词汇或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吗?(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记录表达自己的感受)。3.思考:让学生把自己的书包进行观察。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出各种东西是由哪些几何组成,研究完结构后,教师可提问?“你们平时将它摆桌子上?把它侧面试试、后面看一看”观察好了从角度入手,提醒学生留意观察物体的侧面、后面更角度进行观察。然后要求学生任意摆放,从各个交错观察物体的形状,领会由于角度不同所的形状不同。 教师提供长方形、正方形、

14、球体、圆柱体、锥体的名词和图形,为学生应用这些基本几何体提供依据并为学生提供步骤图。4.小组活动:(1)摆一摆:从不同角度观察书包、看哪个角度画起来比较美观,能体现书包的特色。(2)想一想:要用线描表现书包的形状、结构、特点、细节,可以怎样画?除参考书上提示的方法,还可以再思考别的方法?(3)看一看:哪些书包看起来画得美观,展示正误对比图,引导观察书包透视表现得是否准备,线条运用是否准确,线条运用是否表现出书包的质感。(4)画一画:动手画书包,老师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需要进行选择。(三)作业布置:能设计一个美观实用的书包。(四)巡视辅导: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

15、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五)结果:1.作业评述:举办墙报,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2.教师小结:对构图完整,画面有特点的学生进行表扬。3.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4.课后思考题:回家跟父母交流一下,以前的书包是怎样的,了解书包的历史与发展。第5课 趣味纸笔插学习领域:欣赏.平述(2课时)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学具准备:彩色笔、油棒、卡纸、双面胶、剪刀、彩色纸。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插接与粘贴两种纸造型方法,制作一个纸笔插。2、过程与方法:(1)在比较中感受纸造型的独特,了解纸笔插的特色。(2)在实践中探索学习两种成型方法。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新表现,发展立体空间思维。(3)在评价中感受纸笔插的文化内耗,了解具象与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3、情感:体验、感受物体造型美和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