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区年会论文 初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初探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199696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10区年会论文 初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10区年会论文 初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10区年会论文 初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10区年会论文 初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10区年会论文 初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10区年会论文 初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10区年会论文 初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初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进区教育学会教育教学论文评价表论文题目初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初探类别历史教学作者姓名谢 丹作者单位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相关课题武进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初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评 价 内 容得分1立意正确,观点鲜明,符合课改精神和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15分) 2针对性、实践性强,抓住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思考和研究。 (10分) 3主题突出,各部分都能紧扣主题展开分析。 (10分) 4结构合理,思路清晰,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10分) 5理论分析深刻,说理科学、清晰、严谨。 (15分) 6针对问题提出具体、实在、且有新意的做法,对实际工作有参考价值。 (20分)

2、7选用的材料典型、恰当、生动,能够论证观点。 (10分) 8语言简洁,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文笔生动。 (10分)评价意见 得分 等第 评价人签名 注:1文章类别:各学科教学(填写具体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幼儿教育教学、中小学德育、学校管理。2在作者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的论文、研究报告等,必须注明相关课题名称。3文章等第:90分以上为一等,80-89分为二等,70-79分为三等。初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初探摘要: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通常可以分为史实概念与史论概念。而历史概念教学,就是围绕历史概念,以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为载体,通过分析前因后果、相互关系,在

3、把握历史发展线索和史实的过程中,领会历史概念的本质,掌握历史思维方法。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增强概念教学的意识,寻找概念教学的策略。只有这样,初中历史教学才能教学承担起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责任,保证作为历史主体的个人在历史发展中做出理性的选择,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关键词:历史概念 概念教学 策略一、历史概念教学的含义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通常可以分为史实概念与史论概念。而历史概念教学,就是围绕历史概念,以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为载体,通过分析前因后果、相互关系,在把握历史发展线索和史实的过程中,领会历史概念的本质,掌握历史思维方法。二、加强初中历史概念教学的必要性1、新课

4、改形势下要求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据新课程理念,历史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方式,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进而理解历史、运用历史,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历史概念是逐渐从历史现象提高到本质的认识过程,也是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过程。历史概念教学是学生认识历史、理解历史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结构、运用历史的重要关键,也是教师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如果说,学习历史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话,那么,弄清历史概念就是最具体的基础工程”。因此,必须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树立概念解读的目标意识、方法意识和核心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的概念教学。从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角度来审视,初中历

5、史概念教学的意义则更为显现。2、智力价值凸显历史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不同的知识对人的智力发展有不同的促进作用。历史知识中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其中的理论概念抽象概括程度很高,其智力价值也较高。掌握理论概念,就能深刻理解历史现象的实质,认识历史现象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由此,学生才能去认识、分析和评价新的历史材料,形成学科能力。因此,初中阶段,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和学科能力的培养。基本概念掌握牢固,为学生继续学习历史知识提供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指导,借助它形成对基本规律的认识,更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3、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呼唤机智的概念教学策略(1)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些有

6、经验的教师往往也能注意从具体史实中概括出史实概念并向理论概念推进,但就整体情况而言,初中历史对基本概念教学,尤其是理论概念教学,重视程度尚显不足。当前初中历史概念教学面临困境包括:第一,对史实概念缺乏理论分析。教师在讲课中一般都能注意涉及史实概念,并能向学生提出掌握史实概念的要求,如概括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背景、过程、性质、影响等要素。但对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则缺乏理论上的分析。由此造成一种现象,即从表面看,学生对某一史实概念各要素能基本掌握,而从整体来看,学生对历史概念还难以真正的理解。第二,在理论概念教学方面缺乏对策。教师往往以灌输为主,无概念构建。将教学引向一些自认为“正确”的理

7、论或观点结论,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等。由于学生掌握的学科理论概念太少,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分析和所有结论。大多时候,教师在向学生提出掌握概念要求时,一般都只落实到史实概念,很少提出掌握理论概念的具体要求,也很少要求学生运用理论概念来判定新的历史材料。概念成了只需要教师灌输学生就能掌握的东西,成了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单面意义的僵化知识。第三,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新课程的要求存在一定距离。由于中学历史课程的繁重和琐事偏多,教师自身认识的不足,导致教师的学习研究缺乏系统和深入,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不足,对历史概念缺乏深入研究,新课改以来的教研大多关注教学方

8、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史料教学和情境教学,极少关注概念教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的倾向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作用。 (2)初中阶段,学生对历史概念理解不清,把握不准。究其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不牢固。历史的科学性是建立在史实的准确性上的,学生只有对史实材料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为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分析打下基础。而现在初中历史考试形式多为开卷,学生寄希望于考试翻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更不用谈理解和分析历史概念了。二是知识结构不清,缺乏大历史概念。任何一个历史概念都不能脱离大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历史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交汇形成历史知识网络,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网络联系起来,成为

9、学习成败的有一关键。三是基本史观不清。历史不仅仅是史实,它的生命力还体现在个人对历史的判断和分析,历史因个性而精彩,个人对历史的分析必须遵循一定的历史史观,许多学生对基本的历史史观不清,如全球史观、唯物史观、文明史观等。基于以上三点,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增强概念教学的意识,寻找概念教学的策略。只有这样,初中历史教学才能教学承担起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责任,保证作为历史主体的个人在历史发展中做出理性的选择,担负起历史的责任。 三、加强初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1、立足史实 理解概念历史概念的教学离不开历史事实,而利用各种有效信息如文字、图片等进行教学对突破概念有直接作用。教材在介绍史实的过程中为读概念提供

10、了许多的有效信息,教学过程中只须稍加引导,就能对其进行准确解读。如“甲骨文”,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以下简称“教材”)第9课第一子目“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中,标题即释义,而下文中更是直接给予了概念解释。再如“商鞅变法”,第8课第三子目“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中,就提供了变法的时间、内容等详细信息,除文字外,还提供“商鞅戟”“商鞅方升”等图片资料,便于学生在此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进而全面理解商鞅变法这一概念。2、创设情境 解读概念任何一个历史概念都有存在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场景中,这种情境与学生现实所处的环境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初中学生,更需要还原历史,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历史,

11、解读概念。所以,创设历史情境,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托。师生双方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交流互动、感知历史,理解概念。创设情境可以是“情景再现”。如:教材(九上)第22课关于“启蒙运动”,教师可以通过播放CCTV6百集纪录片世界历史的有关视频材料,来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感悟历史,了解启蒙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还可以是“时空穿越”,让学生直接扮演历史人物。如教材(其上)第22课北魏孝文帝改革,通过学生扮演孝文帝迁都洛阳这一历史剧,来感知改革的艰难和孝文帝改革的决心,进而理解改革的目的和作用。更可以是“心灵体验”,通过阅读人物传纪、小说等思考历史。如阅读根、飘、汤姆叔叔的小屋等小说等,来体验美

12、国黑人的生存状态。3、对比分析 深化概念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是把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也说“会人类全体而比较之,能古今文野之界而视察之”。比较,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则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通过同类历史事件的比较、不同历史人物的比较或同一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比较;政治、经济、文化的横向或纵向比较等,帮助学生把握不同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寻找历史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深化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如,比较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成败原因,深入了解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和日本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念;比较三次科技

13、革命,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理论概念。4、梳理脉络 把握概念在历史教学中,有许多历史概念是宏观性的,其内涵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变化发展。按时空等线索发掘与某具体事件相关的其他事物,梳理历史脉络,有助于学生确定其概念的存在范围,有效地把握概念。如关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总体特点是先开放后闭关。通过相关史实关联、时间和地域关联、因果关联等,可以梳理出这样的历史脉络:从汉代到明朝前期,基本上推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了中国与亚非欧各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加强了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和地位。明朝后期至清朝,由于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也由于

14、倭寇的危害及清前期海上抗清力量的活动,转而实行闭关,限制了对外贸易,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我国日益落后于西方。通过各种关联梳理出的这条历史线索,可以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认识到“开放国兴,闭关国衰”的道理,开放是世界各国寻求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加强和外国先进文明、技术的交流,才能取长补短,不断进步。总而言之,加强初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有待我们进一步开发,历史教学需要融入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究。历史概念,特别是其中的理论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概括。如果历史概念教学只是单方面由教师来下定论,学生也只能做教师的“傀儡”,对历史概念的分析只能是机械化地、流

15、于表面的 “假分析”。历史教学也就不可能实现实质性的改革,新课程就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生动活泼其表,传授灌输其实的局面。初中历史教学,不在于教学生记住大量的史实和史论,而必须承担起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强初中历史的概念教学,树立意识,付诸行动。只有当历史教学闪现出人性和思想的光芒时,才能保证作为历史主体的个人在历史发展中做出理性的选择,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参考文献:1、历史学科教学中概念解读的缺憾及其对策 沈玉林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8年03期2、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夏辉辉 新浪博客 http:/ 翟锦银 文教资料2005年第3期4、实现有效的历史概念教学 王燕 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年11期5、形而上学历史概念教学尝试 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