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199613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灾害天文灾害:太阳活动异常、陨石袭击、电磁异常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暴雨洪涝、干旱、暴风雪、沙尘暴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生物灾害:物种灭绝、生态突变、虫灾、鼠害、物种入侵 水文灾害:凌汛、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啸、咸潮一、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风沙天气类 型形成原因主要灾害影响因素我国多发地区防御措施台 风副热带或热带海区, 温度在26C以上的 广阔洋面上强烈发 展的气旋特大暴雨:河堤决口,水 库崩溃,洪水泛滥,淹没 农田村镇强风:掀翻巨轮,损坏地 面建筑和通讯设施 风暴潮:破坏海堤,淹没 岛屿地表温度、地转 偏向力、下垫面东南沿海,广 东、台湾、海南 和福建最

2、集中加强监测和预报, 及早防护暴 雨源源不断的水汽供 应,强烈的上升运 动,形成降水的天气 系统持续时间较长, 形成暴雨河堤决口,水库崩溃,洪 水泛滥,淹没农田村镇锋面、热带气 旋、锋面气旋及 持续时间、地形 地势、水文、植 被我国东部广大 季风区,特别是 长江中下游和 黄淮地区。68 月,夏季风来得 早,影响时间 长,降水强度 大,华北出现夏 涝加强气象监测, 提高对暴雨预报 的准确率。加强 防洪工程措施和 非工程措施。工程 措施包括:修筑堤 坝,整治河道,修 建水库;修建分洪 区(或滞洪、蓄洪 区)。非工程措施 包括:加强洪泛区 土地管理,建立洪 水预报系统,拟定 居民的应急撤离 计划和对

3、策,实行 防洪保险等洪 涝雨量大而集中,地势 低洼易集水,河网密 集,河流入海口少, 河水渲泄不畅,湖泊 萎缩,蓄洪能力下 降,水土流失严重, 河流含沙量大,淤积 河床等造成洪涝干 旱长时间无降水或降 水异常偏少,造成空 气干旱,土壤缺水土地沙化,草场退化,冰 川退缩,蝗虫发生,粮食 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 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夏季风进退、副 热带高气压、反 气旋,全球气候 变化,人类活动 等。如用水量增 大,水土流失和 水污染等造成 水环境恶化,加 大了干旱灾害 的危害我国大部分地 区。主要有3 5月华北春旱(夏季风未 至IJ),7月长江 中下游伏旱(副 热带咼压控制) 和56月“空 梅”因

4、地制宜实行农 林牧相结合的农 业结构,改善干旱 地区农业牛态环 境;在干旱地区选 择耐旱作物;开展 农田水利基本建 设,宫造防护林, 改进耕作制度,保 护水资源,节约用 水等寒 潮在冬半年,强冷空气 迅速入侵造成大范 围内剧烈降温。强烈降温:秋春季节农作 物受冻害最严重。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极地大陆气团、 冷锋、地形。除青臧、玄贵咼 原受其影响较 小外,我国大部提前发布准确的 寒潮消息或警报, 提前使船只返航,筑物,破坏牧场大雪、冻雨:压断电线、 电杆等,通讯中断;交通 受阻分地区受影响。对农作物、畜群等 做好防寒准备。风 沙 天 气冬春季节,西北季风 吹扬干旱地区的沙 尘向东南扩散。风大,

5、大气含沙量大,能 见度低。地表性质(土质 松软、干燥、无 植被或草木生 长及没有积 雪),气象条件(强烈而持久 的地面风,垂直 不稳定的气象 条件及没有降 雨降雪天气现 象),人类活动。影响范围广,一 般与寒潮路径 相同,东北、华 北严重。宫造防护林,退耕 还林还草等,二、主要地质灾害成灾原因基本知识基本特点危害地震内 力 作 用岩石圈突然断裂,地球 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 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 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我国:闽台; 京津唐和华北太行山沿线),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我国:藏西南, 川西,滇西,西北新甘宁)分布广 泛、危害 大、伤亡 大、突发 性强在地震波的冲击

6、下 发生建筑物破坏、 倒塌,并由此造成 人员伤亡和经济损 失火山 喷发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喷 出地表分布:(同上)火山构造:火山通道、火山口、火山 锥火山类型: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 山火山灰和熔岩流破 坏田园、建筑,有 时会引起地震、气 候异常滑坡外 力 作 用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 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形成条件:崎岖山地,裂隙、断层发 育,植被较差,降水较多、冰雪融化、 地震、火山以及人类活动等破坏或掩埋农田、 建筑物、道路,造 成人员伤亡崩塌斜坡上的土石自然塌落崎岖山地,植被较差,岩石疏松地区, 进行工程建设时常引发破坏或掩埋农田, 建筑物、道路,造 成人员伤亡塌方破坏或掩埋农田, 建筑物、

7、道路,造 成人员伤亡泥石 流山区爆发的饱含泥沙石 块的特殊洪流形成条件:崎岖山地,土质疏松,植 被较差,降水较大。滑坡、崩塌、塌 方多发地区最容易爆发泥石流堵塞江河,摧毁城 镇和村庄,破坏森 林,农田,道路三、世界自然灾害的分布现象、分布格局和分布规律。类型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风暴(台风、 飓风)水温较咼、地转偏向力较大的副热带海区西 部太平洋西北部、大西洋西北部、印度洋北部和西 南部海啸和风暴潮附的海域多地震,多台风飓风的沿海地带印度洋北岸的南亚南部沿海、太平洋西岸、北岸、 东岸的印度尼西亚群岛、东亚东部、美洲西部沿 海沙尘暴风力大,气候干、植被差、土质松软的地区 及其周边地区(与寒潮路径相

8、同)北美、澳洲、中亚以及中东地区洪水地势较低平,河网稠密,易受气旋、盛行西 风、季风的影响的地区,降水多,造成洪水 灾害。山地迎风坡地区,降水多,引发山洪。纬度3050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如欧洲西部和 南部、南亚恒河印度河平原、美国、中美洲、南 美东部沿海地区地震火山环太平洋地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板 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南欧、北非、西亚、南亚、东南亚、东亚东部、 北美西部、澳大利亚东南、新西丝滑坡板块交界处,断层发育、多裂隙,植被差、 降水丰,积雪融化的崎岖的山区易滑坡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中国西南的横断山 区,南美西部的安第斯山区四、自然灾害举例1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

9、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流域广,支流多(如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各支流同时来洪),干流水量大。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地势低平(海河、珠江);河道弯曲(荆江河段),排水不畅。降水过多(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持续时间长), 强度大(多暴雨);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副高变化导致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 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厄尔尼若现象等。人为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1)自然原因: 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来水量大,干流水位上升快;

10、多暴雨,尤其是流域内普降暴雨,南 北支流和上游多股洪水汇合在一起,势必出现特大洪水。 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蓄洪场所; 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2)人为原因: 中上游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 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侵占河道,筑堤圈地,使排泄能力下降(3)治理洪涝的措施: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增强泄洪能 力;开辟分洪区,降低洪水水位等。耳电工程措施: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

11、认识,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严格控制乱砍滥伐,退耕还林还草,提 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等。2、干旱形成原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旱。我国主要有35月华北春旱(夏季风未到),7月长江中下游伏旱(副热带高压控制)和56月空梅”灾害特点:土壤缺水土地沙化,草场退化,冰川退缩,蝗虫发生,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 和社会稳定影响因素:夏季风的不稳定、副热带高气压、反气旋,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如用水量增大,水土流失和 水污染等造成水环境恶化,加大了干旱灾害的危害等。防御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在干旱地区选择耐旱作物; 开展农

12、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等(1)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的原因: 原因:地处华北,冬春季节降水少(春季夏季风还未到达,降水少);但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 旺盛;春季农作物需水量大。 解决措施:种植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灌溉;发展节水农业;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 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改进耕作制度;营造防护林(思考:我国东北地区春旱为何不及华北严重?)3、我国东部季风区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 度较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

13、,易引发洪涝灾害。(降水、气温、地形)4、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说明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及形成原因。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5、地震我国典型地区: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 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 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减轻灾害的措施: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积极开展防灾、减灾

14、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等。6、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而严重的原因地处环太平洋、地中 一喜马拉雅山两大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灾害;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加上全球气候异常,多气象灾害;乱砍滥伐、过度放牧,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加剧自然灾害发生;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分布不均,灾害造成的损失大;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7、如何防治自然灾害:(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国际合作;健全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加强

15、管理;制定应变方案和善后计划;植树 造林,建防护林体系;采用一些工程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加强宣传,提高公民防灾、减灾的意识等。崩塌的防治措施:采用拦挡、网包、清挖和锚固等加固工程。滑坡的防治措施:开挖排水沟或截水沟工程,减少滑坡体含水量。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护林造林,修建水库、拦沙坝,开挖导流沟等工程。地震的防治措施:建立地震监测预报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8、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山区面积广大,山高谷 深,地势起伏大;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不恰当的工程建设治理措施:恢复植被9、咸潮冬季河流径流量小,加之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淡水咸化。i、主干知识工业三废和 农药化肥的 任慕排放 垃圾堆放 交通和工厂放射性物质泄漏污染物进入海洋破坏植被不合理灌溉 二氧化碳和 氯氟胫增多滥捕乱猎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