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1994364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身行业的机遇与挑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健身行业的机遇与挑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健身行业的机遇与挑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健身行业的机遇与挑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健身行业的机遇与挑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健身行业的机遇与挑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身行业的机遇与挑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健身人群增长的速度非常迅速。健身不仅是 为了健康,也成为了一种时尚。随着健身行业的火热,越来越多的人加 入了这个行业,从健身房到健身工作室到器材生产销售,以及很多其他 的相关产业。Chinafit为读者提供了一份非常权威的数据,从数据来 看这个行业的机遇和挑战。据澳大利亚商业信息公司IBIS World报告,2004年中国有1434 家商业健身房,年收入约5.82亿美元。而到了2012年,这两个数字 分别增至5749家和36 .9亿美元。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健身房的 数量增加了 4倍左右,而收入则增长了将近7倍。因此该公司预测, 2018年中国的健身产业将达到68.3亿美

2、元的规模,雇员人数将接近 25万。而来自美国健身协会IHRSA的数据则更加保守,在健身房数量和 收入的统计分别为2670(只计算商业健身房数量)和20亿美金。 IHRSA 的报告是和著名会计师所德勤合作完成的,除了数量和收入, 还对健身人群的数量以及健身房的渗透率进行了估计,数字分别为380 万和 0.4%。值得注意的是, 0.4% 这个数字远低于亚太地区的平均 数 3.84%,只比印度和印尼高,排在倒数第三。这些数字到底说明了什么?和亚洲其他国家以及欧美相比的差距 有多大?我们近一步进行分析。首先,要解释一下渗透率的定义:在这 里,渗透率的定义是指健身房的数量和中国 15 岁到 60 岁这个

3、年龄层 的人口总数的比例。虽然在商业健身房的数量排名中,我国的排名在南 韩,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之后名列亚太区的第五位,但因为我国人口 众多,商业健身房的渗透率就变成了倒数的。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 建设,越来越多的人将进入城市,而从目前的健身房数量来看,还有很 大的提升空间。在健身的人数上,虽然我们在日本之后排在第二,但考虑到我们的 总人口和国家面积要远高于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这个数字同样也会进 一步增加。和美国相比,我们的差距更大的。美国健身房的总收入高达 210亿美金,而数量是国内健身房的10倍,在总人口低于中国将近5 倍的情况下,健身的人口却逼近 6000 万。看到了差距,也就看到了未

4、来可以提升的空间,但在提升的过程当 中,会有什么样的挑战呢?笔者认为,最大的挑战是对收益的追求。在 国内,受到高房租和器材的成本等因素影响,中国健身房的投入比例相 对于欧美等国家要高。国内的俱乐部通常需要通过一次性收取会费,也 就时卖年卡的形式收回成本。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更多的投资人谋求短 期的利益,而非通过打造精心和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来追求长期利益。健身房的收费方式在国外也是不同的:健身房通常会向会员的银行 卡或账户每个月定期扣除费,而大部分会员不会选择一次性购买年卡或 长期健身卡。他们如果想要停止健身或更换健身房,只需要提前一个月 通知健身房既可,形式更加利于消费者。问题就在于,很多国内的健

5、身 房在像客户销售出年卡后,就忽略了会员的用户体验,当会员的体验不 够理想时,他们很有可能会失去了健身的动力,停止健身。过多的追求 短期的收益,会无法避免的影响到服务质量,从而伤害到健身房的长期 利益,是健身房投资人需要仔细考虑,斟酌的。说到健身行业,不得不提到现在大热的健身硬件和app。可穿戴式 产品是其中的代表,它的兴起和今天健身行业的火爆景象密不可分。去 年,全球的健身可穿戴式产品销量高达 7000 万个单位,而这个数字将在 2016 年达到 9000 万。而健身app同样受欢迎,目前为止,国外有至少10款健身app拥有 超过1000万的用户,而有超过一半的健身app用户会使用可穿戴式

6、产品来监测自己的健身成果。在使用健身app的用户当中,30%的人 希望可以通过app帮助自己达到一个具体的健身目标。28%的人可能 有各方面的健康因素,希望通过app来得到改观。另外有27%的人希 望通过健身app来给自己健身的动力和鼓励。在健身和数字化结合的 今天,社交网络同样在健身行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推广健身房 的产品和服务,还是为健身的人群提供更过多的互动。而跟随着运动社交的趋势,更多的健身房和私人教练工作室开始推 出小组私教训练课程来吸引健身人群。很多管理者对小组健身的商业模 式存在误区,认为它是针对无法承担一对一私人教练课程的人群的一个 替代品。首先,让我们来定义小群组训练课

7、程:简单的说就是 2-8个 人的团体训练。他们约在同一个时间和地点,由一位或两位私人教练带 领进行多功能的训练。虽然没有权威的数据统计过小组私教训练的数量和比例,但在发达 的健身市场,它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越来越受欢迎。为什么呢?来看 看它的好处吧。首先,对于健身房来说,它是一个增加收入的来源。其 次,小组训练的课程更有针对性。最重要的是,它帮助健身房提高续卡 的概率。这个逻辑并不难懂:更有针对性的课程会吸引一批忠实的粉丝, 而他们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为健身房做宣传,还增加了客户的满意度, 让会籍到期的老客户更愿意续卡。基于这个服务是额外收费的,小组训练课程在会籍和私人教练的基础 上,为健身房增

8、带来了更多的收入。从私人教练的角度来看,小组私教 课程同样为教练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并且是个很好的宣传工具,而且还 节省了更多时间。小团体课程的客户同样受益,不仅可以认识新的朋友, 大家互相鼓励,同时比一对一的私人教练课程更省钱,何乐而不为。本文从健身房数据,健身数字化和小组私教课程三个方面展示了健 身房的发展趋势,机会和挑战。这些观点也在去年11月的广州Chinafit /IHRSA健身管理论坛上得到了来自美国,新西兰和法国的几位专家的 认可。和健身行业发展相对成熟的欧美相比,中国的健身行业才刚刚起 步,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七月在北京举办的Chinafit健身大会就 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届时和健美健身爱好者,私人教练,运动营养 以及器材商家们一起来更好地了解这个充满机遇的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