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坡口加工清管组对焊接作业指导书g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1993436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坡口加工清管组对焊接作业指导书g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坡口加工清管组对焊接作业指导书g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坡口加工清管组对焊接作业指导书g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坡口加工清管组对焊接作业指导书g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坡口加工清管组对焊接作业指导书g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坡口加工清管组对焊接作业指导书g》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坡口加工清管组对焊接作业指导书g(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坡口加工、清管、组对、焊接作业指导书部门:工程管理部管道局编码:版本: A2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合同号: EPC作业文件坡口加工、清管、组对、焊接作业指导书监理编码管道局编码A2用于施工版本日期文件状态起草人校审人批准人管道局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西段)项目部目 录1.0适用范围22.0主要编制依据23.0工艺流程34.0工作内容与要求35.0其他要求101.0适用范围本施工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现场坡口加工、清管、组对、焊接作业施工。2.0主要编制依据2.1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招标文件与承包合同2.2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线路施工图纸2.3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

2、程线路施工技术要求2.4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69-20062.5 业主指定的线路管道焊接工艺规程WPS-0703007031070322.6钢制管道焊接及验收SY/T 4103-19952.7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线路技术规范焊接Q/SY-GJX 0110-2007坡口加工、清管管口组对管口组对检查填写施工记录下道工序管口预热及测温管口根焊焊接焊缝清理焊道外观检查热焊、填充、盖面焊接层间加热及测温3.0工作流程4.0工作内容与要求4.1一般要求4.1.1根据监理批准的焊接工艺评定书的要求,将到达施工现场的防腐管坡口进行修整,以达到焊接工艺要求的形式和几何尺寸,同时清理管口附近

3、25mm内的油污、铁锈和污垢等,露出金属本色。4.2.2组对前对管体防腐层、管材进行检查,如果有损伤应进行修补,损伤无法修补的防腐管,不得用于工程中。对管口周长尺寸、壁厚进行复检,确保按设计要求正确使用。采用清管器或其他适当的工具将管内的杂物清理干净,以确保防腐管内部清洁,无任何杂物。4.1.3一般地段管口组对必须使用内对口器,连头处及安装弯头(管)时可采用外对口器。管口组对必须使用吊管机配合进行,吊管机数量定为两台,并采取适当的稳固措施,使管子在同一水平线上,支撑高度应大于0.5m。4.1.4组对时,管道的坡口、钝边、对口间隙、错边量等尺寸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焊接规程的有关规定。两管口的直焊缝

4、或螺旋缝在圆周上必须错开100mm以上,两环向焊缝间的长度不小于管外径,且不得小于0.5m。4.1.5确认组对质量符合要求后进行焊前预热,预热必须严格按规范和焊接工艺规程要求进行,管口预热采用环形火焰加热器或火焰加热烤把进行加热,使用火焰加热烤把必须是焊口两侧同时均匀加热。层间温度应不低于焊接工艺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当达不到要求时,需进行加热后方可进行后续焊接施工。4.1.6焊接材料在到达施工现场时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合格证、复检报告,进口材料还应有商检证明。分包商在收齐焊材各种质量证明文件后,向EPC申请检验,EPC对焊材检验合格后报监理确认。焊接材料必须按施工规范、焊接工艺及产品使用说明书要

5、求保存、使用。4.1.7参加施工的焊工必须具有国家技术监督总局或者各省、市技术监督局颁发的“焊工合格证”和上岗前颁发的“上岗证”,做到持证上岗。同时熟练掌握焊接工艺,现场焊接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焊接工艺要求。4.1.8焊接地线必须按要求制作使用:地线使用专业卡子与电缆连接,卡子末端应接一段与焊接管道相同材质的金属,该段金属与管道连接时,必须放置在坡口内或焊道上,不得与管体连接。4.1.9焊接起弧在坡口内进行,不能在施焊层以外的坡口上引弧,更不允许在坡口以外的管壁引弧。焊接前每个引弧点和接头必须修磨。在前一个焊层全部完成并清理后,才能开始下一焊层的焊接。相邻焊层接头应错开30mm以上。4.1.10

6、当天未焊完的接头应用干燥、防水、隔热的材料覆盖好。次日焊接前,应预热到焊接工艺规程要求的温度。当外部环境不符合焊接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否则不得现场施焊。4.1.11焊缝外观成型均匀一致,焊缝及其附近表面上不得有裂纹、未熔合、气孔、夹渣、飞溅等缺陷。焊缝余高、焊后错边量、咬边深度、焊缝宽度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焊接工艺要求。4.1.12现场焊口应按EPC项目部制定的焊口编码规则进行正确编排,并按要求书写在管道焊口附近规定的位置。4.1.13外观检查合格后应及时申请无损检测,对无损检测不合格的焊缝,按返修工艺进行返修并重新进行无损检测。同一部位的修补及返修不得超过二次,根焊部位只能返修一次。

7、4.1.14管道环焊缝进行100%的射线检验。对于通过活动断层区段的管道,除100%射线照相检验外,还需进行100%的超声探伤, 射线和超声探伤均按SY/T 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标准执行,级为合格。4.1.15当存在下列任一情况时割除整个焊口重焊:1)同一部位的修补及返修2次不合格的焊缝;2)需返修的焊缝总长度超过焊口周长的30%;3)根焊道的返修焊缝总长度超过焊口周长的20%;4)裂纹长度超过焊缝长度的8%;4.2 坡口加工4.2.1 在施工现场进行坡口加工时,应使用坡口机,连头处应采用机械或火焰切割。X80钢级,连头处宜采用机械切割,特殊条件下,可使用热切割。X80

8、大变形钢级,连头处应使用机械切割。4.2.2 坡口加工前应根据“焊接工艺规程”编制“坡口加工作业指导书”。4.2.3 管端坡口如有机械加工形成的内卷边,应用锉刀或电动砂轮机清除整平。4.2.4 应按照监理下发表格填写坡口加工作业记录。4.3. 管口组对4.3.1 应优先采用内对口器组对。在无法采用内对口器时,可用外对口器。在应用内对口器时,对口器不应在钢管内表面留下刻痕、磨痕和油污。钢管组对时不应敲击钢管的两端。4.3.2 两相邻管的制管焊缝(直焊缝、螺旋焊缝)在对口处应相互错开,距离不应小于100mm。焊接作业时,制管焊缝宜在钢管周长的上半部。4.3.3 相邻环焊缝间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的钢管直

9、径。4.3.4 相同公称壁厚对接钢管的错边量不应大于钢管壁厚的1/8,且应小于3mm,错边应沿管口圆周均匀分布。4.3.5 接头坡口角度、钝边、根部间隙应符合规范要求。4.3.6 管口组对前,管内外表面坡口两侧25mm范围内应采用机械法清理至显现金属光泽。4.3.7 沟上焊接作业空间高度应大于400mm;沟下焊接工作坑应保证焊工操作方便和安全。对口作业时,尽量使用二台吊管机进行配合组对施工。4.3.8 相邻环焊缝间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的钢管直径。4.3.9在纵向坡度地段组对应根据地质情况,对管子和施工机具采取稳固措施,山区石方地段宜采用沟下组对,沟下作业时吊管机靠近管沟一侧的履带边缘距沟边距离不宜

10、小于2m,组对前应根据测量角度准备好弯头、弯管,采用对号入座的方法进行安装。4.3.10 现场切割防腐管时,应将切管部分管端不小于50mm宽的内涂层和管端140mm宽的外防腐层清除干净。4.3.11正在施焊的钢管应处于稳定的状态。4.3.12 使用内对口器时,只有根焊道全部完成后方可撤离。若根部焊道承受敷设应力比正常情况高,且有可能发生裂纹,应在完成热焊道后撤离内对口器。4.3.13 使用外对口器时,应保证根焊道均匀对称完成50%以上后撤离。对口支撑和吊具则应在根焊道全部完成后方可撤除4.3.14 应按照监理下发表格填写管口组对作业记录。4.4 预热、层间温度及焊后缓冷4.4.1 环境温度在5

11、以上时,预热宽度宜为坡口两侧各50mm。4.4.2 环境温度低于5时,宜采用感应加热或电加热的方法进行管口预热,预热宽度宜为坡口两侧各75mm。4.4.3 预热后应清除表面污垢。应在距管口25mm处的圆周上均匀测量预热温度,保证预热温度均匀。预热时不应破坏钢管的防腐层。4.4.4 X70钢和X80钢焊接的预热温度应为100200。返修焊接时,预热温度应为150200。4.4.5 X70钢和X80钢焊接的层间温度应为50150,返修焊接的层间温度应为100200之间。4.4.6 焊接环境温度低于5时,焊接作业宜在防风棚内进行,应使用保温措施保证层间温度。如在组装和焊接过程中焊口温度冷却至焊接工艺

12、规程要求的最低温度以下,应重新加热至要求温度。焊后宜采用缓冷措施。4.5焊接4.5.1 焊接地线应靠近焊接区,宜用卡具将地线与被焊管牢固接触,不应产生电弧灼伤母材。4.5.2 焊接设备启动前,应检查设备、指示仪表、开关位置和电源极性。在正式焊接前,应在试板上进行焊接工艺参数调试。不应在坡口以外的管表面上起弧。4.5.3 管子焊接时,应防止管内空气流速过快。4.5.4 施焊时应保证层间温度达到规定的要求。相邻焊道的起弧或收弧处应相互错开30mm以上。焊接前每个引弧点和接头应修磨。应在前一焊道全部完成后再开始下一焊道的焊接。 4.5.5 自动焊操作时,应随时注意焊道宽度的变化以及电弧在坡口两侧的停

13、留时间。4.5.6 引弧前宜将焊丝端部去除约10mm,引弧时宜采用较短的焊丝伸出长度。4.5.7 在两个焊工(操作工)收弧处,先到达的焊工(操作工)应多焊部分焊道。4.5.8 焊接时,焊条或焊丝不宜摆动过大,对较宽焊道宜采用多道焊方法。焊接时发现偏吹、粘条、表面气孔或其它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焊接,修磨接头后继续施焊。4.5.9 为保证盖面焊的良好成型,填充焊道宜填充(或修磨)至距离管外表面1mm2mm处。可根据填充情况在立焊部位增加立填焊。盖面焊缝为多道焊时,后续焊道至少宜覆盖前一焊道1/3宽。4.5.10 当日不能完成的焊口应完成50%钢管壁厚且不少于三层填充焊道。未完成的焊口应采用干燥、

14、防水、隔热的材料覆盖好。次日焊接前,应预热至焊接工艺规程要求的最低层间温度。4.5.11 坡口和每层焊道上的锈皮及焊渣,在下一步焊接前应清除干净。采用自动焊或半自动焊时,焊接下一焊道前,应用砂轮磨除已完成焊道表面的熔渣、密集气孔、引弧点高凸处。焊口完成后,应将接头表面的熔渣、飞溅物等清除干净。4.5.12 焊工应对自己所焊的焊道进行自检和修补工作。4.5.13 焊接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应立即清理修补。修补过程中应保证控制层间温度。每处修补长度应大于50mm,且小于或等于200mm。若相邻两修补处的距离小于50mm时,按一处缺陷进行修补。4.5.14 根焊部位存在明显缺陷时,如未熔合、未焊透、焊穿、内咬边和较大的错边等,宜从钢管内部进行修补。累计修补长度不应超过钢管周长的1/3。4.5.15 进入管内进行修补或焊接的最大管长不宜超过二根钢管,否则应有批准的安全措施。修补应采用低氢型焊条,补焊焊缝的宽度宜为8mm10mm,余高应为0mm2mm。4.5.16 焊接施工中,应按规定填写有关原始记录。4.5.17 应在距离焊缝100mm150mm的位置做永久性标记。4.5.18 应按照监理下发表格填写焊缝预热及焊接纪录。4.6 返修4.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