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感的培养案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1990493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责任感的培养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责任感的培养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责任感的培养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责任感的培养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责任感的培养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责任感的培养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责任感的培养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责任感的培养案例 一.背景所谓“责任意识”,就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对自己负责,对她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其主观思想和实践行动符合社会的规定和社会规范。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步,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丰富的知识和健全的人格。责任意识是新世纪少年小朋友必备的素质之一。美国人克劳蒂娅说过:“一种没有责任感,没有价值感的孩子,由于找不到自己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便会感到迷茫,从而失去创导致就的动力,并容易被其她某些物质的、轻浮的事物而吸引。”笔者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责任意识弱化问题深感忧虑,下面拟就其现象的产生和对策谈点见解。一、

2、学生责任意识缺少的因素小学生责任意识缺少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例如学生生理、心理的发育导致的影响,在学校生活中得不到承认与赞同,家庭教育的偏差与社会上种种不正之风的影响等。1、心理方面: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形成阶段,她们的心理单纯,可塑性强。低中年级学生体现得责任心强,她们往往做事认真、待人真诚,对集体的事一丝不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的逐渐发育,学生中自擅自利的心理逐渐成驱使她们开始远离集体活动,同步,长期以来,社会上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成绩第一”,成绩好的同窗在人们心目中永远是好孩子,而成绩不抱负的学生得到的往往是批评与谴责,缺少成就感,得不到起码的承认与赞

3、许,因此,学生待人处事逐渐走向冷漠,自私心理占了上风,导致责任意识的缺少。2、家庭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绝大多数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因此,目前的青少年学生是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中成长起来的。同步,随着筹划生育政策的履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们对独生子女倾注了更多关爱。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家长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说:“家里什么也不用你管,只要好好读书,我们再苦再累也情愿。”可以说,她们在家中从不用自己动手做事,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生上学了,衣服不会自己穿,鞋子还要父母洗。父母离异形成的单亲家庭中的学生,由于家庭的缺陷,使她们变得不易与人相处和沟通,同步来自家庭的教育督促也变得软弱无力。因

4、此,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对学校安排的值周劳动和大扫除,学生们有的不会墩地,有的不会扫地,连笤帚都反着拿,扫地时拎着笤帚,人在笤帚的前面,一不小心就把脏土往脚上扫,有的不会投抹布,拧抹布就拿手一攥完事,有的逃避劳动能留就留,溜但是就走过场,看不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写作业拖沓、少做甚至不做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事,暴露了学生对自我、对集体的责任意识的缺少。优越的条件并不与健全的人格成正比。相反,父母的意志决定了孩子被动的性格基调。她们被父母关爱的网紧紧罩住,伸展不出稚嫩的双翅。所有的好奇心均有了现成的答案,所有的将来也早已画好了蓝图。她们要做的就是去满足父母为她们设定的目的,而不用去关怀她们的个性

5、和特殊性如何被社会接受。3、学校方面:学校的教育浮现了偏差。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往往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播和智力的培养,但对于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心理的发展,处在一种本末倒置的境地。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小学里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大学里培养大学生学扫地、叠被子。为什么呢?由于我们在小学里教育学生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前程、民族命运联系起来,要为祖国而学,为人类进步而学,但是由于过度强调宏观目的,学生觉得遥不可及、缺少实际意义,事实上这个目的也是学生很难达到和检测到的。到了大学里,父母不在身边,才发现扫地、叠被这些小事的重要性,于是从头再教的状况浮现了。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

6、坚持从小事做起,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社会环境方面: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也影响着学生。由于我校处在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家庭经济贫富差距较大,家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其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观念的大撞击,一部分人的社会责任意识淡漠,对人、对事漠不关怀,不守公共秩序处事随便,一切向钱看齐。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也有所昂首,这些社会环境,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不利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的偏差、学校的教育的忽视、社会的不良风气正影响着心理生理正处在形成期的学生,不利于她们责任意识的养成,而责任意识的削弱又决定了她们在上进心、纪律性

7、和集体荣誉感上的普遍弱化,这是学生责任意识缺少的因素。 二过程今天早上,我刚进班,孩子们就涌上来,七嘴八舌的说:“教师暖气边上有一泡屎!”听到孩子们的话,我赶紧往她们手指方向看去,的确有粪便。由于学校有流浪猫,我想这也许就是她们的杰作吧。我环顾四周,班里的学生都来的差不多了,可是在我进班的之前的时间里,谁都没有勇气解决这这突发事件。我看到有的孩子咧着嘴,一脸的嫌弃说:“好恶心!”有的则就静静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干自己的事,置身事外。收作业的学生一边走一边斜着身子捂住鼻子。我想这件事来得好,这不正是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唤醒与教育的一次机会么。刚想到这,班里的卫生委员焦雨涵找来废纸盒轻轻地把污物铲了起来,

8、出了教室。看着她轻松地解决污物,我不禁感慨道:这孩子不愧是卫生委员,有责任感,不怕脏,不怕累。此时我又看到其她的中队干部没有任何举动,好,这次要让她们懂得,班里的事班干部要第一时间冲上前去。我让中队干部起立,跟她们说班里的事你们要向焦雨涵学习,第一时间冲上前去,一人拿块抹布把污物擦干净,然后把抹布扔掉。7个小干部们硬着头皮把污物解决了,先擦的两人捏着抹布边沿那动作就像是捏着要爆炸的鞭炮似的,迅速的把带屎的抹布直接就扔到了垃圾桶里。嘿,这不是在这得犯一天的味儿么,哎,这些孩子啊!我说:“孩子,你把抹布扔到这里,我们班得多味啊!”听后她们把抹布从桶里拿出来扔到外面的垃圾桶里去了。正说话的功夫,邵与

9、洲积极的默默地拿来墩布又仔细的擦了擦那块地面,避免留异味。这突发事件在邵与洲的协助下,结束了。晨检10分钟,我针对此事对班里的学生进行教育,表扬了焦雨涵、邵与洲对班里的事没有袖手旁观,敢于冲上前去,这就是责任,这就是楷模。 通过这件事后,班级的状况大有好转。课下帮教师发本,擦黑板的同窗多了,之文明传递岗的学生忽然有事,有的就积极替岗,在学生责任意识加强的同步,我在班级中开展“承包责任制”。我将非班干部学生提成0组(每组5人左右),固定地安排在每个值日班长名下,对班级工作(涉及卫生、纪律等)进行明确分工,班级荣辱得失直接责任到人,以便于工作管理和责任追查,从而使全班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有岗位,让

10、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通过一学期的努力目前的班级在环境卫生方面大有改观。得到学校卫生室教师的表扬。三.反思.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说,教师要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相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被她们所录下而模仿。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教师要起表率作用。规定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做到。如:规定学生看见垃圾要拾起来,自己也要随手起来。这样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楷模示范楷模的力量是无穷的。楷模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11、楷模的可敬,能使学生发现与楷模的差距,引导她们向往楷模,仿效楷模;楷模的可信,能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可以学好的,推动她们把楷模的言行当作自己言行的准则;楷模的可亲,能使学生把学习楷模当作自觉的行动,促使她们把楷模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责任。学生中树立起来的楷模就在自己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易于学习。我结合班级的具体状况分别树立如上课用心听讲、准时完毕作业、书写端正、计算细心等不同类型的楷模。通过表扬和鼓励有责心的学生,使班级营造出“她行,我也行”,形成你追我赶,人人好学上进的良好氛围。四、和谐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觉得,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与学生学习的动机、爱好、责任心、效果有

12、着密切的联系。它对学生的学习责任心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和感染作用。心理学研究成果表白:情感具有交流和反馈的特性。教师热爱学生,盼望学生成才的诚挚,可以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振,产生一种感召力,促使学生学习责任心的形成。建立诚挚的教学情感,和谐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是一种重要的因素。五、严格管理 学生责任心的形成是与教师严格的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在各项班级的管理工作中,要狠抓学生的学习管理。涉及听课、作业、文明礼仪、卫生习惯。古人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养成学生各方面的责任心,我对学生进行系统地、严格地、有序地、反复地训练,提出各个学习环节的质量规定,指引各个环节措施,逐渐形成习惯。但是,由于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体现时好时坏,责任心时强时弱,对此我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容许学生有反复,有倒退,只要有耐心,坚持不懈,反复抓,抓反复,学生的责任心必将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