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于永正《月光曲》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197792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于永正《月光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于永正《月光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于永正《月光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于永正《月光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于永正《月光曲》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于永正月光曲教学设计阅读提示:研读于永正老师月光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考:1.于老师设计的这堂课教学内容是什么?2.他是如何围绕着一内容组织教学的?3.于老师的语文教育思想有何值得学习之处? 第一课时一、介绍背景,导人新课。二、初识大意,概括表述。三、具体地说,促进理解。四、感情朗读,加深感受。 第二课时一、对比范读,情感熏染听了月光曲,有了感受,又进行了练习,同学们确实读得很感人。不知咱们班哪位同学胆子比较小,不大敢举手,平时很少在班里站起来读课文?(教师让班里胆最小,表现机会最少的同学来读,给他们一个成功的机会,从而鼓励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播放配有月光曲的朗读磁带,提供示

2、范,让全体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学有榜样。全班学生对照示范朗读练读,读得更有兴趣,更有劲。二、熟读课文,引导背诵第89自然段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我想一定有人能熟读成诵,也就是说,能背下来了吧?(如无人举手,可让学生边读边背,读读背背。)是不是不相信自己?自己背背试试;这么美的文章,该背下来。(学生积极地背,老师再指名背。)(熟读成诵,是中国语文教学宝贵的传统经验。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就在于把背诵视为学生积累语言。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对课文的重要片断在熟读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导背诵,适度扩大教材的背诵量。)三、重点品赏,深化感悟依据“事物和联想”是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的要求,进一步引导学生品赏课文中的重点句

3、,如:“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的一切好像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师:这是由月光引起的联想。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再加上适当的联想,文章的内容会更充实、更深刻、更感动人。(板书:联想)联想部分一般都是用“他想”“好像”“仿佛”一类的词引出来,这是个很重要的标志。请读读第9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写的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句子是联想。(学生默读第9自然段,边读边画。然后指名画出的联想部分的句子。)教师可组织学生比较:如果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只写实实在在的事物,那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不信请看:(出示小黑板)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那睁得大大的眼睛。在学生比较之后

4、,再作小结点明:通过对比,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写文章的时候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很具体,又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我们读文章的时候,分辨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可以帮助我们搞清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这里有一篇短文,现在发给你们,请认真阅读,画出联想的句子,再想一想,如果去掉了这些句子会怎么样?加上去有什么好处?四、拓展延伸,实践操练教师提供事先印好的短文,让学生讨论事物与联想的关系以及联想在文中的作用。短文如下:大公鸡的头通红通红的,就像醉汉的脸,高高耸立的红鸡冠就像用红宝石制作的皇冠。脸下面两片鲜红的肉,红

5、得透亮,亮得喜人。眼睛圆圆的,炯炯有神。身上的羽毛有金黄色的,有红色的,有墨绿色的,闪闪发亮。两只金黄色的粗壮的腿,托住它那肥大的身躯,走起路来像个威武的将军。尾巴弯弯的,高高翘起。它每天按时打鸣,唱起那令人振奋的早起歌:“天明了,快起床!”一遍又一遍。每当听到它的歌声,我就不由地想起二年级学过的美丽的公鸡那篇课文。是呀!它不光外表美,还能帮助人们做事,多可爱呀!讨论后,教师再作小结并引申出进一步阅读实践的要求:体会得非常好!阅读的时候,分辨出事物和联想,对文章的理解就更深刻了。同学们,我这里还有一篇短文,写得不错,我想如果能适当加点联想,文章就会更美。请你们看,能不能加以补充。发短文,内容如下 荷花多美的荷花啊!碧绿的荷叶把池塘挤得满满的。白荷花、红荷花竞相开放,全开的、半开的,姿态各异,争奇斗艳。一朵刚刚绽开的花骨朵躲在一片荷叶后面,一只情蜒在上边飞来飞去。学生修改后,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修改稿,让学生交流。【主编评点】世界是多元的,语文教学也是多元的。正因为多元,才需要整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从这个角度说,也就是整合的艺术。看本案中教师对知识、能力与情感、精神的整合,听、说与读、写的整合,课文之内与课文之外的整合,无不显示出有机组合、优化配置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