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论文4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1974675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论文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论文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论文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论文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论文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论文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论文4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论文4篇(1500字2021字2500字3000 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论文4篇(1500字2021字2500字3000字)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面临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的同 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也日益凸现。作为农民工进城后的最大牵挂和未来农村社会发展的 重要力量,现阶段我国留守儿童基本状况如何?其文化素质、心理健康情况怎 样?他们在哪些方面急需社会的关爱和支持?这些,都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点关 注和深入思考。(小标题)我国“留守儿童”有2 0 0 0万大军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词汇最早产生于2 0世纪

2、9 0年代初,当 时专指因为父母出国留学、工作而留在国内的孩子,而现阶段随着我国人口的流 动性越来越强,主要是指由于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广大留守在农村得不到正常结 构家庭抚养的农民工未成年子女。据2 0 0 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1 .21亿,到2 0 0 3年,流动人口大约为1.4亿,超过全国人口总数的10%。未来5 年,我国还将有至少1亿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中劳动力结构以“九九”(指老人)、“三八”(指妇女)、“六一”(指儿童)三支军(俗称“ 3 8 6 1 9 9部队”)的村屯将越来越多,而其 中的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尤为突出。由于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

3、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广大农民工在自 己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等诸多现实问题,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 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 局面。据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 10年)实施情况显示,2 0 0 5年我国流动人口约1.5亿,18岁以下随父母流动的儿童2 0 0 0万, 留守在农村的也有2 0 0 0万,这一数字约占全国农村儿童总数的8%。而在我 国重庆、江西、四川等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达 到20%左右。这些人中很大部分已进入学龄,在甘肃、河北、江苏等省开展的 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在农村学龄儿童中所占比

4、例高达47.7%。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流动,其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绝大 多数留守儿童不得不生活在结构不完整的家庭之中。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 0 0 4年做出的一份调查表明,留守儿童中5 6.4%与留守的单亲生活在一起,3 2.2%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4.1%和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0 .9%被 寄养在别人家里。而在劳动力输出规模庞大的四川省眉山市,留守儿童中被托付 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照顾的,占全体留守儿童的8 0%,被托付给其他 亲朋好友照顾的,占18.3%,独自一人生活的占0 .7%。留守儿童由于留 得不到正常的家庭生活而产生种种问题,一度被人们称为“时代孤儿”。然而

5、随着形势发展,留守儿童的规模将呈扩大之势。2 0 0 6年新春伊始,国 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将明确提出,进一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 力有序转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健 康发展。国内一些地方也以劳务输出作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如老工业基地辽宁省鞍山市就在目前年输出劳动力不到10万人的基础上,计划2010年每年输出农村劳动力40万人,这几乎实现农村人口每户输出一名 劳动力。而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等问题,则关系到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工的 积极性、推动城镇共同繁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小标题)“留守儿童”监护不当可造成社会问题专家表示,留守

6、儿童面临最大的是由于监护质量不高而造成的畸形成长,久而 久之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从目前的留守儿童监护方式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单亲监护人劳动负担 重,对留守儿童的照顾欠佳;隔代监护人与留守儿童隔阂深,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方式落后;上代监护人(即孩子托付给与父母同一辈的亲戚朋友监护的)与留守 儿童情感较疏远,对留守儿童的管束较少;同辈监护人(即孩子由哥哥、姐姐等 兄长监护的)压力大,由于家长的缺位,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引导。由于以上监护模式中种种问题的存在,很容易给留守儿童带来一系列心理、道 德等问题。这些主要包括,学习成绩不好,心理健康不佳,相当一部分人由于管 教缺乏,放任自流,

7、最终触犯法律。据贵州省调查统计,该省8 0%留守儿童学 习成绩处于中下等,4 0%是差生。四川省心理学家游德良对井研县门坎小学近 4 0 0名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调查后发现,这些孩子中近八成存在心理问题,其中 10 6人存在焦虑心理,10 7人有抑郁症状,8 8人属易怒性格,1 0 0%的 孩子都羡慕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的小伙伴,在精神方面被抛弃感强烈。更为严重 的是,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有过失行为的占5 7%,有撒谎行为的占35%,有 偷窃行为的占7.4%,有攻击行为的占30.6%。这是由于缺乏正常家庭生 活中的管教、关爱等因素,留守儿童在成长质量上普遍不比正常儿童健康。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中,留守儿

8、童也占相当比例。在辽宁省未成年犯管教所, 仅鞍山籍的未成年人犯罪,留守儿童就占服刑人员的12%,这比留守儿童占鞍 山市儿童的比例(约8%)高4个百分点。相关报道中的留守儿童犯罪情况也相 当惊人,2 0 0 5年,3个平均年龄不到15岁的少年,手持砍刀闯进湖北大冶 市罗桥中学学生宿舍,抢劫了5 3个在校中学生,这个震惊全国的抢劫案中的3 名罪犯都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江苏3名17岁少年因为没有钱上网玩游 戏和抽烟,竟然将一名烟店老板残忍捅死。这3名少年中,父母离开他们外出打 工最长的有4年,最短的也有3年。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教育科在谈到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时说,如果没有人去关 爱这些“留守儿童

9、”,帮助他们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成长,“留守儿童”问题将 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四川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李小融认为,“留守儿童”走 向犯罪,家庭教育缺乏是最主要的原因。长时间见不到父母,这样的家庭结构, 无疑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在这种情况下,犯罪的种子就会趁机滋生。通 过深入调研,游德良认为,“留守儿童”正处于道德品质形成、文化知识掌握和 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对他们予以关 爱已是刻不容缓。(小标题)计生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构建“留守儿童”健康网络鞍山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杨萍等专家认为,应对和解决当前我国留守 儿童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

10、等方方面面力量的参与,人口计生部门应当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大局出发,在为留守儿童构建健康网络中发挥主导作用。人口计生部门有主导这项工作的先天优势。由于我国人口计生工作的特殊性,3 0多年来,人口计生部门已经探索了一系列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现 实利益的工作方式,逐步走上了管理和服务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道路,形 成了一个完整的、遍及城乡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网络。这个网络在农村 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与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具备政治、组织、群众和信 息四大优势。在此基础上,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拓展能力也十分强,从上世纪8 。年代起我国相继开展的计划生育“三结合”、全国农村部分计划

11、生育家庭奖励 扶助制度和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试点,以及成功参与抗击“非典”等行动,都证 明这个网络如果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支持和嫁接、利用,就能产生巨大的裂变 效应,为我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做出积极贡献。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为他们构建安全、健康网络,也应当成为计生部门今后工作的一大重点。在以人口计生部门为主的基础上,教育、共青团、公安等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 也应当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来。要从今天的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明天的建 设者,其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个体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的角度出 发,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放在整个社会发展大环境、大背景下进行全面、综合的 考察、思考。

12、专家还建议,中央应当组织专家、学者、有关部门专门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并 纳入人口战略研究课题之一;地方应将当地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政府新农村建设和 公共管理项目支持内容之一,纳入总体规划之中统筹考虑。在为留守儿童构建安全、健康体系上,各基层组织应当根据当地实际开展形式 多样的工作。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跟踪体系,分别以学 校和村级组织为中心,对留守儿童实施特殊关爱。鉴于留守儿童中部分人生活贫 困的特点,有条件的地方应当设立爱心基金,对留守儿童进行必要的扶持。鉴于 留守儿童监护人生产、生活压力大等特点,还建立生产和生活互助小组,帮助监 护人减轻劳动负担的压力,使监护人有更好的心情和更多的精力去照顾与留守儿 童的生活起居和学习。通过加强舆论宣传,使更多人了解到关注留守儿童的意义, 从而使全社会都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