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世界上是最好学的语言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1974579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是世界上是最好学的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汉语是世界上是最好学的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汉语是世界上是最好学的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汉语是世界上是最好学的语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汉语是世界上是最好学的语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是世界上是最好学的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是世界上是最好学的语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是世界上是最佳学的语言 兼评中国语文教学 张广照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美丽最简洁最丰富最成熟最优秀最特殊的一种语言,中国人说中国话也没有感到什么困难,小孩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中国话,文盲的口头语言和思维体现能力也都不差。但是中国文字又成了世界上最难学的一种语言,不用说对于外国人,就是对于中国人来说,也是如此。中国人学习中文,没有个七年八年功夫过不了识字这一关。门槛太高,难度太大,因此就导致了这样多的文盲。这是说学汉语。而学习外语,中国人用的功夫就更大。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用的功夫会越来越大。从幼儿园到博士后,二十近年的时间,可以说绝大多数人的外语还过不了关,至少是口语过不了关,是“哑

2、巴外语”,只能书面使用而不能说听,不能进行交际。外国人三岁小孩就能过关的东西,中国人十几年二十几年过不了关。这样一反一正一中一外的学习上都走了弯路,多低的效率多大的挥霍啊!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目前中国人学汉语,用的是外国人学外语的措施;而目前中国人学外语,则又用的中国人说中国话的方式,两者正好错位,都搞反了,因而才导致了目前学习语言的重重困难,导致了学习的“少慢差费”。改正了这种方式,就会使我们的学习发生主线性的变化。语言是人类最自然的东西,学习语言也可以和应当成为一件不难的事情。我这里重要讲汉语识字。 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方式,是让孩子通过课文学习识字的,根据目前随课文识字教法的教学筹划,将25

3、0个生字分散在五六年的小学里去学,小学阶段平均每天识字仅1.4个,效率极低。这种措施的主线错误在于两条。一是将中文放在选择的课文中学习,违背了中文的规律,用的是外国人学习外语单词的措施。我们懂得,汉语中没有与外语“字母”相应的事物,但外语中也没有与中文中的“字”相应的形式。“字”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目前世界上的一切(至少是重要)语言中都没有和字相应的这种形式,她们只能有无数(以万计)的“单词”,“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而“字”绝大多数都可以独立存在(除了葡萄、了,吗等字外),有独立意义,差不多相称于外语中的“单词”了。就连我的名字“张广照”中的每个字也均故意义是个“词”。这种“词”极其简

4、炼。许多名词动词形容词几乎一种字就可以代表(这是外语中的单词无法比拟的),而两个字构成的词组最多,三个字的也诸多,而四个字大多是朗朗上口言简意赅的成语了。中文至少有这样三个特点:可理解性(象形文字,字总数少),可拆分性(中文几乎都由一种以上的字构成?只要它有一横就可以这样说,我初查了一下,中文中不可拆成字的字大概就只有这样几种字:乙,人,了,八,九,丫,入,几,又,刀,力,门,小,水,巾,山,幺,心,爪,瓜,矛等字,想找个不能拆的中文非常困难。中文是字中有字,字又成字。连“子”也是一和了构成的呢!),可组词性。汉语字已是词,再由字成词,因而字有限而词无穷。这三个特点我们要特别注意。汉语是以单字

5、为基本的二次构词法为主,字可以组词,为数不多的“单字”可以构成无穷无尽的“单词”,这是中文的无比优越性所在,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识字教育没必要像拼音文字那样,散开来用较长时间进行,而最佳在短期内集中突击完毕。可以对中外语言及其学习的差别作一比较。在口语上双方总地说也许没有什么差别,三四岁的小孩都能流利地使用本国语言。汉语还也许略占优势,如果比较两国文盲的词汇量也许中国人略多些。外语中的字母是很简朴,但字母自身应当说没有什么意义,它只是构词元素,它甚至比不上中文中的偏旁部首的意义。外语是字母-单词-词组句子-文章,而汉语则是字-词(词多由字构成)-句-文。核心差别在“词”。单个中文近似于外语中的“单

6、词”,它具有极强的造词能力,因而识字就是学习的核心。如果能在较短时间内用较好的措施结识了常用中文,中国人就过了语言这一关。外语学习的第一步必须要认字母(这一点微局限性道,学习二三十个字母的时间可以忽视不计),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这一步(如果硬要相应,可以拿横竖撇捺拐五个笔画来比照),在这一点上外语超过汉语,节省时间,但这点节省是无足轻重的。但在第二步时,双方的措施和差别就大了。这也是最为核心的一步。外语的单词量极大,就总量而言它几乎是天文数字,随时产生,出一种新事物就要造一种新词来称呼它,英语据说词汇总量已有百万左右,莎士比亚掌握的词汇在两万左右,一般的人大概也都要掌握一万左右才行,中国研究生以上

7、人的英语词汇量都在上万左右。相信任何拼音文字都不会拥有三两千个单词就可以了的状况。而中文常用就是两三千字,掌握了这两三千字就足以应付自如,偶有不识自学极其简朴。识三千中文的人至少相称于英语中掌握两万单词!显而易见,学习这三两千个中文(相称于外语中的单词)比学习这上万数万单词容易多了,结识这三两千字就成为学习汉语的核心所在。这种例如说(4)00:0的比较优势是非常明显巨大的(是1与5-10之比)。这就相称于在中国,大师建筑最美的房屋需要三千种材料,而在外国则要两万种材料(这里还没有说汉语语法的优势,汉语没有什么语法,不要用语法来难为孩子吓唬外国人)。这是汉语优势之一,数量比较。而汉语的“词”(此

8、处指两个字以上的字构成的词)近似于外语中的词组了,三四千个中文造词是无限的。一步当成两步用。汉语词汇无限丰富不断发展,但一般并不需要造出新的字来,这同外语新词接连不断层出不穷而使人难以招架主线不同。汉语要认的字数量就大减少了。而汉语更大的优势还在背面,是三四千比几十万的关系,就是中外语言识字措施可以也应当不同,这是从质量上比较的。诚然,中外语言都不是通过背诵字典而是放在文章中识字的,但是汉语这三两千字可以用几乎一字不重的形式编成押韵合辙朗朗上口且故意义的一篇文章一本教材来学习,而外语那么多的词汇,那么复杂的语法现象,很难编出这样的教材来,如果编出来大概一是不能不高度反复,二是大概也未必能押韵说

9、通而只能成为变相词典,因而几乎是不也许的(如果有谁可以编出一本七八千字而涉及七八千个不反复的外语单词的教材来,那真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而汉语这样的教材在南北朝时就有,千字文就是几乎一字不重的古代识字读本,称为字经,1000个字中涉及了93个生字,几乎涉及了当时的常用中文而成为小朋友课本。近年国内也有人进行了这样的尝试,编出了一本新的四千字的字经。我在借鉴古人和别人的基本上,新编了一本更加简洁更加通顺几乎一字不重的264字的识字教材,以涉及小学六年级规定掌握的00个常用中文为原则,合适地扩大了某些次常用字。这260多种字中涉及了20(含200个常用中文)多种生字。四岁以上小朋友有组织地

10、每天学习一种小时,在三个月之内可以毫无困难地结识这25多种中文而过了识字关。而目前这20个中文却在六年间约十万字左右的教材(不涉及几十万字的课外阅读教材)中涉及,效率自然和这不可同日而语。这是说第一它没有掌握“字”的特点。这里我要强调指出,中文的这种特点已为某些外国人所掌握和运用。据战友讲,美国中央情报局用的就是这种措施,它让成人进行一年多的集中识字学习,这些人就能自由阅读中文资料,和中国人说话对答如流,就是她们的写字能力稍差些。可见中文的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过去做的是违背其规律的事情。两三个月可以做成的事做了五六年!我们已经吃了亏不要再贻误孩子!再不变化,也许就要由外国人来教中国人学习中

11、文了! 目前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第二个因素是规定学生对字的掌握要达到“音形字义”全面掌握,这个规定有的似是而非极不合理。所谓“音”,就是要会发音能说出来,而这是每一种有说话能力的中国人都掌握的。据我的研究,学龄前小朋友所说的话中涉及的中文在一千以上,二千如下,三岁小孩叫“爸爸妈妈”,说“我要看电视”,“我打你”,“不跟你玩了”,更不用说指认东西等,说话已经涉及了诸多中文,可以组织出来的词汇就更多。至于成人文盲就更不用说,有的文盲很聪颖很风趣,很会说话很会办事,就是不认字。她会夸奖别人聪颖,但你真写出“聪颖”二字她却傻眼了。她很想甚至也会投资赚大钱,但你给她一本“投资指南”,“赚钱秘诀”,她却不结

12、识了。文盲的困难和限制在于只能借助声音学习,只能进行面对面的学习,需要听人家说听人家讲后来她才干懂得,才干思考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否则就是不也许的甚至是搞反了的(写封信她就不结识。有一种笑话说一富翁得一信,人家向她借牛,她装模作样地看了一下说,懂得了,我一会就去,成果斯文扫地。相信如果是当面向她借牛她决不会这样说。水浒传中的提辖鲁达??这时尚未叫智深?在捉拿自己的榜文下面看热闹险些自投罗网,这都是很真切生动的例子。)她只能以自己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和同样活生生的人打交道,以她的亲身接触为限度,只能进行即时交流,用哲学一点的话说就是“声音和人是直接同一”不能分割的,声音与肉体共存亡。想交流就要和真人会

13、面,和真人会面才干交流,人分开了交流也就停止了,再要交流只能再会一次,古代没有录音机必须这样,目前就是有了录音机也好不了多少。一种只会说话的文盲所能运用的信息载体也只有声音图形体态等形式,她重要用声音和现实的人打交道。她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都受到了她作为血肉之躯的自然人的局限,是一种局部的不完全的“社会人”。人类发明的成果重要是文字的形式体现、保存和传承的,文盲和小朋友最大的不便就是不能享有和接受这种成果,她不懂得现实中形形色色的文字说的是什么,和现实中的人的对话只有说话这样一种片面的形式(复杂一点她还听不懂)。一般地说,文盲只能说自己的方言土语,中国这样大,到了异地她乡面对南腔北调她就很难

14、听懂外地人的话,更不用说外国人的话。文盲所看到的世界一定和我们不同,犹如盲人与我们不同同样。面对一种布满文字符号的世界,她在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文化上的盲等于乃至不如盲人有文化。一种生理上的盲人通过奋斗也许成为伟人(如美国的海伦凯勒),而一种文盲如果没有世袭等因素也许很难成就大事。她不能和远方和历史上的人对话,接受和阅读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文盲眼中的世界是一种残缺的世界,固然这可以通过识字来解决。 所谓“形”,就是要能结识中文,你写出来她可以结识。中文是象形文字,每一种字都象一幅图画,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会说的不一定能结识,但结识的就一定能说能用了。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

15、接现实”(如果不用语言体现出来,我们无法懂得一种人在想什么)。说话是思想的“外化”,声音使一种人的思想可觉得人所理解,能在一定范畴内传播,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文字是凝固了的语言,是思想的“物化”。思想用文字体现出来后来就有了更广阔更长远的存在甚至永恒。文字和人不是直接同一而是可以分开的。孔子死去两千近年了,但她的思想她的语言还存在还在影响着我们,而孔子的爹,孔子当时的许多同代人究竟想、说、做了什么我们实在无从得知而成为万古之谜。声音是流动的思想,而文字则是凝固的思想。文字使思想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扩展了。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这种信息载体是人类独有的。人类文明史就是从有文字的历史开始的,文字的浮

16、现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的步伐。人类有了几百万年的历史,而有文字的历史但是几千年,但这几千年的发展超过过去几百万年的几百万倍!全人类是这样,一种人也是这样。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和因素,识字则是一种人有文化和大大发展自己智力的标志和途径。因而绝相应当把识字放在学习的第一位。识字的伟大意义就在于使人挣脱了作为自然人的必不可免的局限性,可以在广阔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范畴内接受信息,向古今中外的人学习和与之交流而不必亲身亲见。她面前打开了一种无限的天地。她可以用声音和文字与现实的和历史的人打交道。她“社会化”的限度和速度大大加快和提高了。“形”是“音”的“物化”也是其“深化”,是与音的分化和对音的发展。我们中国这样大的国家之因此保持统一,音物化成为象形的中文(而不是象外语那样拼音文字)是一种重要因素,音变字不变,以字校音而不是以音造字。汉人的方言不计其数,相隔五十里的人就也许听不懂对方的话,但中文只有一种。没有任何文字和文化可以消灭和同化汉语而是相反。北京人广东人也许听不懂对方的一句方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