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197075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陕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陕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陕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进展情况发布单位: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二一三年五月十四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材料发 布 辞(2013年5月14日)发布人: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李孝廉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通报我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进展情况。2012年,国家财政部、环保部正式把陕西列为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从2012-2014年,用3年时间,集合中、省、地方15个亿的资金,在我省十市一区的43个县(区), 300个乡镇,3000个行政村开展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分别占全省乡镇和行政村

2、总数的17%和11%。项目完成后受益农村人口约300万人。我省示范工作从去年6月开展以来,许多县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在推进农村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涌现出一批特色实用、成本低廉、运行效果好的模式和先进典型,如:宝鸡眉县城乡环境一体化整治模式、汉中西乡县畜禽养殖和污染治理相结合的循环产业模式以及咸阳彬县农村环境城市化管理模式等。但由于全省农村环保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环境污染成份复杂,点多面广,农村环境恶化的趋势还得不到有效遏制,农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2012年我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共涉及43个示范县(区)的97个

3、镇485个村,占全部任务量的30%。主要包括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四大类建设内容。安排资金总计2.9亿元,其中申请中央专项资金1.5亿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7500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2258.25万元,县级财政配套3134.08万元,地方自筹资金1592.76万元。按照陕西省环境保护厅 陕西省财政厅关于2012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陕环批复2012823号)和项目管理要求,各示范县(区)应该在2012年12月底完成招投标并将市、县配套资金落实到位,2013年1月底全面开工,2013年5月底完工。2013年1至2月,我

4、厅组织对2012年实施的示范项目采取明查暗访、召开座谈会、查阅档案等形式,进行了监督检查。检查内容从项目招投标、市县配套资金落实、项目及资金管理和项目实施进度等四个方面,具体涉及实施方案编制及审核、项目招投标、市县配套资金、资金管理、专项资金项目村务公开、宣传培训、项目组织领导机构、项目实施主体、资金整合及长效机制建设、工程建设、2012年度工作总结等11项内容进行考评,满分为100分。通过检查,综合评分80分以上的占2.3%,综合评分60-79分的占46.5%,综合评分59分以下的占51.2%。在督查的43个示范县(区)中,未开展招投标的县(区)有34个,占总数的79%;未落实市县配套资金的

5、县(区)有23个,占总数的53%;示范项目未开工的县(区)有31个,占总数的72%。综合督查及评分情况,各示范县区评分结果及综合排序如下:2012年度示范项目实施进展工作督查评分排序表示范县区评分结果评 分 排 序全省排序所在市排序陈仓区821宝鸡市1/9眉 县792宝鸡市2/9渭城区792咸阳市1/8彬 县743咸阳市2/8永寿县734咸阳市3/8临潼区734西安市1/3旬邑县715咸阳市4/8西乡县706汉中市1/4岐山县706宝鸡市3/9镇安县697商洛市1/3西咸新区697西咸新区1/1太白县678宝鸡市4/9合阳县669渭南市1/3南郑县669汉中市2/4凤翔县6510宝鸡市5/9高

6、陵县6311西安市2/3宝塔区6311延安市1/4洋 县6311汉中市3/4岚皋县6212安康市1/3千阳县6212宝鸡市6/9延川县6013延安市2/4丹凤县5814商洛市2/3武功县5814咸阳市5/8勉 县5715汉中市4/4汉滨县5616安康市2/3周至县5616西安市3/3耀州区5517铜川市1/1临渭区5517渭南市2/3兴平市5418咸阳市6/8靖边县5319榆林市1/3杨陵区5319杨凌示范区1/1商州区5220商洛市3/3洛川县5220延安市3/4富平县5021渭南市3/3陇 县4922宝鸡市7/9扶风县4922宝鸡市7/9宁陕县4823安康市3/3凤 县4724宝鸡市8/9

7、泾阳县4525咸阳市7/8子长县4525延安市4/4清涧县4525榆林市2/3神木县4426榆林市3/3秦都区4327咸阳市8/8督查情况反映出在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以下问题比较突出:(1)作为示范项目责任主体的县区人民政府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示范项目的实际推进力度不足。(2)项目实施方案未能严格按照编制技术要点的初设深度细化建设内容的编制,设计与实际环境问题脱节,存在重复设计、变更设计的情况,影响实施进度。(3)县区环保、财政等相关责任单位职责划分不清晰,乡镇作为实施主体的积极性不强,相关责任未真正落实到位。(4)县区以及镇村缺乏项目相关环保宣传、培训,项目招投标、管理等业务

8、知识,影响项目的实施进展和规范化运行。(5)配套资金未及时到位,工作开展严重滞后。按照部省协议要求,我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期限为2012-2014年,三年任务完成量分别为30%、 30%和40%,据此,今年要完成三年总目标任务的60%,形势严峻。为确保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我厅将加大指导督查力度,落实市县(区)政府主体责任,督促示范项目的有序开展和实施。同时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陕政办发201278号)文件要求,严格执行示范工作退出机制。对督查综合评分低于60分的示范县(区)限期一个月整改。对整改措施不力,未能按期按要求整改到位的县(区),省级财政、环保部门将扣回资金,调整到其他工作

9、积极性高的县(区)。以上是今天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我们愿意就今天的发布内容回答大家的提问。材料电子版可登陆 密码:sxsxwb2012下载。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背景材料农村环境保护的三种新模式2009年以来,三个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为主线,把农村环保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结合、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积极探索适合县情实际的农村环保新模式,为推进我省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彬县-农村环境城市化管理模式。2005年以来,彬县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移民搬迁”、“三告别”等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整合资金,统筹安排,累计投资2

10、1.6亿元,实施了186个重点村建设。实施“告别土窑洞、告别危漏房、告别独居户”三告别工程9206户,搬迁贫困人口3.8万人。投资3.55亿元,使建成的新村全部实现“柏油(水泥)路、太阳能路灯、卫生计生室、文化图书室、治安调解室、百货小超市、活动广场、绿化美化”八进村和“自来水、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卫生间、互联网、有线电视”六入户目标,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根本转变。为了巩固和提升新农村建设成果,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让农村群众享受更多的公共服务资源,大力推行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以“洁净、亮绿、清新、有序”为标准,农村垃圾处理推行了“专桶专车存放,专人清扫保洁,定时收集转运,专用场地填埋”的新

11、模式。2009年以来,彬县在16个乡镇、社区成立了城管办公室,配备了87名工作人员,为143个已建成的新农村配备了360名环卫工人,为104个村配备了208名清扫保洁员,同时将170名县乡公路养管人员划归镇、社区和交通部门双重管理,初步形成了县、镇、村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彬县还为13个镇配备了26辆垃圾转运车,为各村配置了320辆垃圾保洁车、1095个双轮活动式加盖垃圾收集筒,为各户配置简易垃圾筒7.5万个,建成垃圾转运台50个、垃圾填埋场320个,污水处理厂2个,逐步实现了“一户一筒、一村一站、一镇一车、一县一场”的配套要求,使农村垃圾处理和环境管理逐步由无序走向规范化管理。眉县-城乡环境

12、一体化管理模式。眉县以打造“山水眉县、创意田园”的品牌,以创建“三城一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生态县)活动为载体,按照“花园城市,优美乡村,城乡一体,产业跟进”的总体思路和“党政主导,全员跟进,全民参与”的要求,举县一致,强力推进,全面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工程(以下简称“五化”),使全县城乡环境卫生面貌逐步得到了根本改变,环境质量和对外形象迅速提升,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和谐幸福新眉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2010年,眉县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促进城乡面貌大提升活动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有人管事、

13、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队伍、资金、管理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全县累计上劳11.2万人次,投入资金5800多万元,配备垃圾收集车1292辆、垃圾桶9996个,落实保洁人员1966名,新建垃圾填埋场663处,新建游园、广场、文化墙1100多处,全县呈现地净路畅、灯亮景美的崭新面貌。西乡-循环链畜禽生态养殖模式。西乡县依托农业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建设生猪生产大县为目标,采取龙头拉动、大户带动、群体发展的“三轮驱动”模式,推动生猪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一大支柱。目前,全县生猪饲养量达125万头,总产值达9.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41%,成为全市第一养猪大县。生猪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伴随着由生

14、猪养殖污染所引发的环境污染纠纷屡屡发生,环保部门受理这方面投诉不断,成为农村环境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严重威胁生态环境,也制约西乡养猪业的发展。近年来,西乡县针对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环境现状,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一池三改”农村沼气建设,大力推广“猪沼菜”、“猪沼果”和“猪沼粮”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建立以“种植业养殖业沼气(能源)种植业”为一体的小型农业循环产业链,截止目前,全县30余家规模化养殖场都建成了三级以下沉淀池、化粪池,建成大型沼气池2个,中小型沼气池23个,配套建成蔬菜大棚2100多亩,有效破解了制约养殖业发展的污染“瓶颈”,促进生猪养殖业从粗放式养殖到零排放生态养殖的结构调整,实现了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城关镇五丰生猪合作社以生猪养殖为依托,在保证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基础上,以土地租赁的形式与农户签订合同,将1500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形成了五丰村独具特色的“一区四园两基地”(养殖小区、荷花园、葡萄长廊、银杏园、花卉苗木示范园、蔬菜大棚、种猪繁育基地)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发展生态经济与农村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