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作业设计.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1951540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风唤雨的世纪》作业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呼风唤雨的世纪》作业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呼风唤雨的世纪》作业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呼风唤雨的世纪》作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风唤雨的世纪》作业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风唤雨的世纪作业设计作业目标:1. 通过辩字音、字形组词等方法,熟悉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在具体的语境中,明确“改观”和“改变”,“发明”和“发现”不同意思,这是本课的重点。2. 借助句式训练,丰富学生的语言。归纳问句的种类,对问句有一个总体的认识。3. 通过模仿课文练笔,学习课文动宾模式的语言,体会课文用词的巧妙,提高写作能力。4. 课内阅读训练,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相关的阅读能力。第一课时 基础题1. 给划横线字选择正确读音,打“”。潜入(qin qin) 船舶(b p) 农耕(gn gng)依赖(li ni) 哲学(z zh) 程度(cng chng)2.辨字组词。懒( ) 联( ) 架(

2、) 幻( ) 核( )赖( ) 连( ) 驾( ) 幼( ) 该( )3.词语填空。( )风( )雨 出乎( )( ) ( )( )深海( )云( )雾 探索( )( ) ( )( )到底4.先组词,再给句子填上组号的合适的词语。 发( ) ( ) ( )(1)地质工作者在塔里木盘地( )了大油田。(2)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技人员的( )创造。 改 ( ) ( ) ( )(1)由于天气原因,学校( )了开运动会的计划。(2)在大家的努力下,这里的面貌( )了许多。(3)经过植树造林,黄土高原的水土环境有了明显的( )。5.问句有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判断下列问句属于哪一种。(1)是谁来呼风

3、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2)难道不是人类在呼风唤雨吗?( )(3)你知道是谁在呼风唤雨吗?( )6.照样子,写句子。例: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1)我拥有父母的爱、老师的关怀和同学们的关心。 例:是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来呼风唤雨。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的是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2)是燕子,用泥、唾沫和树枝来筑巢。 设计意图:在以上的作业设计中,隐含分层内容,既有基础的生字新词练习,又有提升练习,如“先组词,再填入句子”和“照样子写句子”有一定难度,对学生要求不同,训练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对问句的种类进

4、行了有效的归纳,丰富写作中的语言表达。第二课时 阅读题(一) 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含义。1. 这句诗出自于( )朝诗人( )的( )。2. “春风”在本课指( )。3. “梨花”在本课指()。4. 这句话说明了( )。 (二)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1请从划线的句子里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 ( ) ( ) ( )2我还能举出一些现代科技成就的例子: 3. 仿照划线句子,按照动词+名词的组合,写写第2题

5、的科学成就。(推荐动词普及、制造、发射、使用、开启、欣赏、推广)4.读了这段话,我知道地球也能被称为“村”的原因是: 设计意图:课内阅读要让学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获取信息,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感悟的课文内涵。对有特色的语言点进行模仿学习,由易到难,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写作兴趣、能力。第二课时 写作题1. 读读20世纪的发明和发现名称,写感想。20世纪的发现:X射线、万有引力,相对论、量子理论电子、维生素、青霉素、激光、DNA、太阳风20世纪的发明:电脑、飞机、微波炉、手机、拉链、彩色胶片、核武器、人造卫星、空调、洗衣机、霓虹灯、冰箱、立体电影、数字音乐、无线电、塑料、石英钟、拉链、圆珠笔读了这些,你的感想是什么,请写下来。2. 放开思绪,在你的幻想中未来还会有什么发明与发现的变化。设计意图:写作题安排20世纪的发明发现,让学生在阅读后,把自己在课堂上点到即止的想法完整表达,渗透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又立足于这个基础对未来进行设想,发散思维,进行练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工业自动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