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23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195138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中医综合-23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中医综合-23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中医综合-23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中医综合-23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中医综合-23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中医综合-2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中医综合-23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综合 -231( 总分: 300.00 ,做题时间: 90 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20,分数:120.00)1. 喘证辨证应当首先辨 (分数: 6.00 )A. 寒热B. 虚实C. 阴阳D. 外感与内伤 V解析: 考点 喘证的辨证要点解析 喘证的辨证首先应辨虚实,咳嗽辨外感内伤,哮证首先辨寒热。2. 水气凌心之心悸的临床特点是 (分数: 6.00 )A. 心悸不宁,少寐多梦B. 心悸头晕,面色不华C. 心悸而烦,善惊痰多D. 心悸喘咳,水肿尿少 V解析: 考点 心悸各种证型的特点鉴别解析A项为心虚胆怯的特点,B项为心血不足的特点,C项为痰热内扰的特点,D项是水饮凌心的特点3. 胸痹之

2、痰浊壅塞证候的特点是 (分数: 6.00 )A. 胸部刺痛,入夜尤重B. 胸闷如窒,痛引肩背 VC. 胸痛彻背,感寒痛甚D. 胸闷气短,畏寒肢冷解析: 考点 不同胸痹证型的特点解析A项为心血瘀阻,B项为痰浊壅塞,C项为阴寒凝滞,D项为阳气虚衰。4. 下痢,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肛门灼热,口渴引饮,苔黄脉数,治疗宜选 (分数: 6.00 )A. 芍药汤B. 白头翁汤 VC. 葛根苓连汤D. 香连丸解析: 考点 湿热痢的治疗 解析 根据患者表现,属湿热痢,热多湿少,故治疗当用白头翁汤清热解毒。5. 肠中寒积不化,下痢白冻,遇寒即发,倦怠少食,舌淡苔白,脉沉,治疗宜选 (分数: 6.00 )A. 连

3、理汤B. 温脾汤 VC. 驻车丸D. 乌梅丸解析: 考点 休息痢的治疗 解析 根据患者的表现属于休息痢,证候为脾阳虚极,肠中寒积不化,治疗当温中散寒,消积导滞,方用 温脾汤。6. 少腹拘急冷痛,苔白,脉沉紧,治疗宜选 (分数: 6.00 )A. 良附丸B. 暖肝煎 VC. 乌头桂枝汤D. 小建中汤 解析: 考点 腹痛的治疗 解析 少腹是肝的分野,厥阴之气失于疏泄,治疗当温肝散寒,用暖肝煎。7. 黄疸的辨证,当以何为纲 ? (分数: 6.00 )A. 阴阳 VB. 表里C. 寒热D. 虚实 解析: 考点 黄疸的辨证要点 解析 黄疸分阴黄和阳黄,辨证时首先应分清阴阳。8. 患者,男, 65 岁,突

4、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肢体强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苔白 腻,脉沉缓滑。治疗当选(分数: 6.00 )A. 至宝丹B. 苏合香丸 VC. 安宫牛黄丸D. 玉枢丹 解析: 考点 中风阴闭的治疗 解析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肢体强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苔白腻,脉沉缓滑 属于中风闭证。根据症状表现属于阴闭,治疗当辛温开窍,用苏合香丸。9. 头痛且空,眩晕耳鸣,寐少梦多,神疲乏力,舌红苔少,脉细弱者,治疗应 (分数: 6.00 )A. 疏风散寒B. 养血调血C. 平肝潜阳D. 养阴补肾 V解析: 考点 肾虚头痛的辨治 解析 头痛且空,眩晕耳鸣,寐少梦多,神疲乏力,舌

5、红苔少,脉细弱。根据舌脉症,属于肾虚头痛,因 此治疗应当养阴补肾。10. 最早将水肿分为阴水和阳水的著作是 (分数: 6.00 )A. 金匮要略B. 医学入门C. 丹溪心法 VD. 医宗必读解析: 考点 水肿的历史沿革 分析:将水肿分为阴水和阳水最早是源于丹溪心法。11. 尿血与血淋的鉴别要点 (分数: 6.00 )A. 血色鲜红还是暗红B. 有无小便浑浊C. 尿痛的有无 VD. 血量的多少解析: 考点 尿血和淋证的鉴别 解析 尿血和淋证的鉴别不在于小便的性状,关键在于有无尿痛。12. 治疗呕吐取足三里、公孙,其配穴方法是(分数: 6.00 )A. 同名经配穴B. 表里经配穴 VC. 上下配穴

6、D. 前后配穴解析: 考点 治疗总论配穴方法 解析 配穴是在选穴的基础上,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 的方法。目的是加强腧穴的治病作用。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经 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该题中,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公孙为足 太阴脾经的腧穴,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互为表里,故其配穴方法为表里经配穴。13. 下列腧穴中,既是募穴又是八会穴的是(分数: 6.00 )A. 章门 VB. 太渊C. 期门D. 中府解析: 考点 腧穴总论 解析 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六脏六腑各有一个募穴,均位

7、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八会穴 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会聚的八个腧穴,分布在躯干部和四肢部。章门为八会穴之脏会,又为脾的募 穴。太渊为八会穴之脉会,期门为肝的募穴,中府为肺的募穴。14.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次髂穴主治病症的是(分数: 6.00 )A. 腰骶痛B. 痛经C. 便秘 VD. 下肢痹痛解析: 考点 经络腧穴各论解析 次髎属膀胱经之腧穴, 位于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 适对第 2 骶后孔处。其常用于主治月经不调、 痛经、带下等妇科病证,以及小便不利,遗精,疝气,腰骶痛,下肢痿痹等症。15. 患者耳鸣耳聋,伴有头胀、口苦咽干,烦躁善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治宜选用的腧穴是(分数: 6.00

8、)A. 耳门、翳风、鱼际、合谷B. 听宫、翳风、中渚、侠溪VC. 听会、翳风、外关、列缺D. 听宫、耳门、太溪、照海解析: 考点 治疗 解析 耳聋耳鸣内因多由恼怒、惊恐,肝胆风火上逆,致少阳经气闭阻,或因肾虚气弱,肝肾亏虚,精气 不能上濡于耳而成,外因多由风邪侵袭,壅遏清窍,亦有因突然暴响震伤耳窍者。题目中所述之基本病机 为肝胆火旺。故其治则为清肝泻火、疏通耳窍。以足少阳、手少阳经穴为主。主穴为翳风、中渚、听会、 侠溪、听宫。手足少阳两经经脉均入耳中,故取手少阳之中渚、翳风,足少阳之听会、侠溪,以疏通少阳 经络,清肝泻火。听宫为手太阳经与手足少阳经的交会穴,气通耳内,加强疏通耳窍作用。16.

9、下列各项中,骨度分寸为 8 寸的是(分数: 6.00 )A.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B. 耳后两乳突 ( 完骨)之间C. 胸剑联合中点 ( 歧骨) 至脐中VD.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解析:考点腧穴总论解析骨度分寸定位法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算为一定的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掌握好定位方法,才能准确取穴。题中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距离为12寸,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距离为9寸,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距离为8寸,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距离为5寸。17. 足三阴经穴均可治疗的病证是(分数:6.00)A. 胸、腹病B. 脾、肝、肾病C. 前阴病、妇科病VD. 肝

10、胆、脾胃病解析:考点经络腧穴各论解析足三阴经中,足太阴经主治脾胃病、足厥阴肝经主治肝系统疾病;足少阴肾经主治肾病、肺病及咽 喉病;且足三阴经穴亦均可治疗前阴病、妇科病。1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穴位的近治作用的是(分数:6.00 )A. 承泣治疗眼疾B. 鹤顶治疗膝关节疼痛C. 建里治疗胃痛D. 合谷治疗头面部病证V解析:考点腧穴总论解析承泣位于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用于治疗多种眼科疾病。鹤顶穴位于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主治下肢瘫痪、鹤膝风、脚气、膝关节炎等。建里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食欲不振、肠中切痛、水肿等症。上述三穴位之主治,皆以近

11、治作用为 主。而合谷不仅治疗手部的局部病证,还能治疗本经所过处的颈部和头面部病证,属于腧穴的远治作用。19. 风热感冒常选取主穴(分数:6.00 )A.大椎、风门、外关B.大椎、曲池、合谷 VC.风门、肺俞、合谷D.风池、外关、合谷解析:考点治疗内科病证解析风热感冒之主证为发热重,有汗,微恶风寒,鼻塞浊涕,咳嗽痰稠,咽痛,口渴,脉浮数,苔薄微 黄。其治法为祛风解表,以手太阴、手阳明经及督脉穴为主。主穴为风池、大椎、太阳、列缺、合谷,风 热感冒加曲池、尺泽。20. 头临泣穴为哪条经脉上的腧穴(分数:6.00 )A. 足少阳胆经VB. 足阳明胃经C. 足太阳膀胱经D. 足手阳明大肠经解析:考点经络

12、腧穴各论解析头临泣为足少阳胆经的腧穴,足太阳、足少阳、阳维之会。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布有额神经内、外侧支的吻合支和额动、静脉。主治头痛、目眩、目外眦痛、 目翳、鼻塞、鼻渊、惊痫等。二、B型题(总题数:5,分数:60.00)* A.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B.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C.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D.清热肃肺,豁痰止咳(分数:12.00 )(1).患者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而黏,胸脘痞闷,呕恶食少,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宜(分数:6.00 )A.B.C. VD.解析:(2).患者咳嗽,气息粗促,痰多色黄,咳吐不爽,口干欲饮,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治法宜(

13、分数:6.00 )A.B.C.D. V解析:考点咳嗽解析题中患者属于内伤咳嗽,根据主症和舌脉,前者辨证为痰湿蕴肺证,因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 肺气,治法宜燥湿化痰,理气止咳。后者辨证为痰热郁肺证,因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治法宜清热肃肺, 豁痰止咳。 A.郄穴 B.络穴* C.下合穴 D.八脉交会穴(分数:12.00 )(1).病在腑者,应首选的治疗穴位是(分数:6.00 )A.B.C. VD.解析:(2).表里两经同病者,应首选的治疗穴位是(分数:6.00 )A.B. VC.D.解析:考点治疗总论解析郄穴是治疗本经和相应脏腑病证的重要穴位,尤其在治疗急症方面有独特的疗效;络穴可治疗表里 两经的

14、病证和其络脉的病症;下合穴主要用于治疗六腑疾病,“合治内腑”概括了下合穴的主治特点;八 脉交会穴可以治疗交会经脉的疾病。* A.指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舒张进针法D.提捏进针法(分数:12.00 )(1).长针深刺宜选(分数:6.00 )A.C.D.解析:(2).皮肤松弛处针刺宜选(分数:6.00 )A.B.C. VD.解析:考点刺灸法解析指切进针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夹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舒张进针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 穴的进针;提捏进针法适用于皮肉浅薄处腧穴的进针。* A.五脏六腑病证 B.表里经脉病证 C.五脏病证 D.六腑病证(分数:12.00)(1).络穴主要治疗(分数:6.00 )A.B. VC.D.解析:(2).原穴主要治疗(分数:6.00 )A.B.C. VD.解析:考点治疗总论解析络穴单用可治疗本经的经脉、络脉病,与原穴相配可治疗表里两经病、表里脏腑病;原穴与元气有 关,能激发脏腑元气,用之治疗五脏病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