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1949644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产业发展情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庐山 尊敬的各位领导: 感谢x能给我们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根据本次座谈会的要求,我就庐山管理局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作一个简要汇报: 庐山是海内知名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关联度、紧密性强,文化资源丰富,其文化底蕴在文学、宗教、建筑、教育、政治和科技文化等方面均有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批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曾评价: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这是对庐山文

2、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庐山管理局党委、管理局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努力创新,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把文化与旅游高度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兴文,不断提升文化品位,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201年以来,我们共实施了31个文化项目,总投资近70万元,其中已经建成9个。总结近年来的工作,我们认为:这几年是庐山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繁荣兴旺、后劲增强、实力提高的几年。 一、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项目带动作用以抓项目建设的力度来抓文化项目建设,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为着力点, 全面提升文化硬件水平。一是实施牯岭街立面改造。按照“统一规划、单体设计、中西合璧、天人

3、相宜”规划设计理念,投资近01*万元对牯岭街进行立面改造,展示庐山中欧合璧的历史风情。二是进行美庐山庄别墅改造。挖掘老别墅资源,投资100万元,对美庐山庄进行改造,打造成集旅游园林景观区、休闲度假区、民国文化展示区等多功能集一身的高档别墅群,展示欧式建筑文化特色。三是兴建毛泽东庐山诗词苑。把诗词苑、芦林湖、芦林一号别墅连成一体,实施大博物馆概念,变原有的纪念式诗碑园为具有纪念性的领袖主题公园。四是恢复抗战纪念碑。以纪念“七七”事变70周年为契机,修建“庐山抗战纪念碑”,并请吕正操老将军题写碑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五是开辟抗战纪念馆。投资700万元,对原民国庐山图书馆进行维修改造,修建了抗战合作

4、广场,开辟纪念馆展览区,宣扬抗战文化,去年该馆门票收入达50万元。六是系统维修白鹿洞书院。新建白鹿洞书院状元榜和状元柱,开设白鹿洞书院程朱理学展览及状元桥、左右厢房展览,并邀请刘梦溪、朱高正等文化名人举办系列讲座,做到使游人在优美的环境中,品味庐山浓厚的书院文化。 二、持续提升文化品牌魅力,彰显“人文圣山”底蕴文化产业需要发挥品牌效益,需要媒体聚焦和炒热,需要吸引社会的持续性关注。我们牢牢把握品牌带动策略,推动庐山文化品牌建设。一是制作庐山人文圣山。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集高清人文纪录片,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题名的庐山人文圣山,从201*年6月起在央视多个频道和多个地方电视台进行播出,此后,社会反

5、响强烈、 好评如潮,荣获201*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国际纪录片人文节目特别奖。二是举办“中国庐山国际作家写作营”。借鉴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的经验,自21年起,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作家在庐山小住、采风、创作,最后作品结集出版,发行出售,此举既有文化的价值,又有经济的价值,推动了海内外作家相互交流,进一步扩大了庐山在国内外的影响,展示了庐山丰富的文化内涵,促进了中华文化传播。三是举办“庐山诗会”系列活动。与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出版社合作,于201*年1月在庐山举办“庐山诗会”系列活动。庐山是中国山水诗、田园诗的诞生地,以此以弘扬诗歌文化,为中国的诗歌续写辉煌。四是编印庐山历史上的今天台历。

6、从01*年开始,每年编印庐山历史上的今天台历,收集各类历史事件千余件,其中很多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历史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该台历荣获九江市党史系统201-0*年度优秀成果特别奖。五是出版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历时近四年时间收集整理,编辑完成了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并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集共收录历代诗词293首,作者351人,全集分2册,有00余万字,在全国名山中独树一帜,达到了“传世价值、聚集效果、教化功能”的目标,荣获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六是协助拍摄电影庐山恋201。在电影庐山恋上映三十年后,与电影女主角张瑜携手合作,拍摄了庐山恋201*,在“8后”“90后”中再次产生了“爱

7、情名山”的影响,培育了未来众多潜在游客源。七是举办系列研讨会。相继举办了“庐山与全面抗战形成”研 讨会、北京曹雪芹学会201年年会等高端文化峰会,挖掘展示庐山多元文化内涵,促进庐山知名度提升。 三、注重文化产业队伍建设,适应现代旅游要求文化不仅要服务人类的精神需求,也要服务经济建设,而文化产业发展则离不开文化队伍的壮大和观念的更新。一是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庐山文化发展基金,聘请庐山文化顾问,加强了文化系统人才队伍的建设,配备、加强了文化党政干部、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素质培养,组建了庐山文化研究会及摄影、书法、美术、作家协会。二是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推进

8、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的意见,成立了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整合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迈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坚实一步。三是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框架。成立庐山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策划庐山文化战略品牌规划,近年来与纵横盛世(北京)国际策划有限公司签署了14项庐山文化创意发展项目。四是搭建文化旅游营销平台。组建庐山旅游发展股份公司,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通过微博客等现代媒体工具,开展网络文化旅游营销,推动“别墅游”、“祈福游”、“书院游”等各种文化之旅活动,变文化资源为旅游资源,变文化品牌为旅游招牌。 四、依托文化与风景资源优势,打造产业特色亮点庐山的自然文化资源是得天独厚的,我们不仅要保护

9、好前人留下的遗产资源,更要顺势而行,利用庐山的优势资源和特色资源,主动地开创一批新文化亮点,为后人创造和积累新的文化遗产。一是深入挖掘宗教文化。利用一山藏五教的特色,做好宗教和谐文化,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五 教祈福文化园”。0*年元旦,举办首届中国(江西庐山)“盛世中华、五教和谐”论坛,邀请中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负责人同撞“祈福大钟”,祝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会和谐、世界和平。这是唯一融合五大宗教的文化圣地,已成为庐山新的旅游景点。二是开展世界名山间的文化交流。发起并举办了两届世界名山大会,成立世界名山协会,吸引五大洲3个国家24座名山参与。在两届世界名山大会期间,推

10、出了世界名山友谊园、世界名山风采园、诗意森林之路艺术走廊等文化展示区,去年还邀请了南非、巴西、菲律宾等国的文化团体在庐山参加为期两个月的“牯岭之夜”艺术节。201*年,第三届世界名山大会移往美国胡德山举办,庐山全程参与并指导了大会会务工作。通过三届世界名山大会的召开,不仅使庐山在世界名山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而且为庐山新增了一批文化艺术作品,形成了多个新的文化景点。 各位领导,庐山是江西的文化名片,是九江的形象窗口,这些年来,我们在上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与支持下,在庐山文化产业发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做了一些工作,但我们深悉远远不够,期望得到各位领导、专家的指导,我们将坚持以旅游

11、转型升级为目标,充分发挥庐山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做大做强庐山的文化产业,为全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扩展阅读: 山亭区位于枣庄市东北部,总面积11平方公里,5万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建设文化强区、促进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多措并举,努力作为,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不断探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 一、山亭区文化产业现状 近年来,全区各项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为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区上下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依托资源,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发展格

12、局。山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有灿烂的革命文化、多彩的民间文化和魅力的旅游文化资源。经考古证实,早在1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殷商时期的古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小邾国在此繁衍生息。区内现有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等古代文化遗址98处,其中22处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4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为枣庄市“十佳名胜古迹”。按照中央和盛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任务要求,更新观念,加大措施,切实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初步形成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会等多业并举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13、。经过近年的培育和建设,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在我区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广播影视、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到目前为止,全区文化经营单位已达67家,其中印刷企业8家,出版物11家,音像经销单位8家,文化娱乐场所13家,茶艺社2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25家。涉及影视、民俗等方面的文化产业基地2家,从业人员11人,注册资本共计2.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单位1家,5万元以上的8家,1万元以上的25家,10万元以下的34家。全区文化产业发展,从建区初期的一些零星文化经营活动到大批个体、

14、私营经济介入,经营领域不断拓展,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区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逐步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二)领导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保障到位、服务到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在东城区规划建设的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党史馆、体育馆等为一体的“山亭区文体艺术中心”正在建设中,10处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使用,农家书屋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推进,文化市场日趋繁荣,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全区的文化建设已站在新起点、迈出新步伐。大力发展县域文化产业,是文化快速

15、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持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增强文化国力的战略举措。为此,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盛市关于文化事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和会议精神,把文化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党政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志伟同志任组长,区政府副区长李霞任副组长,文化、新闻出版、旅游、广电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山亭区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山亭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印发了关于山亭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到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新问题、新情况,形成有思路、有观点、有措施、有针对性的调

16、研报告,为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初步形成“依托优势,优化规模,借助外力,增强活力,加大扶持,规范管理”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是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将进一步调整发展规划,挖掘文化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项目做实做大、做强做活文化产业,为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一是努力发掘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山亭区有着丰厚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近年来,我们区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余个,其中伏里土陶、山亭皮影戏、山亭柳琴戏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亭竹马、软弓京胡等个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