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篇)基层党员2023学习贯彻《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心得感想研讨发言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194935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3篇)基层党员2023学习贯彻《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心得感想研讨发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共3篇)基层党员2023学习贯彻《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心得感想研讨发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共3篇)基层党员2023学习贯彻《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心得感想研讨发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共3篇)基层党员2023学习贯彻《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心得感想研讨发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共3篇)基层党员2023学习贯彻《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心得感想研讨发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共3篇)基层党员2023学习贯彻《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心得感想研讨发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3篇)基层党员2023学习贯彻《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心得感想研讨发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要,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各地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聚焦目标导向、群众路线、成果转化“三坚持”,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从而“调”出成果、“研”出实绩,让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蔚然成风”。坚持目标导向,选准“主题”备足“功课”。“凡事预则

2、立,不预则废。”大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规划、有条理,这样才能避免“顾头不顾尾”的现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稳扎稳打。“选好题”是做好调查研究“功课”的第一步,只有树立鲜明的目标导向,制定出“计划表”,绘画好“路线图”,才能开好局、起好步。各地应当立足本职心怀全局,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在谋划调研上下足“绣花功夫”,要坚持学深悟透“上情”“民情”,从全局角度、发展角度、问题角度中“细心”研选题,寻找调研方向,明确调研的项目课题,做到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同频共振”。同时要创新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访谈式、蹲点式、沉浸式等互动性较强的调查方法让战略性、对策

3、性、前瞻性、跟踪性、解剖式、督查式等调研更“贴近土壤”,从而提高调查研究的精准性。坚持群众路线,弄准“问题”找出“答案”。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调查研究亦是如此,只有真心诚意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民心,始终树牢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才能从他们身上汲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智慧和方法举措。各地要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放下“官架子”,勤说“百姓话”,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劲头紧盯人民群众的“难事”“紧事”,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了然于心、了然于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能闭门造车、天马行空。要俯下身、弯下腰、沉下心与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围炉夜话”,多听群

4、众“味苦”“带刺”的意见建议,做到既“身入”基层,又“心至”基层,切忌“观花式”“打卡式”走访调研,方能获取最深入、最广泛、最真实的民情民意,进而查出问题“病灶”、找准关键“穴位”,“对症下药”。坚持成果转化,找准“病灶”开出“良方”。“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务实地解决实际问题,而对于调查研究搞得行不行,关键在于调研成果是否充分运用、问题症结是否成功解决,切忌有一调了之、只调不研、研而不实等假调研、调假研现象。各地各部门要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加强对调研课题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让“当下改”和“立长久”相统一,积极推动调研成

5、果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人民群众“燃眉之急”的问题时,要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优良作风真正做到立行立改,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对于历史遗留的“老大难”等问题,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以“解剖麻雀式”“庖丁解牛式”的方法找出问题本质,切勿急于求成、“草草了事”,从而能找出问题化解最有效、最直接的“灵丹妙药”。学习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推进基层治理亦应下到“最基层”,做到真“调研”,找寻“最需要”。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治理的成败关系

6、着国家根基是否稳固、党与人民血脉联系是否紧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层治理工作说到底就是为民服务的“一线”工作,要让群众感受到温度,体现治理效能,就应该时时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躬身向下深入调查研究,获得“一手资料”,要切忌决策时只会作“锦绣文章”,施策上盲目“大水漫灌”,成果上只图“应付了事”。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要兼顾“软”和“硬”,切忌换了“新瓶”仍装“旧酒”。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城乡基层治理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承担着“便民”“亲民”的重大使命。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群便民服务中心是群众可感可知、常去常谈的“关键节点”,是基层民情、民忧、民愁的汇聚点,也是方便群众办

7、事、解决群众困难的“第一道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段时间以来,基层各级部门在党群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上投入大量资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个别地方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讲形式、不讲服务”等问题,导致为群众服务过程中出现换了“新地方”,仍用“老方法”的问题。要推动便民中心建设落到服务的“实处”,喜到群众的“心头”,就要坚决克服建设中存在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把便民中心建设得更好看更亲民的同时,把更多心思放到“水、电、气、视、讯”缴费是不是足够方便,城乡低保、社会保险缴纳、惠民政策、农业生产、科技知识咨询是不是可以“一站式”完成等细节上,真正做到“软”“硬”两手抓,两手都硬。乡村风貌改造要着眼“内

8、”和“外”,切忌得了“面子”丢了“里子”。深入调查是获得乡村真实状况,使得乡村风貌改造工作落地见效的务实方法。乡村是万千游子回不去的故乡,蕴藏着浓浓的乡愁,乡村风貌改造更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重要一环。但改善乡村风貌不能仅仅停留在修整房屋、打扫卫生、栽花种草上,还要把村民精神状态提起来、把文明素养升起来、把村规民约订起来,妥善处理好“面子”和“里子”的关系,让优美环境显于外、质朴涵养寓于内。应通过小微景观建设、闲置荒地利用、农村“三大革命”等方式,大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打造空间共建共享、环境宜居宜业、生态可触可感的人居“硬件”。同时,还要进行生动有力的宣传、积极有效的引导,通过“文明村镇

9、、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发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涵养淳朴道德风尚的“里子”。智慧化服务要贯通“形”“神”,切忌设备“提挡”观念“减速”。先调查,后治理是开展工作的基本遵循,先治理、再智慧是城乡基层治理的现实路径,让数字赋能治理行动不仅要有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形”,也要有理念更新、服务增效的“神”,实际中最忌讳把工作重心放在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等硬件上,从而忽视了相关人员技术操作、整合运用、运行维护等能力的提升。尔食尔禄,民脂民膏。基层部门应懂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不搞“大拆大建”,把每一笔财政资金用在改善民生福祉的急需处、刀尖上,有力整合综合执法、行政审批、公安、应急等

10、系统功能,注重对已有资源的整合和基于现有平台的应用场景开发,最大限度发挥投资效益,实现“花小钱办大事”。同时,要注重操作人员技术能力培训,加强平时演练,提升各部门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度,从而在应急处突、疫情防控、自然灾害等事件中确保上手能用、处置及时、效用倍增,真正做到智慧赋能、效率倍增。学习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做好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广大党员干部要认清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把握调查研究的要诀,时刻用好用活这个“传家宝”,在实践

11、中深入思考行“脑力”、扑下身子行“脚力”、真抓实干行“手力”,不断提升其“准度”“深度”“温度”,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行“脑力”提“准度”,在“拨开云雾见月明”中“静下心”明方向。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行差踏错。调查研究的对象往往是纷繁冗杂的,具有迷惑性和复杂性,调研者唯有理清思路、找准方向、做足准备,才不会出现“走马观花”“盲人摸象”式的蛮干,才能理清矛盾根源、得出应对策略,让调研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因此,党员干部在调研中要树牢“不打无把握之仗”的理念,在充分了解上级部署要求、把握基层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保持清醒问题意识,“静下

12、心”认真思考,在脑中锚定为什么调研、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标准的“方向”,并合理安排调研点、调研方式和调研群体,不断提升调查研究的“准度”,才能让调研“不虚此行”取得实效。行“脚力”提“深度”,在“要看水底万丈深”中“沉下去”访实情。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提到,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调研者唯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发现真实问题,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因此,党员干部在调研中要用好“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扑下身子“到田地”和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练

13、好“脚力”走村入户,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真正“沉下去”现场看、当面问、直接听,才能“看见”群众急难愁盼的真问题,才能把基层“一线情况”摸清摸透、把“第一手资料”做实做细,让调研真正直达“人们心坎里”。行“手力”提“温度”,在“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守初心”解难题。调查研究是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也是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的宝贵机会和桥梁。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一端连着人民群众的殷殷期盼,另一端连着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可见,调查研究能不能取得实效,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仅关系人民幸福,更关系事业成败。因此,党员干部在调研中要始终坚守“初心使命”,针对发现的、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客观分析总结,提出对策措施,及时转化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以真抓实干的“手力”拿出实招、硬招,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温暖人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