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护理常规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194707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跟骨骨折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跟骨骨折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跟骨骨折护理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跟骨骨折护理常规(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跟骨骨折护理常规因高处坠落足跟着地垂直压缩或足内外翻暴力或直接外力致跟骨骨折。一 护理评估1受伤史,暴力性质。2其他脏器有无损伤。3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5 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等检查结果。二 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2 用药护理 (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或针刺止痛。(2)遵医嘱局部给予帖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

2、观察用药反应。3 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腻之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4 情志护理 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5 临症护理(1)一般应使患者平卧,膝关节屈曲30、患肢外展外旋,小腿下放垫子将跟骨悬空。 (2)脊柱压缩骨折:观察腰部有无疼痛、下肢活动障碍,麻木。 6 并发症护理(1)出血1)观察体温、神志、尿量、创面出血情况。2)给予局部压迫止血或手术,需要时补充血容量。(2)感染1)观察创面、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针孔有无红、肿、热、痛,渗液,体温,血象变化。2)及时换药,每日2次给予75%酒精或PVP-I消毒针孔,抗炎治疗。(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注意观察深静

3、脉血栓形成的早期征象,如发现肢体肿胀、麻木、疼痛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2)预防:加强小腿肌肉静态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理疗、预防性抗凝治疗。3)教会陪护人员按摩患肢并指压有关穴位,如涌泉、三阴交、承山、足三里等穴,以活血通络,止痛。4)血栓形成后,避免患肢活动,忌做按摩理疗等,按医嘱予抗凝溶栓治疗。5)如有肿胀,遵医嘱用芒硝2000克、加冰片10克外敷患侧下肢,以渗湿利水消肿。(4)废用综合征: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项运动。(5)便秘1)评估患者的饮食结构、排便习惯、目前的排便情况、活动情况。2)根据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怕造成别人麻烦,应消除患者的心

4、理顾虑,宣教便秘及便秘防治的相关知识,宣教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三)辨证施护1. 气滞血瘀证(1)病室应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定时开门窗通风,但应避免患者受凉。(2)新伤、肿痛较剧或有感染发热者,饮食宜清淡。待病情稳定,大便通畅,舌苔转为正常时,再进清补之品,忌辛辣、腥膻、肥甘厚腻之品。(3)加强情志调护,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4)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及全身状况,如有面色苍白、气短懒言、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搏细数,神志昏迷等血虚气脱时,应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5)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清创术中应注意观察创口的大小、出血量的多少、有无异物及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等。(6

5、)患肢疼痛,影响睡眠及休息时,除抬高患肢、消肿外,可遵医嘱应用止痛药。(7)瘀血肿痛明显者,可用中药外敷;如局部发痒,出现皮疹时,遵医嘱酌情停用(8)中药汤剂:宜温服。(9)保持大小便通畅。大便3日未行,告知医生处理。(10)卧床时主动做小腿及大腿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以预防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肝肾亏虚证(1)病室环境宜安静,室温宜偏暖,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六淫侵袭。(2)饮食宜用补益肝肾的食品,如枸杞、山药、胡萝卜、桑葚、芝麻等。忌辛辣、香燥之品,如韭菜、生姜,戒烟酒。(3)情志护理:久病宜表现为焦虑、忧郁、悲伤、失望等不良情绪,故要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4)头晕目眩者嘱其静养休息,可佐以中药治疗。(5)腰酸腿软者可针刺肾俞、腰俞、环跳、血海等穴。(6)服药:汤剂宜温服。(7)骨折康复期,关节僵硬者可做局部按摩或局部用宽筋散洗剂熏洗,每日2次,注意防止烫伤。(四)健康指导1.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4.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5.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跌倒。6.定期到医院复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