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9课小石潭记名师示范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1945873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9课小石潭记名师示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9课小石潭记名师示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9课小石潭记名师示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9课小石潭记名师示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9课小石潭记名师示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9课小石潭记名师示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9课小石潭记名师示范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小石潭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茫茫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在江雪中垂钓。一幅寂寥冷清的画面,一颗孤寂落寞的灵魂,一个洁净绝美的世界。这,就是柳宗元给我们带来的。今天,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用善感的心灵走进小石潭,走近柳宗元。1学习细致入微地观察景物并抓住特点写景,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2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3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作者优美的景物描写,我们能发现他内心的隐秘世界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柳宗元的这篇写景记

2、游的散文小石潭记,品一品柳宗元在山水间寄寓的情感。(板书文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篁竹(hung)清冽(li)为坻(ch)为屿(y) 为嵁(kn) 佁然(y)俶尔(ch) 翕忽(x) 差互(c)寂寥(lio) 悄怆(chung) 幽邃(su)2积累文言词汇(1)重点实词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寒冷)为坻(水中高地)为屿(小岛)为嵁(不平的岩石)蒙络摇缀(覆盖、缠绕、摇晃、联结。)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日光下澈(同“彻”,穿过,透)佁然不动(愣住的样子)俶尔远逝(忽然)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犬牙差互(互相交错)悄怆(寂静得让

3、人感到忧伤)悄怆幽邃(深)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2)一词多义乐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似与游者相乐(逗乐)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久居(能)清水尤清冽(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隶而从者(跟从)以以其境过清(因为)卷石底以出(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不译)全石以为底(用作,作为)而记之而去(连词,表承接,不译)隶而从者(连词,表并列关系)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差参差披拂(长短不一)其岸势犬牙差互(互相交错)游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同游者(游览)环如鸣佩环(玉环)竹树环合(环绕)为全石以为底(作为,用作,“以为”是一个词)为岩(成为)(3)

4、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下见小潭(名词作状语,向下)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日光下澈(名词作状语,向下)俶尔远逝(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用方法,使凄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4)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崔氏二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闻水声(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潭中

5、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今义:许可,可能)3作者链接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他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待了整整十年,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4文体链接“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6、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读懂文意1自由朗读课文。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画出来。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二)整体感知1重点句子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交流点拨】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联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交流点拨】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呆呆地,一动不动。(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交流点拨】又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交流点拨】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交流点拨】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6)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交流点拨】四面被竹子和树木环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2理清思路【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第二部分(第23段):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第三部分(第4段):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第四部分(第5段):补充交待同行的人。(三)文本探究1整

8、体勾勒(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交流点拨】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2)全文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交流点拨】小石潭的特点:环境幽静,潭水清澈。(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交流点拨】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2细处着眼(1)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交流点拨】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侧面描写潭水。虽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2)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交流点拨】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映着清晰的鱼影,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

9、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3)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交流点拨】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4)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0、?【交流点拨】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的文人的痛苦心情。(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交流点拨】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四、板书设计五、拓展延伸柳宗元合称知多少【

11、交流】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唐宋八大家”。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幽静凄清的小石潭,让我们不敢久留,在感受作者“悄怆幽邃”的同时,我们也被他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手法所折服,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吧!二、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1通过上节课的努力,大家已经理解了文意,试着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为什么说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交流点拨】课文记述了作者的游览过程:发现小石潭在小石潭的所见所感离开小石潭。课文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游览过程中看到的小石潭景物的特点:水清、石奇、

12、环境清幽、游鱼欢快可爱、溪流蜿蜒、岸势曲折。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如,第二段中以游鱼的欢乐来写人的欢乐;第四段中,以凄清寂寥的环境烘托作者内心的凄凉伤感。2阅读本文,小石潭的奇特优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要归功于作者写景逼真生动。你能举出其中的一处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吗?【交流点拨】“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未见小潭,先闻水声,且以生动的比喻将水声的清脆悦耳写得传神形象,读来虽如闻其声,但可感其心中之喜。“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三个四字短句,简洁生动,动静结合,描绘了小石潭周围竹树环抱、错落缠绕的情景,清静幽雅,令人心醉。第二段,字字句句写鱼儿在水中游动的情形,既有静时

13、的安闲,又有游动时的迅捷活泼,竟若空游无依,历历在目,实写鱼,虚写水,从侧面生动有力地突出了水的清澈明亮。第四段,写溪流和岸势,从动静两个角度设喻,生动逼真地描绘了流动的溪流和静态的溪岸的特点,新颖奇特。3写作特色(1)移步换景【交流点拨】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了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石潭,讲述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美妙的画卷。(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交流点拨】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

14、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力地衬托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4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你对古人写山水游记有了怎样的认识?【交流点拨】(1)有一个合理的写作顺序。比如,游览顺序。(2)细致生动地描绘游览过程中所看到的主要景物,突出其特点。(3)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和多种写景的方法使语言生动优美。(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三、板书设计四、拓展延伸“人与自然”是永恒的话题,古诗中很多优美的自然环境让身处已被破坏、被污染的环境中的我们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假如现在小石潭所在的政府要将小石潭开发为旅游区,让你从环保的角度给他们提建议,你会提什么建议?请写下来。【交流】制定有关的措施,尽量不破坏自然环境;尽可能少地建筑人为景观及辅助设施;在导游词中加入关于环保的提醒语句;设计关于环保的广告词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