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涨带来的问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1929528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DP增涨带来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GDP增涨带来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GDP增涨带来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GDP增涨带来的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GDP增涨带来的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DP增涨带来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DP增涨带来的问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课题论文题 目: GDP 发展背后的问题所 在 学 院 : 金融与数学学院专业班级:经济与金融1501班学生姓名:李锐、李详、盛傲、鲁翔李林森、余嫣然、杨楠、 周洪梅、张雨泽、周馥香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作为衡量经济综合发展水平GDP也相应持续快速 增长,目前名列世界第二位。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 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我国在GDP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一是我国经济的 高速增长与投资的快速增长是分不开的;二是我国自然资源总量虽然在世界位于前列,但人 均占有量少;三是追求 GDP 的高速增长,必然带来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染,

2、尤其对 中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四是在错误的政绩观指引下,官员一切以 GDP 为中 心,一切围绕 GDP 开展工作,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民生和公共服务;五是我国的经济结构则 呈现出失衡的增长态势;六是GDP高速增长的同时,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贫富差距也进一步拉大。经济增长对国家的发展十分重要,但经济大国并不等于经济强国, 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规模的急剧扩大,不能完全代表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 GDP 不能全面反映创造价值时对资源的使用情况,也不能直接反映创造价值时付出的环境代价; 对能源、资源过度的消耗,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制约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的GDP 虽然在速

3、度和规模上发展较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但 GDP 并不 能准确的反映财富的增长。因而我们要正确对待 GDP 的增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 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重构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 建多元化的监督体系,改变单一的经济评价指标,建立绿色GDP等。理清GDP增长与经济增长,GDP增长与经济发展,GDP增长与科学发展的相互关系, 是正确认识 GDP 增长的前提。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正确的政绩 观,重构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多元化的监督体系,改变单一的经济评价指标,建立 绿色GDP等。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经济的

4、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使得GDP增长变得“更 真实、更有意义”。关键词:GDP增长GDP.f目录一、引言- 4 -1.1 研究的理论意义- 4 -1.2 研究的现实意义- 4 -二、GDP的定义及作用-4 -2.1GDP 的定义-4 -2.2GDP 的作用-5 -三、我国在GDP增长中的问题-5 -3.1环境污染问题- 5 -3.2 资源消耗问题- 6 -3.3过热的投资问题- 6 -3.4错误的政绩观- 7 -3.5 小结 - 7 -四、如何正确面对GDP的增长-7 -五、结语- 8 -引言1.1 研究的理论意义一是理论界对GDP的优缺点一直存在争议,长期以来,人们试图用GDP去衡量和评价一切

5、 经济发展问题,将GDP当成一个无所不能的指标。因为错误的认识,使得我们一直在盲目 的追逐GDP的数字,并没有真真正正完全的的投入到我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中去。由此 对GDP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理论认识的需要。二是从我国近年来GDP高速增长带来的 问题,引发增长与发展,传统发展与科学发展的思考,从而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 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同时 也让人民大众对 GDP 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理清其中的利害关系。1.2 研究的现实意义GDP 作为衡量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在直观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经济规模、经济结构、 国民收入、生产和消费

6、、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客观认识评 价GDP增长和分析GDP的数据,对于正确判断我国经济形势,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进 行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价值与意义,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从GDP增长的误区正确认识我们发展中 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我国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健全完善官员考核制度,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人民福利和公共服 务水平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二、GDP的定义及作用2.1GDP 的定义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

7、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驻 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o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它与国民生产总值(GNP)不同之处在于, 国内生产总值不将国与国之间的收入转移计算在内。也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是一个 地区内生产的产品价值,而国民生产总值则计算一个地区实际获得的生产性收入。2.2GDP 的作用GDP 的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点:(1) GDP在已有的许多生产总量指标中是综合反映经济增长数量的最佳指标。运用GDP可 以从生产成果方面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生产规模各地区GDP数量对比,可以从产量角度反 映地区结

8、构,各产业部门GDP对比,可以从产量方面反映产业结构等等。(2) 从 GDP 及其增长率构成的时间序列可以观察国民经济是否持续稳定增长。根据 GDP 时间序列计算增长率变动幅度指标和持续度指标,可以测度国民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依据 GDP 时间序列数据,拟合趋势线,计算各年趋势值,从时序数据与相应趋势值的离差变化 度,可以分析和观察经济周期波动。用各产业部门增加值占全国GDP总量的比重指标构成的时间序列,可以反映各时期产业结 构状态及其变化过程。(4)GDP 在分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也能起重要作用。一定时期经济增长效率的高低决定 了经济增长方式的状态,经济增长效率达到一定的界限,意味着

9、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5)GDP 是衡量经济增长数量的最佳指标,也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某些侧面,因而也就可以 作为反映可持续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统计依据。三、我国在 GDP 增长中的问题3.1 环境污染问题21 世纪的中国正行驶在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 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约10%,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到达了20%。然而中国 GDP 的腾飞却是以环境为代价的。中国经济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让我们从下 面一组数据中来看看近年来中国的环境现状:全球10大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一 半; 中国城市河段 70%

10、受到污染; 三分之二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超标的环境中; 酸雨每年都 在加重;中国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目前全国 660 多个城市中 400 多个缺水,110 个严重缺水;中国的国土荒漠化以每年3000 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推进 随之而来的各种各样环境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环境的问题也引 起了我国政府的重视,并且我国政府在每年的环境治理上都要花费大量资金。近年来在我国 政府的大力治理下环境问题在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它主要 表现在: 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 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 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

11、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体 健康和产品出口; 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3.2资源消耗问题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但为了 GDP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 而且是世界上单位GDP创造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万元GDP耗水量比国际水平高5倍, 万元GDP总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是日本的9.7倍。经济长期处于高投入、高消耗、 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外延粗放型增长,竭林而耕、竭泽而渔、竭矿而采,这 正是造成中国资源供求紧张的最重要原因。资源的过度消耗问题包括: 第一,资源利用率低。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资源消耗)

12、低于国际水 平。“2005年为例分析,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GDP的14.5%(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但却消耗 了世界15.8%的淡水资源, 26%的钢材, 25%的铝和 47%的水泥。”第二,产能过剩和大量的重复建设。由于市场调节存在的盲目性,某些产品和服务供大 于求或供不应求是难以避免的。供大于求的经常发生,固然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一定浪费。同 时企业为了盈利,进行大量的生产。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都已经或计划投资上百亿 生产半导体材料,而这些项目建成后,生产能力将大大超过目前国内市场市场需求量和可能 出口的数量。此外,国家公用通信网资源大量闲置,各主要电信运营商也在建设自己的光缆 网,有时几家

13、电信公司的光缆网基本通路甚至同沟同缆埋设。据统计, 2008 年底我国粗钢 的产能6.6亿吨,实际需要为4.7亿吨左右, 1.9亿吨左右产能出现闲置。水泥行业总产能达 17-18亿吨,而市场需求量大约为14亿吨,存在3-4亿吨过剩产能。3.3过热的投资问题平稳健康的 GDP 增长模式应是消费、出口和投资三驾马车合理分配,共同拉动。过度 依赖投资,则造成资源生产率低,居民消费率下降,进出口依存度过高。投资过快增长容易 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投资效益下降,出现产能过剩;同时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企业的生产资 料投资在整个生产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间接影响到一个经济体 的产出。当固定资

14、产投资规模过度膨胀时对经济产生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以房地产投资为例,2015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14.18%增长十分明显。然而 这一上升的比例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来说并非好消息,和诸多发生过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国家 相比,中国住宅投资占 GDP 的比重已经处在非常危险的水平,日本上世纪房地产泡沫最严 重时该比值的较高值也不过8.7%,而美国次贷危机期间该比值较高只有6.5%。除了中日美 三国,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迎来房地产业的黄金年代。香港地区从1985年起进入房地产繁 荣期,名义房地产价格在12年间增长了 759%,高涨的房地产泡沫在1997年经济危机时被 击破,经历了 8 年的回调期才逐

15、渐恢复过来。相比之下,中国的房地产繁荣期已经从1994 年延续到今天,持续时间超过了 21 年,名义房价累计涨幅达到 383%,仅次于同在亚洲地区 的韩国和香港。为了刺激实体经济央行已经发行了大量的货币,但是现实情况是即便货币政 策再放宽松,也难对实体经济起作用。释放出的货币在实体经济回报率下降的情况下不是在 躺在企业的账户里吃利息,就是流向了火热的房地产市场,推高房产的价格。但是收紧货币 的话实体经济又会加速衰落,两难的情况下只能看着房地产行业的泡沫越堆越高。一旦房地 产泡沫破裂后果不堪设想。3.4 错误的政绩观在我国,GDP不仅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决定着

16、官员的仕途与升迁。GDP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虽然从没有在任何正式的文件罗列出来,但实 际却一直是按照GDP这个指标进行考核的。所以在这种政绩观的指引下,官员一切以GDP 为中心,一切围绕GDP为中心,一切围绕GDP开展工作,将政治和经济相结合,而忽视了 民生和公共服务,但是招商引资、拆迁盖楼等能够迅速增加GDP的大型项目很受官员们欢 迎。同时可能引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来增长GDP。有的官员为了政绩大搞“形象工程”、“数字经济”,例如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就是一 个热衷搞“政绩工程”的人,他原来在阜阳工作时就圈了数千亩的地,耗资3.9亿元建了一 座机场,但是客流量严重不足,导致机场严重亏损并一度停航。这是错误的政绩观使得官员 错误地发展GDP,不仅没有带来经济的增长,反而危害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