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1928452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物理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物理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物理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习题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第一节杠杆本节突破之杠杆平衡实验1.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 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杠杆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在杠杆 B点挂3个相同的钩码,可在杠杆的 D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就可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如果再在 B D两处各加挂一个车码,杠杆的 端将会下沉。(3)保持B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绘制了 L1- F1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请推算当 L1为0.6m时,F1为 NZ(

2、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 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戊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 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 符。其原因是:。心 dj3&42.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 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重均为 0.5N的钩码若干个.(1)如图A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 右”)调节,直到杠杆在 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 ,支点选在杠杆的中点是 为了消除杠杆 对平衡白影响.(2)小

3、明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B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1=1.5N,动力臂 L1=0.1m,阻力 F2=1N,贝U阻力臂 L2=cm.(3)甲同学测出了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 “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的结论,乙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 .(4)丙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X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阻力X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与小组同学交流后, 乙同学为了证明丙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C的实验,此实验(选填“能”或“不能”)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图C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 5cm,每个车码重0.5N,当弹簧测力计在 A点斜向上拉(与水

4、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x动力臂 等于)阻力X阻力臂.(选填“等于”或“不F相同钩码、弹簧测力计(单3.如图所示,探究小组利用铁架台、 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若 位:N)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探究实验中:甲乙两(1)在挂钩码前,小组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 (如图甲),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 填“左”或“右”)端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出 ;(2)接着小组在杠杆的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这时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大小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各自钩码所受重力大小,

5、若在A B下方再增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 (选填“左”或“右”)端将下沉;4.小明和小红用图所示的杠杆一起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3)如图丙是已经调节平衡的杠杆,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 C处竖直向上拉,在 A处挂上适当 的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钩码总质量为 kg.(g 取 10N/kg)图1图2图?(1)实验前,应使图11中的杠杆在 位置平衡,可以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2)调平衡后,小明在图 2所示位置处挂上4个钩码(每个重为1N),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 平衡,应在杠杆右端的 B点挂上 个钩码,这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是(3)小明用调节好的杠杆进行了一次实验,

6、所得数据如下表,于是他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请你对此作出评价:.动力fNWj/n动力音/cm阻力臂7ml4326(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 相符.其原因是:.5.小明利用一根木筷、物体 M托盘和烧杯自制简易密度秤,主要制作步骤如下:如图所示,将烧杯放入 A端的托盘中,改变物体 M悬挂点的位置至B,使木筷在水平位置 静止;在A端的烧杯内注入体积为 V0的水,改变物体

7、 M悬挂点的位置至 C,使木筷在水平位置 再次静止,在C点标注水的密度值为 1.0g/cm3;在A端的烧杯内注入体积为 V0的其它液体,重复步骤,在密度秤上标注刻度。(1)B点所标密度值为;要在该密度秤上标出密度为0.5g/cm 3的刻度线,则所标刻度线(选填“在”或“不在”)BC的中间位置;(2)小明发现他所制成的密度秤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太小,导致用此密度秤测量液体密度时误差较大,为此同学们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A.增大物体M的质量B.换长些的木筷制彳密度秤C.换更轻的木筷制作密度秤D.标密度秤的刻度线时,适当增大装入烧杯的液体的体积V0小明最终所制成的密度秤,OA的长度为

8、4cm, OB的长度为2cm, OD的长度为10cm,物体M的质量为100g,每次测量时,在 A端烧杯内均倒入体积为100cm3的液体,则该密度秤所能测量的液体的最大密度为 g/cm3。A 8。 Q6.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杠杆停在如图甲所示位 置。(1)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可以调节右端的螺母,使它向(选填“左”或“右”)移动。(2)调节好的杠杆,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动杠杆使其水平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便于。(3)如图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杠杆两侧各去掉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选填“左”或“右”)端将上翘。(4)在探究过程中,我们需要

9、测量和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四个物理量,在进行多次实验的过程中,我们 (可以/不可以)同时改变多个量进行探究测量。(5)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测星序号翔力F/N动力胃LJei阻力4j/N泪力胃E” Jen q *1202IO2151.5351145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X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X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填字母)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7.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 可将杠杆两

10、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数据记录如表 所示:句/师4 Jmi11102522101203215310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 。(3)继续实验,调节杠杆平衡后,在杠杆上的A点处挂4个相同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重新平衡,应在 B点挂 个相同钩码。(4)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左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杠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现欲使如图丁所示的静止跷跷板发生转动,小孩甲可采取的 做法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