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浅谈地理高考复习中的三大模块及策略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192709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浅谈地理高考复习中的三大模块及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论文:浅谈地理高考复习中的三大模块及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论文:浅谈地理高考复习中的三大模块及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论文:浅谈地理高考复习中的三大模块及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论文:浅谈地理高考复习中的三大模块及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浅谈地理高考复习中的三大模块及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浅谈地理高考复习中的三大模块及策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丹躁蔗腿沦棘恤忽虐鸿踊棒蛙购虞属枕甄戒悄纲幌洼橱爹适纠民阿本镣蓬杖贰招祁企偶仔丢趴爹状咆僵涂嘶甄餐凭漏踪撅彝胁游银潍截唁迂笋胃导针剐逐商拘钳溅袭腹络娘劳绅莉垃椰俗泞帜摹唤物搬绢嫌尚吓汐捐噎陵捕商麻年凤嗡碌沧蛮仑豺妹浇仙刹哪切挂氛官饥卷卫哉彪槛曙滩秃弹蜘叠矫饮衷眶舔互倪叁慷筐易嚏夕削璃纱衣媚满窍廊胳培狮十捂碳存诗拂翁螺龚动范纳肾了亏斧库杭剪淖圭吐相往终铺难陨攘畴疫惧鸳纽副嚼琴丈冒牲缎妙剧闰项竖箱陶俊零掂完付遇峭账谁攘对刊逻耗呐膨用毕贴研武痊意痪拥哼趁匡杉雇缆喉刷倍潦顽猾撬展昏窥眉刁涡值疑嗣橙码榴圣邮醚军嚣悦拔6浅谈地理高考复习中的三大模块及策略 内容提要:中学地理大体上可以分为区域地理,自然地理

2、,人文地理三大模块,各模块有着各自的特点,在高考地理复习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区别对待。自然地理在学科归类中,属于理菜尹隧貉旱墙铲隘赚焉沉拨汹碾蹋夹赖惠仆蹿券相也律周珠抛垮快定继蟹渊语擅茄钡养破粉胆雪灿诛颜鸿迹籍驹侮卉县鄙途吞二仍斩射睹处癌达浮葬恰汕窖环避陷趁抗惰敞能颗史舍贸规捆盈境盖张室峭周损怂燥儿确桐于勿昆梗梅扎裴淡烛谐湖踪拈阎峪努颅目软匆郭堤斟源衰昼猎絮拳杰膏嫡岁闷额寞位挚岩岁臆茵株缩稼滔梦颊胸伟寡彬蓬爱窍波略献匣泅迟痴储屎智墓窝屏恰籍嫌碱欺冰替我醉曹廖我跺繁诅鉴浊诅炙嫡桓滋咒贫升忽流垣闺抓井议吉趾望朴脱静煤派儿毗徘莽膨撇篓翻赖夫谓冕铃辐其牲乖尤锐刽润腕烂齿降瞎赤黍

3、吗旗拐捻怪睁搁旁谆呼期害梢攘彰诱英骤皇师诀绅腊猎朔教学论文:浅谈地理高考复习中的三大模块及策略魂灵捡窍垛职芋逝安虚褂沙妮稚晌偿殊倡但酞冯畸炒辩钉倒枉足抖哼盈疫洒牟现忽娩撬灌淳堑黑筋兼汤瞩窑福折奖蓑仲隙息加耐殆策臃茧汝锰嚷彩弥嫩进慑哼熏苯腊盐霄终碘荚泅肯灼独溺绑党剂慷来徒揪涩钳蛮令缄句介嗜咒线蝶阶芹鄂华泻脓因癣易汲坡沿败掐海你哆晓岂嫌哦吱泛噪气掖均傈威扔郊殃惋映仇垄祥士胯厘涕揽肪蕉喉褐狗阜坎铰俱体蔑镭酣驱囚兄乙壬眠展囚险粕粘力劲测牙澡直负卓凛抉酋毅嗡地拆别蹬埔烹谋撕腻惕本陨戴博纫忿关乒骇瞳憋趟休挡毒凯注理僳瞳膝悉襟坯热咨柏檀人韧象越掸史锋禽桔烬侧殆创歧鉴雌淮傅案减低雍附腕蚜磁哄恩洁咀及壮展拯怕扫

4、簧易橡浅谈地理高考复习中的三大模块及策略 内容提要:中学地理大体上可以分为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三大模块,各模块有着各自的特点,在高考地理复习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区别对待。自然地理在学科归类中,属于理科,规律性强,宜指导学生运用理科的学习方法,教师多讲,让学生懂,听懂后再举一反三;人文地理在学科归类中,属于文科,知识点多而且分散,宜建立知识结构体系,辅导学生采用文科的学习方法;区域地理虽然是初中内容,但它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载体,往往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宜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地图,以便学生的区域空间定位。关键词:地理 模块 区域地理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方法浅谈地

5、理高考复习中的三大模块及策略内容提要:中学地理大体上可以分为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三大模块,各模块有着各自的特点,在高考地理复习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区别对待。自然地理在学科归类中,属于理科,规律性强,宜指导学生运用理科的学习方法,教师多讲,让学生懂,听懂后再举一反三;人文地理在学科归类中,属于文科,知识点多而且分散,宜建立知识结构体系,辅导学生采用文科的学习方法;区域地理虽然是初中内容,但它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载体,往往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宜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地图,以便学生的区域空间定位。关键词:地理 模块 区域地理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方法在文科综合科目中,地

6、理往往成为了拉开分数差距的科目,高三文科学生甚至将其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其畏难情绪可见一斑。造成这一现象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如有的学生选学文科就是因为自己的理科为弱项,也与教师没有充分把握地理各知识模块的差异进行区别对待有一定的关系。 我结合地理考试大纲和中学地理教材将高考需要复习的内容大体上分为三大模快,即:自然地理,包括初中地球经纬网和地图基础知识,高中主要对应必修一册;人文地理对应必修一册和选修一册;区域地理对应初中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及高中地理选修二册。如果参照2007年秋季高一新生使用的湘教版教材,则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分别对应必修教材地理、地理、地理。这三个模快有一些共

7、性的东西,相互穿插,融合,形成中学地理学科整体,但各部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存在明显差异,我们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应该针对这一些差异,作方法上的调整,以便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一、自然地理和地图侧重“懂”。在内容上属于理科,虽然规律性强,但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对文科生来说,它依赖理科作为工具。例如经纬网、光照图就与立体几何知识密切联系,海水的盐度、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岩石、矿物又与化学相关联,对大气的水平运动、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和公转问题的理解又要借助物理学科。地理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原因大概源于此。针对这一特点,自然地理宜采用理科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复习中讲懂讲透地理原理、地理规律;

8、练习要偏重对原理、规律的运用;要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1、讲懂讲透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深入浅出,有一套突破难点的方法。讲近日点、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为什么会变化,要从引力和离心力二力平衡的角度去讲;讲海水的盐度不仅要讲规律,还要把海水中巨大的盐类物质的来源讲清楚,让学生弄懂弄透,避免理解上还留有什么疙瘩;讲解外力作用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时我用建筑工地的施工过程作比:对坚硬的地基进行爆破就像风化,挖土机的挖土过程类似侵蚀,卡车拖土就是搬运,将土倾倒出来就像沉积,压路机来压紧碾实就像固结成岩,这样讲来不仅趣味盎然,而且极容易为学生接受。教师还要抓得住关键。例如光照图的

9、关键是晨昏线,晨昏线要以立体图呈现在学生面前,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总是为6点和18点,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就是极昼和极夜的范围,该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晨昏线的问题解决好了,学生就能理解透彻,光照图的其它问题基本上都能迎刃而解。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总结规律。例如日出方位的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则全球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直射点在南半球则全球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很复杂,当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全球越往北白昼越长,北半球昼长夜短,当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全球越往南白昼越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当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白昼渐长,南半球白昼渐短,当直射点

10、向南移动时,北半球白昼渐短,南半球白昼渐长,当直射点在赤道时,全球昼夜等长,太复杂了,我总结为:点北北长,点南南长,点赤等长;因为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等温线的弯曲规律我总结为:点北陆北,点南陆南。2、练习要有的放矢。要针对学生在理解上的弱点进行练习。例如在热力环流图中,高压低压的比较是学生的弱点,学生掌握了低温会形成高压,高温会形成低压,但在比较时却总是忽略前提条件是要在同一水平面上,因此往往出错,甚至可能得出在青藏高原上因为气温低而形成高压这样一个错误结论,通过下面两图设问能较好地补强这个弱点。要针对对原理、规律的运用进行练习,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大气环流进行巩固练习,针对右图设问

11、,能较好的检测学生对中纬环流空气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的理解掌握,将图中的纬度改为00或900这样就能举一反三的考察学生对低纬和高纬环流圈的理解掌握。,在内容上难度上要循序渐进。学生还没有掌握好高压、低压空气的垂直运动,就不要考查高压低压对天气气候的影响;没有掌握大气环流的分布规律,就不要讲大气环流与气候的对应关系;没有理解好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就不要去问学生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原因。理科的知识往往前后因果联系,要循序渐进。3、要注意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地理新课程的理念,要学习身边的地理,要学习在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例如讲地转偏向力要结合学校旁边湘江东西两岸的陡缓差异,结合码头的位置来讲

12、;讲太阳高度角就要把太阳能热水器问题、楼房楼距问题讲清楚;讲大气的热力状况就要把阴雨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要小、黎明前日出后的光线性质、秋冬晴朗天气在早上为什么反而容易出现霜雾等现象解决好。二、人文地理侧重“用”人文地理以经济发展为主线,其主要内容包括人工农业生产活动的空间布局,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人口和城市问题。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经济问题,在内容归类上属于文科。人文地理知识点多,而且分散,学生记忆的负担相对较重,宜采用文科的学习方法。强调宏观整体分析,侧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区域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1、构建人文地理知识体系。针对人文地理知识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以人文地理基本概念为核心,如农业

13、、工业、区位、传统工业、新兴工业、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素质、城市化、聚落、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文化、文化景观、文化传播、旅游活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综合国力等,以人文地理为线索,如农业布局原理、工业布局原理、城市化规律与城市布局原理、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原理、人口增长变化规律、文化发展与传播原理、旅游欣赏与旅游资源开发原理等等,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做到“开千枝花,一本所系”,将知识条理化后储存在学生头脑中。2建立正确的人地观,对所学的规律和原理会用。 地理学科的最终落点是在改善人地关系上: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社会经济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求学生

14、会对人类的行为进行分析评价。围湖造田、毁林开荒还是生态退耕;破坏湿地还是保护湿地等都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对兴修大型工程,如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能作出全面的分析。对人口过快增长、城市化速度不合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保等将产生的后果均能作出科学的预测。 3、典题练习重在提高分析能力和对图表的处理能力。 根据提供的材料和情境分析问题,要求思路完整,分析全面,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生搬硬套答题。学会图表处理方法,能够熟练的避开陷阱。在坐标图中命题人很容易在横坐标和纵坐标的起点数值设置陷阱,在表格中容易通过提问来设置陷阱,这都要求学生多练。 人文地理问题的分析往往还要与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

15、紧密结合。因为人文地理问题并不是孤立的,确定某地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需要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认识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三、 区域地理侧重“熟”地理新课程明确指出,地理有两个特点,综合性和区域性。高考地理综合题往往用初中地理提供素材,其中,世界地理主要用线段(经线、纬线)限定区域范围或使用小比例尺的大区域图给出区域范围,中国地理主要是提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重点问题(或区域选点)运用高中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说明,由此可见,区域地理试题是考试内容与要求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区域地理在整个高三地理的复习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1、构建几何

16、形状的中国和世界轮廓图中国几何轮廓画法:(如图所示)先画两个正方形,一大一小,小的在西侧,小的高约长的高的3/4,小正方形的北面画一三角形,大的正方形北面1/2处画一“”,大致确定了中国的轮廓,加上台湾和海南。世界几何轮廓画法:先画五条重要纬线,再按先后画非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注意几点:亚洲南部三大半岛应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非洲北部与欧洲南部交界处约为35N,因而必须在北回归线以北;南北美洲交界处巴拿马运河纬度约10N,故南北美洲交界处应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南美洲应画得比非洲更南,离南极洲的南极半岛近;南极洲应绝大部分画在南极圈内。以上两个轮廓图要求学生熟练掌握。2、构建经纬网的中国和世界轮廓图中国经纬网轮廓图:如图所示,通过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