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192685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字经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字经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字经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字经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字经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读后感(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字经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欢迎阅读与保藏。三字经读后感1寒假里,我认仔细真地看完了国学丛书之一的三字经,这本书介绍了许多历史人物生活和学习的典故,这些故事都用三字诗歌编成,读起来琅琅上口,也便于我们记忆。书中介绍有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八面受敌等故事,我最为感动的几句是:”批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它讲的是西汉路温舒刻苦学习的故事。他家里很穷,买不起书,经常借别人的书来读,一天,路温舒在放羊的时候看到蒲草的叶子很宽大,就想到要用蒲草的叶子来编成席子,在上面抄书、写字,于是他就趁放羊的时候

2、到处割草、编席,然后再把借来的书抄在上面,他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读了许多的书,成为一名大文学家。看了这个故事我很有启发,首先就是做事情要有毅力,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获得胜利。其次,做事情要突破现有条件的束缚,自己去创建机会。最终,和路温舒当时相比,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真是好太多了,我们更要珍惜当下,好好学习。三字经读后感2寒假期间,我阅读了三字经,这是一本我国古代的启蒙教化读本,我看了很受启发。大家熟识的“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敬重和友爱兄长,这是每个人从小就应当知道的。比起孔融,我非常惭愧,有一次,外公想吃香榧,我想了想:

3、香榧三年才能成熟,要省着吃,就给了外公三颗,把剩余的都放了起来,这样做太不应当了,等外公再到我家来,我要全部拿出来给他吃。平常在生活中,我要尊老爱幼,主动把好东西让给别人。文中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告知我们:勤奋上进肯定会有收获,只顾贪玩没有什么好处,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奋勉努力。我要在今后的学习中,仔细、努力、主动,遇到难题不退缩,多东脑筋,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家长、老师和同学请教。多阅读,多实践,假如学习不勤奋,再聪慧也没有用。三字经中的一字一句都讲解并描述了一个个人生的哲理,让我懂得了更多做人的到来和意义。三字经读后感3寒假,我有幸读了老师举荐的三字经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孟

4、母教子孟子长大了,上学了,可她经常逃课,母亲知道了,没骂她,把她的布剪断了。孟子问母亲为什么,母亲告知他:学习像织布,不是一天织成的。小孟子从今努力学习刻苦,用心致志。我觉得,孟母很会教化孟子,同时也教化到了我,让我明白了学习不能三心二意,要用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还有一个故事令我佩服赵中令,读鲁论。彼既壮,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西汉时期,有两个勤奋学习的孩子,叫温舒和公孙弘,都是放羊,牛,鸡,猪的。没书,温舒就用芦苇抄书,公孙弘用竹子削成简抄书。后来当了大官。我明白了什么叫环境不好,但他不影响你,但成果要好,所以,不能把困难当借口。老师给我举荐的三字经真是无价之宝,我从中获

5、得了很多学问,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三字经读后感4自从我读了三字经之后,感到特殊惭愧。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每天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假如有一天我们离开了父母的怀抱,不知道我们还能不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下面让我来给你讲讲黄香和孔融的故事吧。黄香九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匆忙离去了,留下他和爸爸的生活特别艰难,因为他爸爸冬天怕冷所以黄香就己幼小的身体来帮爸爸把席子温热,爸爸回来后望见黄香睡在自己的床上,知道缘由后,抱着黄香痛哭了一场。夏天黄香的爸爸怕热,睡前黄香用扇子把爸爸的席子扇凉,然后把爸爸扶到床上去,爸爸热的时候给他扇风,直到爸爸睡着了,他才回到自己的房间。孔融四岁的时候,别人

6、家送来一筐梨,母亲说可以吃了,哥哥们都先抢着拿大的,等哥哥们抢完后,孔融才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别人问他缘由时,他说:“我是弟弟,应当拿最小的,大的应当让给哥哥们。”除了以上的两个小故事,三字经里还有许很多多这样的故事,都会让我们懂得很多的道理,教我们学会做人最应当懂得的是孝道-百善孝为先!三字经读后感5我在假期里读了三字经,虽然字数不过上千字,其内容却博大精深,有些句子我能明白,有些道理我却一知半解。其中有两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深深地打动了我。东汉时间的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孝顺自己的父亲,天冷的时候用身体帮父亲暖辈子;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把大的梨

7、给自己的哥哥,而自己挑最小的梨。这两个故事教化我们要孝顺长辈、要懂得谦让。想想我以前,都是衣来张口,饭来张口的小王子,全部事情都是爸爸妈妈帮我支配好。我知道了这两个故事后,觉得特别惭愧,确定要向他们学习,不仅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并要孝顺父母。在和同学们一起时,要懂得礼让,相互帮助。三字经读后感6当我牙牙学语时,爸爸教我读三字经,进了学校,带上艳丽的红领巾,老师也让我们读三字经。三字经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使我明白了尊老爱幼、好好学习、堂堂正正做人等道理。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怎样做人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汲取传统文化,才能明白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孔融让

8、梨”教会我以礼待人、尊老爱幼。当我在公共汽车上,看到别人没有座位,我会主动给别人让座。当看到老人过公路时,我会主动去扶老人。“明孝悌,知礼仪”让我懂得做人要虚心、礼让,相互敬重,和谐相处,才能创建一个和谐的世界。“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提示我要好好学习。我们读书条件这么好,有漂亮的校内,宽敞的教室,光明的灯光,有尊敬的老师耐性教育,有时我还不用心听讲,上课爱讲小话,作业不仔细做,回答问题不主动,这样真是不应当。我以后会努力学习,改掉这些坏毛病,长大了做一个有学问,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三字经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使我一生受用,伴我欢乐成长。三字经读后感7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9、习相远。苟不教,还记得这叫什么吗?对,是三字经。读完后,我的感想许多。如我们应当好好回报社会,好好报答父母。三字经里的每一句话,都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里说的都是懂孝敬的古人,这些都是千古留传的佳话,它教育着后人,从中能学到怎样感恩父母。先从黄香说起吧!黄香,在九岁时,夏天为了让父亲入睡,他把席子扇凉了让父亲睡。冬天为了让父亲不凉,先用自己的体温把被窝弄热,再让父亲上床入睡。再说说“卢衣顺母”,一个小孩子小时候母亲去世了,父亲为他找了一个后妈,后妈很坏,给她亲生的穿好的,给他穿卢草做的衣服。后来被父亲发觉了,父亲要休妻子,他请求父亲不要,之后后妈也转变了,也起先对这孩子很亲了。这两个故事

10、让我明白了怎样孝敬父母。其实,当父母将我们生下来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当孝敬他们。以前,我们不知道孝敬的真正含义,现在懂了,就要好好的孝敬他们。就是现在的生活再好,也不能遗忘“孝敬”二字。就让我们一起学会感恩,孝敬父母吧!三字经读后感8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我三字经了,其中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黄香九岁就知道替爸爸暖被窝,;孔融四岁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孝悌为人之本!慈爱而和善的情性是全部各种品性中最可爱的。乌鸦长大了,还要反哺自己的父母,作为小挚友的我们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的!“首孝悌,次见闻!

11、”古老的文字已一语道破做人的轻重之处啊!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我三字经了,其中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黄香九岁就知道替爸爸暖被窝,;孔融四岁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孝悌为人之本!慈爱而和善的情性是全部各种品性中最可爱的。乌鸦长大了,还要反哺自己的父母,作为小挚友的我们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的!“首孝悌,次见闻!”古老的文字已一语道破做人的轻重之处啊!孝悌为人之本三字经读后感9小时候,爸爸妈妈为我买了一册三字经。那时,我喜爱看漫画,这样的书我一拿起就头疼。在大人面前,我迫不得已的打开书,哎.还挺好玩的:

12、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爱看三字经,只不过觉得很好玩,但爸爸一次次抱着我念三字经,老板着个面孔,表情很冷酷。其实,爸爸的真实目的并不是一味地让我读。果不出所料,当我念的三字经出口成章时,爸爸便起先诱导地给我讲解每一句的含义。“人之初,性本善”:人的生命刚起先时,天性原本是和善的,性格脾气也很接近.在这些经中原来也好玩的人物和各种生动的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当我真对三字经产生深厚爱好时,爸爸又用试验和实践让我知道它的含义;一步一步地深化了解。好书不厌百回读。我起先背三字经了,一边背一边想它的含义,这样既牢记了三字经的词句,又能知道三字经在生活中对我成长的意义。不知不觉三字经

13、已经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三字经读后感10三字经这本书内容丰富,让我学到许多的学问,这本书里有原文观赏、精彩解说、故事链接。我们先解识一下吧,如第一句说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意思就是说:每个人生下来,本性都是和善的。小时候,这种天性人人都相近,差别不多。但是长大后,每个人受环境和教化的不同影响,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之分。于是原来都是和善的本性,因此而相差得越来越远,形成了有善有恶的分别。就如孟母三迁的道理是一样的。孟子家第一次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学下葬祭祀人的样子,孟母望见了就把家搬到了市场旁,可孟子又学小商贩的叫卖声,孟母只好又把家搬到学校旁,孟子这才起先仔细学习了。每一本书都

14、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老师让我更加聪慧起来。三字经读后感11我对三字经特别感爱好,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本书上讲解并描述了许很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以前,我比较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和善的。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相识: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本性是和善的,虽然人的本性都不坏,可是,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够轻易地推断一个人是善还是恶。“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虽不像前两句那么的“出名”,可其中也蕴涵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假如不接受教化,再好的人才也不会闪烁光线,而教化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用

15、心,恒心,耐性,以及毅力,而且,教化的方式也得恰到好处。三字经有数百句,它精辟地用文字总结、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更加透彻地了解了古人的才智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真告知了我不少学问。三字经读后感12今年暑假,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其中几句印象特殊深。它们是:“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头悬梁讲的是汉代高校者孙敬将头发用绳子吊在屋梁上防止读书打瞌睡;锥刺股讲的是战国时期闻名的政治家苏秦读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提神。他们不须要老师监督也可以自觉地读书。读完后,我感到很惭愧。我虽然读书很好,但是不能自觉地读书。我每天心里只想着玩,非得妈妈大发雷霆才好好做作业。很多事情都要妈妈提示才去做。虽然我们不提倡“头悬梁、锥刺股”这种以损害身体来勤奋读书的方法,但我们要读书孙敬和苏秦勤奋读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我牢记在心,是它打开了我刻苦读书的大门,它时刻提示着我好好读书!三字经读后感13很小的时候,我就会背一长段的三字经,不相识一个字儿,更不知道其中蕴含的意义。这个寒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注音版的三字经,我骄傲地发觉,里边的字绝大多数我已经相识了,即便不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