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1919271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 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牧羊人的故事。2通过文章词句,分析牧羊人的形象;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3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4感受牧羊人对生命的渴盼与热爱,对幸福与希望的追寻,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重难点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牧羊人的形象;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2提高环保意识,感受牧羊人对生命的渴盼与热爱。课前导学走近作者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结构图解主旨点睛这篇文章通过讲述

2、牧羊人用双手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的荒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乐园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坚持不懈、乐观向上的精神,也表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字音字形kng ki( 慷慨 ) 帐png( 篷 ) 废墟( x ) tn t( 坍塌 )呼啸( xio ) 滚烫( tng ) 酬劳( chu ) 流淌( tng ) 干涸( h ) 山毛榉( j ) 硬朗( lng ) 水渠( q )词语释义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张扬:指宣扬;声张。微薄:微小单薄;数量少。硬朗:指老人身体健壮。光秃秃:形容没有草木、树叶、毛发等盖着的样子。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3、刨根问底:追究底细。沉默寡言:指人不声不响,很少说话。自主探究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以此为线索?答:课文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记叙的线索是由荒地到绿洲的变化。以此为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且更具感染力,使读者在巨大变化中感受人物创造的奇迹。2课文第2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答: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3“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

4、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试分析有什么作用?答: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颗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轻轻地放”“再仔细盖上泥土”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做了铺垫。课后提升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A坍塌(tn) 慷慨(ki) 缝隙(x) 不毛之地(mo)B废墟(x) 流淌(tn) 浇灌(un) 刨根问底(po)C呼啸(xio) 干涸(g) 湿润(rn) 沉默寡言(u)D微薄(b) 薄荷(b) 挑拣(jin) 一丝不苟(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A帐蓬 琢磨 东倒西歪 咄

5、咄逼人B张扬 溜达 无边无际 联锁反应C滚烫 干躁 狂风呼啸 人烟稀少D荒地 废弃 风吹雨打 不图回报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A全校同学聚精会神,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B在被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破坏之后,这里由曾经的绿洲变为了一片不毛之地。C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D在电视上看到不法分子伤害了那么多无辜的人时,他顿时义愤填膺。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A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B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C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D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

6、乡村聚会上飘扬。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B )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力和“负能量”动摇民众的信念。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正能量只有得到及时、广泛地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同时,个体传播者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A B C D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秋天的怀念中秋天的萧条景象衬托了“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B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海伦凯勒,是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64年她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C金色花通过写一个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并由此引发联想,表现了家庭之爱、母子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和圣洁。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