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引导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188572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课堂引导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课堂引导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课堂引导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课堂引导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课堂引导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课堂引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课堂引导(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中要凸显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课堂引导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适度放开,对学生少一些约束和限制, 多一些自主和独立。但放开绝不是放纵,决不是无视常规要求,毫无 原则的放任自流、信马由疆。教育是由教学双方共同参与完成的,学 生的自主活动与教师的主导活动是教学的两个方面,应该相辅相成, 互动共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 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倡导“自主”,决不意味着放弃或削弱 教师的主导,相反,倒是对教师的主导有了更高的要求。再说,课堂 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可能完全按教者的预想 进行,其间,还会出现许多偏离教学目标的行为。作为教学的组织者, 教师

2、不可作壁上观,放任自流,必须加强调控,促进活动不断深入。 崔峦先生曾说过:“既要尊重学生,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调 控的作用。对学生理解不到位,体会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要 订正甚至做必要的讲解,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由此可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遵循科学合理的规范,永远是课堂教学进入理 想境界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探究学习时,仍 然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还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用精当的讲解和 恰当的点拨,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自 己,课堂才能呈现动态生成的勃勃生机,自己的教育生命才会总处于 上升鲜

3、活的状态。一、参与,激发学生的动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就是说,师与生是学习的伙 伴,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应当自觉地成为学生课堂学习、探究的伙 伴,积极和谐地融入学生课堂学习的各种活动之中,如:辩论赛中的 一个辩手,游戏活动中的一个角色等等,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的学习 氛围,使得教与学的双方都对自己的角色十分投入,使课堂教学成为 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这样,教与学才能真正融为一体, 相得益彰。如:教学放弃射门片段。师:足球比赛是一项集体运动,可是也各有各的

4、踢球风格和个 性,我们读书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是)自由朗读。(生读“当比 赛进行到63分钟时 也能将这个球捅入网底。”)师:谁觉得自己读得好?(生举手)好,你来。(生读,全班 同学主动鼓掌)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一幅画面,刘老师也是一个 球迷,我来读读,行吗?(行)大家仔细听,边听边想象画面,如果有什么建议,请给我提出来,我还想读得再好一点。(师范读,生鼓 掌)师:你们觉得我还有什么地方要提高提高?生:应该读慢一点。师:你觉得慢一点好,是不是?(是)我倾听你的意见,自己 再总结。生:你应该“行云流水般”,读快一点。师:你来试一试,来吧,给我示范示范(生摇头)那我读给你 听,行不行?(

5、师读)是这个感觉吗?(是)师:朗读高手(刚才读得很好的那位)指点一下。生:我认为“行云流水般”可以再读重一点。师:示范一下好吗?(生读,全班同学主动鼓掌)师:有一句话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以指点老师,相信孩子们可以读得更好。(生齐读)师:课文写得好,孩子们读得同样好!学生倾听老师的范读是直接的示范指导,同时引导学生对老师 提建议,既是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也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 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老师有意“示弱”,其目的是让学生感到老师和 我很亲近,老师是值得依赖的学习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审判员” 或无所不能的“权威”。教师的参与,起到了 “活化剂”的作用,甚至还有“掌舵”的 作用

6、,大大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二、交流,焕发生命活力。交流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忘记自己的角色 是“平等中的首席”,既是乐队中的一员,又是乐队的指挥。学生生 活经历、知识经验等的缺乏,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地方可能一知半解, 甚至产生误解,而语文教育的价值在于引领学生体验情感、积淀文化、 储存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生命。这就需要教师在对他们的 尊重,对生命的关怀,对他们早期智慧的敏感、惊喜与支持的同时, 给予“润物无声”的影响,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用自 己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撞击学生的思维之门,促使他们的思考与 交流向纵深发展,不断迸发智慧的火花。如教金子一文时,

7、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这样一个 学习活动:现场采访。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对话。几组学生 表演下来,主题始终围绕着彼得的勤劳和执著,都忽略了他智慧的一 面。于是,我也扮演起一名淘金者,参与到学生当中。师:彼得先生,我听说你因为勤劳肯干,吃苦耐劳,所以发了 大财,是吗?生:是的。师:可是,我就不明白,我也很勤劳呀。想当年我在淘金时, 也买了一块地,每天起早贪黑地干,金子没挖到,我看到那块地就生 气,于是,我就一走了之。本钱没了,凭着我一身的力气,到现在总 算还能勉强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唉,我怎么就那么倒霉呢,怎么就是发不了大财呢?在我的追问之下,学生渐渐地停止了笑声,开始思索起来。经 过思

8、索,他们明白了,除了勤劳,人还得具有一个不断思考的大脑, 勤劳加智慧才能创造美好未来。这样,教师适时地提出带有关键性的问题,挑起思维的“矛盾”, 引发学生的争论,从而使教学的重点目标得以落实。如以上例子中稚 嫩的话语、纯正的感情、灵动的思维,这样的课堂,怎么不让人为之 感动?这都是因为教师智慧的点拨和引领。三、激励,提升生命的智慧。教师除了指导、帮助外,还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鼓励,对表 现一贯积极主动的学生作“希冀性”表扬,以激起更具有创新的活动; 对能力较差、常作“绿叶”的学生,只要表现出一点“红花”的倾向, 哪怕一句说得好,一处评得对,一个质疑提得妙,便要作“夸张式” 的表扬,以挖掘其更大

9、的潜能。教师充满机智的激励语言,不仅能促 进学生思维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下面是孙老师执教最大的麦穗一课时的一个片断:生:课文最后一句话“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 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让我懂得: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但 也应该注重现实。比如,我的追求是考上北大,如果南大录取了我, 我首先去上,以后我还可以再考北大的研究生呀!师:这样,你既读了南大又读了北大,如此的大学经历,是美 妙的,也是双赢的!(孙老师取出一片竹叶)这是我去年从清华校园 摘的,我想赠给你。看到这片竹叶,你想到了什么?生:我想由考北大改为考清华!(台下大笑)师:我希望六年后

10、,能读到一封清华园的信,而这封信正是你 写的。生:一定会的!(学生激动地接过竹叶)师:我期待着那一天!(师生相拥)(台下,掌声雷动。)孙老师机智幽默的回答无疑是对学生最好的赞赏,会令学生终 生难忘并为之奋斗!一个机智的教师往往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有力量、 有魅力,在教学中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陶老先生说过:“从广义的教学观看,先生与学生并没有区别, 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学校各科教师都称为指导员,不 称为教师,他们指导学生教、学、做,他们与学生共教、共学、共做、 共生活。”作为教师就要放下架子,准确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保持 和学生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有足够的情绪安全感,与学生一起学习, 一起探究,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一一引导,当学生发生争议时一一倾听, 当学生探究错误时一一纠正,当学生获得成功时一一赞赏,让学生在 充满无限情趣和魅力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使教 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相信教学活动一定 是高效率、高质量,如诗经所曰:“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方小华,教师,现居浙江金华。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