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时记忆实验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1885407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瞬时记忆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瞬时记忆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瞬时记忆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瞬时记忆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瞬时记忆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瞬时记忆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瞬时记忆实验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五 瞬时记忆1、实验简介:全部报告法是在被试识记完项目后,让其尽量多的再现全部项目,以此确定被试的保存 量。但此法不能用来测量极为短暂的记忆(ms级),部分报告法再现时,只要求被试再现指 定的一部分项目,再根据这一部分的结果估算保存的总量。在 Spering 的试验中,他比较了部分报告法和全部报告法,结果表明全部报告法一般只 能记住 45 个,而部分报告法则可多达89 个。Spering 还做了延迟部分报告法实验,即在呈现识记材料后过一段时间再让被试部分报 告。结果发现,当延迟0.5s时,部分报告法所得结果与全部报告法接近;当延迟1s时,两 者就没有什么差别了。2、实验目的:证实瞬时记忆的

2、现象及其性质。学习部分报告法。3、实验程序3.1 被试:本科生一名,女性, 20 岁,视力正常。3.2 实验材料:386 计算机一台3.3 实验设计:本实验的呈现材料是由 12个互不重复的英文字母组成的图片,分3 行排列,每行4 个, 呈现时间是50ms,延迟部分报告在刺激呈现完毕后有1s的延迟。自变量一为再现方式,有三个水平,分别是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 自变量二为行数,有三个水平,分别是上、中、下行。因变量是被试正确报告的字母数。 需要控制的变量有:1)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中,三行出现的几率是相等的; 2) 呈现的字母的大小、显示屏的亮度、对比度等条件均控制不变。3

3、.4 实验程序:1、被试准备好记录用的纸和笔;2、被试阅读指导语后开始实验,计算机屏幕上呈现图片。3、先做全部报告法,刺激呈现完后,被试把所记得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回忆出来,不必 按顺序,先将记得的字母写在纸上,再输到输入框中。4、部分报告法是在刺激呈现后,屏幕即出现一个空白方框,框左边有一个指向某一行 的箭头(箭头颜色分为绿、红、蓝),被试回忆箭头所指的那一行的字母,先将记得的字母 写在纸上,再输到输入框中。5、延迟部分报告法是在刺激呈现完后,屏幕延迟1s后出现箭头,被试回忆箭头所指行 的项目,先将记得的字母写在纸上,再输到输入框中。4、实验结果对被试的实验结果进行整理计算,得出三种报告条件下被

4、试的保存量和不同行数被试的保存量,如表 1、图 1 和表2、图2 所示。表1.上中下三行的保存量百分数上中下M保存量百分数47.00%36.00%29.50%37.50%50.00%45.00%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图 1. 上中下三行的保存量百分数由表 1 和图1 可以看出,第一行的保存量最大,第二行的保存量低于第一行,第三 行的保存量最小。表 2. 三种报告条件下的保存量百分数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延迟部分报告法保存量百分数36.75%45.83%30.75%由表 2和图2 可以看出,部分报告法的保存量最大,延

5、迟部分报告法的保存量最小;全 部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的保存量比较接近。对不同行数的实验结果的原始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8.757, p=.01,上中下三行 的保存量差异显著。对不同报告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9.540, p=.001,三种报告条件 下的保存量差异显著。对不同报告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事后检验,结果如表 3:表 3. 三种报告方式两两事后检验表部分报告法延迟部分报告法全部报告法M.D=-1.083M.D=.717p=.026.05部分报告法M.D=1.800p=.001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差异显著,全部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差异不显著,部分报 告法和延迟

6、部分报告法差异显著。5、讨论感觉贮存又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 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阶段,进 入感觉通道的信息,完全按输入的原样,首先被登记在感觉记忆中。根据因素分析和事后检验的结果可知,再现方式对被试瞬时记忆保存量有显著影响。 比较全部报告法与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全部报告法的保存量百分数为 36.75%,部 分报告法的保存量百分数为 45.83%,事后检验结果显著。说明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显著 高于全部报告法的总保存量,与Spering经典实验的结论相符,说明人们一眼获得的信息多 于他再现的信息,

7、由于全部报告法延误了再现时间,使一部分信息丧失了。比较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延迟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百分数比部 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百分数小了近 15%,事后检验结果差异显著,说明延迟会干扰被试瞬时 记忆的内容,导致其记忆成绩下降很多。比较全部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全部报告法的保存量百分数 36.75%略 高于延迟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百分数 30.75%,这两种情况的事后检验的结果不显著,进 一步说明延迟作用使再现过程受到了干扰。三种再现方式下,被试的瞬时记忆的保存量百分数都远低于 1。综上可以看出瞬时记忆的两大特征:其一,对输入的信息贮存的时间极短,如不及时加 以处

8、理传送至短时记忆,则很快消失;其二,每次能收录的信息有限,即使刺激项目很多, 3 /4但所能记忆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无法记忆项目的全部。按照 Spering 的理论,被试能够识记所有刺激,对每一行的回忆结果应该相等,这是部 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通过某一行的保存量推算总保存量的依据,然而统计结果表明, 三行的保存量是有显著差异的。被试对上面一行的回忆结果最好,对下面一行的回忆结果最 差。这与Spering的理论假设不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偏 向,作为被试,我明显感觉到实验过程中对上面一行的注意更多。这可能是由于被试的个体 差异,如果采用大样本被试,也许就可以平衡掉这种差异。6、结论不同的再现方式对瞬时记忆广度影响显著,瞬时记忆保存的时间很短,延迟会干扰瞬时 记忆的内容;瞬时记忆容量有限。上中下三行的保存量差异显著。7、参考文献:1 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854882 朱滢. 实验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3463553 杨博明. 心理实验纲要.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3103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