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1-3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1881104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1-3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七年级语文(上)1-3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七年级语文(上)1-3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七年级语文(上)1-3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七年级语文(上)1-3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1-3(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掖四中校本教材(讲学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课时 主备人: 马良英 审核人: 马良英 审核时间:2012、7、12 总第 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学习重点描述百草园部分为教学重点。其中第二自然段有声有色的描写,应体会、理解、掌握。学习难点1.两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2.它们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自主预习1.了解作者及作品鲁迅(188

2、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朝”早晨,童年)(“夕” 晚上,成年或老年)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2.请你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

3、出汉字确凿( ) 菜畦( ) 桑椹( ) 攒( )成 积攒( ) 宿儒( ) 星宿( ) 蝉蜕( )盔( )甲 脑su( )斑蝥( ) 执拗( ) 拗( )过去 叵( )测 锡b( )jin( )赏 收lin( ) b( )谷 t tng( )人迹hn( )至 人声dng( )沸3.解释下列词语确凿 人迹罕至 鼎沸 方正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你阅读时的困难和疑惑写在下面。二、合作探究1.展示交流预习成果。2.整体感知全文作者回忆了童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朗读全文后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看法。可用“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的形式说出来。并从文章中找出你的理由。3.研读赏析

4、百草园部分,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段落,并说出理由。(温馨提示:用我认为 段最精彩,因为。)三、作业布置1.积累巩固词语。2.背诵第二段。3.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教学反思学习心得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1.研读赏析百草园部分,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段落,并说出理由。(温馨提示:用我认为 最精彩,因为。)2.三味书屋先生是怎样的人?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3.作者写在三味书屋上学时,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画画等的目的是什么?二、训练巩固(一)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二)阅读下面文

5、字。回答问题。 不必说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树,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螯,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

6、好得远。1在文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2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的作用有四种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表明前后内容并列,都有趣味。B表明可写的内容很多,前面的略写,后面的详写,是为了突出后面“单是”的内容。C表明前面的内容是次要的,后面的内容是主要的。D表明前面的内容不需要说,只需要说“单是”后面的内容。3.这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从描写的对象上看,先写,后写,再写;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再写;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4.这段文字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 5.少年时代的作者,把百草园看成“我的乐园”这是因为()A百草园中的草木虫鱼有的色彩鲜明,有的形态有趣,有

7、的叫声动听,这些景象都吸引着他的好奇心。B他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C他不愿意学习文化知识,把枯燥的学习环境和百草园相比,更觉得百草园是乐园。D在百草园里有各种动植物,有美女蛇的故事,能够捕鸟。三、拓展延伸(一)链接资料1.关于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大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达6年这里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仍旧如鲁迅回忆时写的那样:“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三味书

8、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这匾和画,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后,党派干部想尽办法才找回来。当年和鲁迅一道念书的同学,解放初还有周梅卿、章祥耀、王福林三位健在,按照这三位同学的回忆,三味书屋恢复了原来的布置。屋子里,好像是中国旧式的客厅,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来,是会感到奇特的。学生的座位一共有11个;鲁迅的座位排在北墙边,是一张带抽屉的长方形桌子,桌子后面放着一张略嫌低些的椅子。这儿光线很暗,空气也显得潮湿。他的书桌右角,至今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刀法简朴挺直,它是鲁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木刻文物。至于它的来历,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受到塾师的

9、责备,他就用小刀刻下了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自己。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2.关于私塾。 私塾乃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它在我国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在使学童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 私塾的学生多六岁启蒙。学生入学不必过入学考试,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入学的资格。私塾规模一般不大,收学生多者二十余人,少者数人。私塾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容及教学水平等,均无统一的要求和规定。就私塾的教材而言,有我国古代通行的蒙养教本“三、百、千、千”,即三

10、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以及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等等,学生进一步则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其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私塾的教学时数,一般因人因时而灵活掌握,可分为两类:“短学”与“长学”。教学时间短的称为“短学”,一般是一至三个月不等,家长对这种私塾要求不高,只求学生日后能识些字、能记账、能写对联即可。而“长学”每年农历正月半开馆,到冬月才散馆,其“长”的含义,一是指私塾的先生有名望,其教龄也长;二是指学生学习的时间长,学习的内容也多。至于私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在蒙养教育阶段,十分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如对蒙童的行为礼节,像着衣

11、、叉手、作揖、行路、视听等都有严格的具体规定,为我国教育的传统。在教学方法上,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讲课时,先生正襟危坐,学生依次把书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听先生圈点口哼,讲毕,命学生复述。其后学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读。凡先生规定朗读之书,学生须一律背诵。另外,私塾中体罚盛行,遇上粗心或调皮的学生,先生经常揪学生的脸皮和耳朵、打手心等。3.回忆自己的童年,谈谈与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活相比,你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祖国的大

12、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荫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自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鹏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语段的大意_ 2.第一段“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这句话的意思是_,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3.文中写美在_,_,_。4.文中引用很多古人描写春夏秋冬四季风光的名句,你能另外再默写四句吗?春: 夏: 秋: 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