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1859852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在物理学中,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选定参照物(假定不动)。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同一物体是运动或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c:相对静止:两物体运动沿同一方向,具有相同速度,这两物体之间相对静止.例1、下列运动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麦浪滚滚 B铁水四溅C雪花飘飘 D槐花飘香例2、在以速度Vl 向东行驶的甲车上的乘客看来,乙车向西行驶;在以速度V2 向西行驶的丙车上的乘客看来,乙车向东行驶,则下面所列乙车相对于地面可能的运动情况中,错误的是( )

2、 A以小于V1的速度向东行驶 B以小于V2的速度向西行驶 C以大于Vl的速度向东行驶 D静止不动例3、李明同学放学回家,正碰上刮风下雨,他以18km/h 的速度自西向东快跑,此时他发现了奇怪的现象雨滴成竖直状态下落,请你确定,这时刮的是 风,风速是 m/s.二、运动的快慢1、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运动的快慢;速度与物体的路程和时间无关(速度是一种属性) S(路程) 米(m) 变形公式 t(时间) 秒(s) V(速度) 米每秒(m/s)1m/s=3.6km/h经典例题:例1、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大小之比为3:2, 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 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3:4 B4:

3、3 C1:3 D3:1例2、甲、乙两同学从跑道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甲在全程时间的一半跑,一半时间走,乙在全程的一半内跑,另一半路程内走,如果他们走和跑的速度分别都相同,且 v跑v走,则( )A甲先到终点 B乙先到终点 C同时到终点 D无法判断例3、汽车上山的速度是础,下山返回的速度是V2,如果返回时汽车的运行时间是上山时的一半,则汽车在整个往返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例4、运动场上圆形跑道的半径为R,甲、乙两同学沿跑道运动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且口v1v2。两同学在同一起点开始计时:如沿相同方向运动,则第一次相遇的时间是 ;如沿相反方向运动,则第一次相遇时,甲同学运动的路程是

4、.例5、一汽车沿平直公路往返于甲、乙两地,已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20m/s,从乙地到甲地的速度为108km/h,则汽车在甲、乙两地之间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 m/s.例6、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总比乙提前10m 到达终点,现让甲远离起点10m,乙仍在起点处起跑,若同时起跑,则( )A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B甲先到达终点C乙先到终点 D无法确定三、长度、时间、以及其测量1、长度国际单位:米(m) 测量工具:刻度尺 游标卡尺 米尺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m 1m=106m 1m=109nm 1m=103nm A物体长3.70c

5、m 注意要估读到小数点后一位,这是中考出卷人和阅卷人最喜欢抓考生的把柄,也是初中唯一要估读的考点2、时间国际单位:秒(S) 测量工具:停表 秒表 沙漏 日晷经典例题:例1、用拉长的塑料软刻度尺测量衣服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 例2、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例3、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先后四次测得的结果分别为:13.26cm、13.28cm、13.02cm、13.27cm,物体的长度为( ) A13.27cm B13.28cm C13.21cm D13.26cm例4、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块玻璃的宽度为0.855m,

6、将这把米尺与标准尺校准时,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4m,如果此同学的测量方法完全正确,则这块玻璃的实际宽度应为 m.例5、在长度测量中,影响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的是( )A.实际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 B.测量方法的完善程度C.测量者的熟练程度以及估读数字的准确程度 D.刻度尺的分度值例6、用半径为0.2m 的小圆轮绕花坛一周,小轮共转动了60.5圈,则花坛的周长为 m.(=3)第二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但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 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人靠声带的振动发声 笛靠空气柱振动发声二

7、、声音的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越快 频率越大 声音越高响度(声音的大小)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的幅度有关 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音色(声音的区别)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三、噪声从物理角度讲:由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是噪声(乐音也可能是噪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 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听见的声音有干扰的属于噪声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声源处减弱 传播过程中减弱 人耳处减弱经典例题:例1、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例2、下列做法

8、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例3、小名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分析原因,可能是( ) A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 B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 C香火使振动的振幅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 D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例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9、D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例5、“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断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例6、图1是用带孔的竹管与药瓶制成的简易乐器,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_产生的,用手按住不同的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例7、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v 介质v/(ms-1)介质v/(ms-1)水(5)1450 冰3230 水(15)1470 软橡胶(常温)40 至 50 水(20)1480 软木500 海水(25)1531 铁(棒)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10、(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_,_;_,_。(2)设海水温度为 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 2s 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3)真空中声速是_第三章 物态变化一、温度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性质)制作而成的体温计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缩口,原因是:便于拿出体外进行读数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

11、柱上表面相平。 经典例题:例1、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将它放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96,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6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房间里的墙上,观察它在一天内读数的变化,最高读数为33,最低读数为15,则这一天内房间里的最高温度比最低温度高出 。例2、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ABCD二、物态变化熔化(吸热)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放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经典例题:例1、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

12、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学科王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例2、打开冰箱门,常常能看到冷藏室内壁上有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是由食物中的水分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A升华、凝华 B汽化、熔化 C凝华、熔化 D汽化、液化例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例4、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时,小军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描绘成如图乙所示的图象(1)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BC段表明该物质处于 态液化(放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使物体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汽化(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的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