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专题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教案岳麓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1852590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专题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教案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专题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教案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专题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教案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专题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教案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专题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教案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专题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教案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专题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教案岳麓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专题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教案岳麓版专题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纲展示考情回顾备考指南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2019年:“一五”计划、大跃进;2018年:中共八大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017年:“一五”计划;201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2015年:“一五”计划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过渡时期,主要进行了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第二阶段从三大改造完成到“文化大革命”爆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2、时期,在此期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严重失误;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第四阶段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1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1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2017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2016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5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2019年:开发开放浦东、加入世贸组织;20

3、17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15年:开发开放浦东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基础知识填充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经济恢复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国民经济全面崩溃。恢复: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19531957年)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成就:鞍钢三大工厂、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作用: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三大改造(19531956年)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对生产关系的

4、社会主义变革)。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内容a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之间的矛盾。b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的探索。(2)失误: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原因:“左”倾错误导致。“大跃进”的中心是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即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后果:导致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左”倾错误导致)。(3)纠正: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

5、高”的八字方针。3艰难曲折(1)19671968年国民经济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文化大革命”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2)恢复与调整1973年,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学考真题对练1(2019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49年中国钢铁产量为15.8万吨,1957年达到535万吨。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A推行土地改革政策B实施“一五”计划C开展“大跃进”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根据时间“1957年”可知是“一五”计划的实施,故选B项。2(2019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的是()A重工业B轻工业

6、C农业D商业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鉴于中国国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的是重工业,故A项正确;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不是优先发展的方面,排除B、C、D三项。3(2019广东学业水平考试)“社东有条清水河,河岸是个小山坡,社员山上挖红薯,闹闹嚷嚷笑呵呵。忽听河里一声响,河水溅起一丈多,吓得我忙大声喊:谁不小心掉下河?大家一听笑呵呵,一位姑娘回答我:不是有人掉下河,是个红薯滚下坡!这首歌谣反映了()A“大跃进”中的“浮夸风”B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合作化浪潮C“文化大革命”中的经济动荡D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业大发展A根据材料“河水溅起一丈多”“红薯滚下坡”可知是反映了“大跃进”的“浮夸风”,故选A项

7、。4(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56年,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形势下,对当时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正确分析的会议是()A一届人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三大B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5(双选)(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以苏联为鉴,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并提出了不少极具深远意义的理论和思想原则。这些理论和思想原则有 ()A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B计划

8、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D团结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CD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是在中共二大上提出的,与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观点,故B项错误;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故C项正确;1956年2月,毛泽东提出团结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故D项正确。6(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53年,中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农业改造的主要特征是()A合作化B人民公社化C发展小农经济D实行生产责任制A1953年起,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

9、合作社;1955年起,掀起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所以其主要特征是合作化。 数字化归纳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一”是指探索一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二”是指探索中主要面临两个问题:即处理国内矛盾和经济建设速度两个问题。(3)“三”指三大失误:1958年“总路线”的提出、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和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4)“四”指四个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矛盾。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新模拟快练1(2019广宁学考模拟)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中,

10、实践证明不正确的是()A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政策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C1958年“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在“左”倾思想影响下,制定了“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之后,在这种思想路线指导下,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阻碍国民经济发展,故选C项。2(2019广东学考模拟三)1957年与1960年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表,该表主要反映了1960年的中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1960年21.8%26.1%52.1%增长率22.8%4.7%22.3%A.建成门类齐全

11、的工业体系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工业品市场需求量大幅增长C材料中数据明显地体现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故选C项。3(双选)(2018汕头潮师高级中学学考模拟)毛泽东在谈到“一五”计划时指出:“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要建设,就要资金。所以,人民的生活虽然要改善,但一时又不能改善很多照顾小仁政,妨碍大仁政,这是施仁政的偏向。”毛泽东认为当时()A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小仁政”B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人民生活没有影响C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着想D人民生活的改善应服从于国家工业化战略CD分析毛泽东谈到的“一五”计划,“重点应放在建设重工业”“人民的生

12、活要改善但不能改善很多”,故C、D两项正确。4(2018湛江二中学考模拟)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A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B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以钢为纲,全面跃进D深化改革,扩大开放A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51952年年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得益于()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执行C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初步发展D苏联对中国经济建设的支援A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B、C、D

13、三项均是1952年后发生的事件,与题意不符。61960年冬,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该方针的提出说明()A国民经济形势开始迅速好转B对“左”倾错误开始局部纠正C国家开始干预国民经济发展D中国开始摆脱照搬苏联模式B“八字方针”的提出说明中央开始局部纠正经济领域里的“左”倾错误。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基础知识填充一、经济体制改革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召开:1978年底。(2)主要内容:作出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3)影响: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概念: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

14、长期承包土地给农户,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特征:包产到户。意义: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2)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3国有企业改革(1)背景:农村改革的推动。(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3)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意义:国民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985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3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开发和开放浦东,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4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过程(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2)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