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跟师心得新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1790007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师承跟师心得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师带徒之道,每天与老师朝夕相处,近距离、亲密地学习老师为 人、做事、行医继世为人的一切,我心理无比激动,收获破多,由衷产生 了心得,如下分享学习强化中医之体会。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 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内经有云: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 府也。”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构 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 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 一”的角度,把人看作

2、与自然界相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 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可以说,建 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 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 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的。二、中医探寻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 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个不争的事实。对此痛心疾首之余也只能无可奈 何。我觉得中医本身的局限、现代中医学院教学方式的弊端、对中医理论 不正确的阐发、片面强调“经典”或过于强调中西医结合、对现代“快” 生活节奏的不适应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中医目前面临困境的原因,但核心

3、问 题我认为是没有很好地秉承中医传统。 我觉得中医有以下三个重要传统。(一)是中医治未病。这是指中医讲究把握病机。正所谓“上工治未病, 不治已病”。(二)是中医重视辨证施治。中医的辨证包含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 发展变化、抓主要矛盾、兼顾其他等几层意思。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 诊合参,并考虑天时地理因素,再运用三焦、六经、八纲、卫气营血等辨 证方法立法用药。内经中记载:黄帝问“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 同,皆愈,何也?”,歧伯回答说:“地势使然。”这说明中医自始就不是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而是系统地、整体地看待人体以及人与自然 界的关系。(三)是中医用药讲究配伍,对证下药,临症加减,极具

4、灵活性。中药 在性能上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因由各种草药构成,中药组方 讲究君臣佐使,还要根据症状的改变随时作出变化,实际上就是讲究药物 的有机结合、协同作用,这不是随意而为,而是非常严谨的。三、中医力求和谐之美,中医成就生活方式 中医是很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同样也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说到这里,似乎有点悬乎,但事实的确如此。内经上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地之大纪,人 神之通应也” 。这里强调的是人与自然息息相通,人要与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相协调、相统一,说白了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只 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规律。只有适应了自然规律,人体

5、各项功能才能正常运行,精神活动才能正常。人是自然的产物,生命现象 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受自然界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在现代,我们在掌握了更多的科技知识和对自然界的认识提高的同时, 既不能夸大人与自然界的同一性,更不能忽视自然界对人的影响。中医的 很多观点是值得我们琢磨一番的。至于人与人的关系,温病条辨:序 上载有“医,仁道也,而必智以先之,勇以副之,仁以成之。”所以首先 是仁者才能为医,故名仁医继世。中医还认为情志与五脏疾病有关:喜伤 心(笑能死人),怒伤肝(大动肝火,血压上升,肝区疼痛,眼珠突出), 恐伤肾(吓得尿裤子),思伤脾(单相思吃不下饭),悲伤肺(悲伤或哭泣 会导致呼吸加快,气死人)。这些都说明什么问题啊?这些是在教导人们 相互间要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彼此间要和和气气、快快乐乐地生活。 所以经过短短的一个多月跟师学习,让我加深了并强化了中医知识,更加 体会到中医的博大精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