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总结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1742582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4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镜成像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平面镜成像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平面镜成像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平面镜成像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平面镜成像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面镜成像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镜成像总结(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教学重点 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虚像;像 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像的大小和位置;会做成像的光路图.教学难点 虚像的概念; 成像光路图的做法; 平面镜成像实验.教学方法建议 带领学生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 成功的喜悦. 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授课过程注意:知识铺垫,循序导入模

2、拟演示/形象认识作图分析解 疑,概括归纳一拓展应用,反馈练习一深化认识选材程度及数量课堂精讲例题搭配课堂训练题课后作业A类(3)道(17 )道(3)道B类(3)道(13 )道(4)道C类(1)道(7)道(7)道一、知识梳理1认识平面镜1) 平面镜定义: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2) 生活实例:如图 3-1 所示(3)平面镜的符号如图3-1所示:rnrrnnmnppcicpMc: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研究及结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或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用一块薄平板玻璃的前表面当作平面镜,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 前,可以看到玻璃中有一个蜡烛A的像A.再用另一支相同的未点燃的 蜡烛B放在玻璃后,在玻璃前透过

3、玻璃可以看到蜡烛B.适当移动蜡烛实验器材B,就可以从不同角度都看到它和蜡烛A的像A完全重合,好像蜡烛B 也在燃烧,这样蜡烛A的像A的位置就可以由蜡烛B实际位置确定了. 簿平板玻璃1个;火柴1盒;支架两个;蜡烛(长短不同、粗细不同, 但有两个相同的);刻度尺、白纸、三角板.实验装置图实验过程及步骤1.组装实验器材,用三角板测量,调整玻璃镜面与白纸所在桌面垂直.法)(知识、技能和方2.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玻璃中有一个蜡烛A的像A,再用另一支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后,在玻璃前透过玻璃可以看到蜡烛B.适当移动蜡烛B,就可以从不冋角度都看到它和蜡烛纠的像纠完全重 合,好像蜡烛B也在

4、燃烧,这样,蜡烛亠的像A1 的位置就可以由蜡烛B实 际位置确定了.3.实验中调整好A和B的位置后,使用刻度尺分别测量A和B到平面镜的距 离,并记录在表格中.4.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白纸上接收不到A的像,说明平面 镜成的是像.(填“虚”或“实”).5 .分别将蜡烛A摆放在不同位置A2、A3、A4、A5、A6;重复上述步骤并记录.物的位置A1A2A3A4A5A6物到镜面距离像的位置像到镜面距离实验结论物的大小和像的大小相等;物到镜的距离和像到镜的距离相等;物像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是虚像实验器材分析1. 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目

5、的: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实验异常现象分析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 焰的像,原因在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5. 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远离玻璃板但像的大小不变.6. 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手中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 没与桌面垂直.7. 通过玻璃板看到两个像原因是:玻璃板的两个面相当于两个平面镜,成了两 个像.(玻璃板越薄越好)3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方法一: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如图3-3所示.图3-3 方法二: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3-4所示.第二歩4.实像

6、虚像的理解和区别潜亠第三步图3-4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实际光线反向延伸相交而成.虚像不可以成在光屏上.5. 思维拓展(1)应用作为镜子(如图3-5甲和乙所示):甲图3乙改变光路:如图3-6甲和乙所示:在筒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平 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这样就做成最简单的潜望镜.ffi圏M(2)不利:光污染拓思:为什么大公共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竖直放置的,而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是斜放 的?二、解题方法分类归纳及典型例题分析类型一:平面镜作图问题解题技巧:运用两种作图方法【典型例题1】如图3-7所示,点光源S发出的哪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

7、?TTJTTTTTJTTTTTTTVTTTTTTT图3-难度分类:A类命题意图:熟练掌握两种作图方法思路点拨:如图3-7答案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以确定光源S的像点连接SR可找到入射点O和过A点的反射光线OA,连接SO, SO即为反射光线OA的入射光线.答案:如图3-7答案所示.【典型例题2】如图3-8所示,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一条光线射入,试完成光路图.证 明射出光线与射入光线平行,方向相反.难度分类:B类命题意图:熟练平面镜成像作图技巧思路点拨:根据反射定律图解如图所示.由Z1=Z2 (反射定律)Z6=90-Z2 Z5=90-Zl所以Z5=Z6因NO丄NO2 (两镜垂直,法线也垂直

8、)所以 Z2+Z3=90 Z1+Z4=90即 Z2+Z3+Z1+Z4=180即ZAO1O2+ZO1O2B=180,AO1为入射光线,O2B为反射光线.即AOO2B且反向.答案:见图3-8答案图3-5答案类型二:平面镜对称问题解题技巧:平面镜成像总是“上下一致、前后对应、左右互换”.【典型例题3】座钟钟面正对平面镜,在镜里见到的指针位置如图3-9所示,则座钟实际指的时刻是()A. 10点45分B. 1点15分C. 7点15分D. 7点45分X_T图3-9难度分类:C类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平面镜成像的灵活运用能力.思路点拨:根据平面镜成像总是上下一致、前后对应、左右互换的特点,像与物体左 右互换了,

9、再把它互换回来即可,最简便的方法有:方法1:逆时针读数法(座钟时针、分针本来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左右互换”后,变 成了逆时针方向旋转了 .因此,按逆时针读数就很快读出,其实际指的时刻是10点45分.方法2:背面透视读数法(平面镜成像左右互换了,由正面看改为从背面透过纸看,从 左右又互换回来了,做法是将作图面翻过去,从纸背面透过纸去看座钟,按正常的顺时针方 向读数,此时读出实际指的时刻为10点45分)方法3:由数学公式得出,实际时刻等于12点减去平面镜中的钟面指示时刻,即实际 时刻=12点-1点15分=10点45分.答案:A类型三:平面镜成像的动态问题解题技巧:巧用平面镜呈现原理(平面镜成等大

10、、等距、垂直的虚像)【典型例题4】如图3-10所示,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如图所示,一 小球以1 m/s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A.以1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B.以1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C.以2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D.以2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图 3-10难度分类:C类命题意图:考查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动态应用.思路点拨:如图3-10答案所示,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它们到 镜面的距离相等,当小球以1 m/s的速度沿桌面由位置运动到位置时,分别作出小球在 两个位置所成的像和,说明像由位置

11、运动到了位置,且由图可以看出到的距离 与到的距离相等,故像在竖直向下运动,且速度大小与球运动速度相同.答案:B类型四:平面镜成像规律理解解题技巧: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典型例题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镜中成完整的像B.平面镜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C.在平面镜后面的物体,会遮挡平面镜成像 D.平面镜成的像可能是虚像,也可能是 实像难度分类:A类命题意图: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思路点拨:平面镜成像的关键是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射到平面镜上(即有入射 光射到平面镜上),与物体的大小、镜后有无物体无关,故A和C不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 点知,平面镜只能成虚像,故D不

12、正确.答案:B类型五:平面镜极值问题解题技巧: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典型例题6】身高1. 70 m的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要想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 镜最少应多长,对平面镜的悬挂有何要求.难度分类:B类命题意图:熟练掌握平面镜作图规律思路点拨:如图3-11所示,A、C、B分别表示人的头顶、眼睛和脚的位置.EF为平面1镜位置,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确定ACB为ACB的像,因为OC=OC,所以OC=2 CC ,111EO= A C,EF= A AB = AB222EF为平面镜的最小长度,AB为人的身高,这就是镜的长应为人身高的一半.此人身高1. 70 m,则镜长最小为0. 85 m.所放位置如图所示

13、,镜的上端E点应在人的头顶和眼睛 之间距离的中点位置的高度.(注意:若平面镜高度挂的不对,就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答案:镜长最小为0. 85 m类型五:平面镜实验探究及常见问题分析解题技巧:巧用平面镜成像原理;明确平面镜成像实验常见异常现象.学会分析平面镜成 实验中常见问题分析,如下:1.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5 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远离玻璃板但像的大小%不变.6桌面上无

14、论怎样移动手中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与桌面垂直.7.通过玻璃板看到两个像原因是:玻璃板的两个面相当于两个平面镜咸了两个像(玻 璃板越薄越好)【典型例题7】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图3-12所示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 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B,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 像的位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 面镜的目的 ,(2)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 为什么?(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 原因是Af 10* 3 cm5. 8 cm丿MN5* 8 cmHo. 3cm、丿图 3-12难度分类:B类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深入分析答案:(1)便于找到并画出像的位置(2)能,因为从图中可以看出,A、B所成的像,A、B到镜面的距离分别等于 物体A、B到镜面的距离(3)玻璃板的前后两表面都成像【典型例题8】(2010、广州)如图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