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第二课时教案_模板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1742460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案_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案_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案_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案_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案_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案_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烧云第二课时教案_模板(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火烧云第二课时教案模板火烧云第二课时教案佚名一、录像引入1、导: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同学们想看吗?(播放录像:火烧云)2、看到这些火烧云,你的心请怎样?3、请用惊喜的语气读出在霞光照射下的地面上的景象。(第一自然段)二、学习新课1、导:这时你抬头仰望,看到空中又是什么样的景象?(指名回答: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象天空着了火。)(屏幕出示句子)2、导: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一一(火烧云)3、这些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划出描写颜色的词4、(出示练习题: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一会儿的,一会儿的,一会儿,一会儿。)(学生做天空练习)5、导:这地

2、方的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极多,你还能说出几种来吗?6、从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我们可以看出火烧云的变化怎样?(很快)7、指导感情朗读,要读出变化之快和多,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8、这景象我们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9、导: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马)请同学们小声读第四自然段。(老师板书:出现样子变化消失)10、学生读后讲述上面四方面的内容。(出示句子: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1)找出描写变化的词。(2)指导感情朗读:重读加点的词。(3)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11、让学生按照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五、六自然段。12、小结:从刚才所学的内容可知道,火

3、烧云的形状变化的特点是一一(快、多)13、你现在还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14、请你把以前见过的或根据自己想象的火烧云画下来。(放音乐)15、两人小组交流,指名到展示台讲述自己所画的内容。16、导:看着看着,你有什么感觉?齐读最后一段。17、绚丽多彩的火烧云下去了,你的心情怎样?18、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么美呢?三、布置作业留心观察近日天空云朵的变化,抓住特点,画一画,写一写。四、板书设计颜色火烧云变化快、多形状长相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2 .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3 .通过想象、

4、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教学准备】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一)导入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二)读准长相思结合诵读穿插讨论:更”为什么要读平声?一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

5、味着什么?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三)读懂长相思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指名多位学生回答)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板书:身在征途)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师:

6、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四)小结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一)想象上阕的情境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你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你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二)自由朗读词的下阕师: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

7、来。(播放音乐、画面)师: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唠家常那还可能是(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一好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一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线啊!一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一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团圆之夜啊!一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活。(三)对比引读师: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朗读词)师:故园啊,我

8、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朗读词)师: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指名学生朗读词)(四)小结师:面对此情此境,纳兰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词中大大地写下了这个让人心碎的碎”字。同学们,什么碎了?(学生自由发言)师: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全班学生齐读长相思)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一)质疑问难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

9、作如下预想)你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从军呢?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你离开家乡已经有多长时间了?你在行军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二)互文印证师: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师: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诗人?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诵读:一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一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一月光下,秋风瑟瑟,

10、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三)回归课文师: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四)小结师: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读:长相思。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读:长相思。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生读:长相思。【设计思路】一、语文课程具有整体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二、语文课程具有情感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在情感上下工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咀嚼

11、品味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互文参读中升情。三、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做到引领价值、传承文化。古诗词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其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本课教学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而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点评】教师的设计思路虽寥寥几条,却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体现了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深度,不愧是居高临下,站在语文课程最本质的高度进行教学设计。更为可贵的是,这全新的理念就像一篇文章的斓”,紧紧地系住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目标抓住了古诗文的情和味,又从小学生实际出发,以移情想象、质疑、情景诵读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入境动情。教学过

12、程扎扎实实,步步为营。第一个环节,通过借助注释、观看插图、穿插诵读、静心默读和教师精辟的点拨,引领学生走进作者所处的征程,初步感受作者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之后,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空间,精心设计,通过声情同构出征程中的艰辛和故园其乐融融的安逸生活,引发学生对作者此刻矛盾心情的进一步感受。再通过教师诗一般的语言和情调,用鲜明对比而又层层递进的引读,使学生和作者思乡到几近破碎的心灵碰撞,使学生自然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以至心心相印、感悟极深。充满诗情画意的、字字荡漾激情的、敲击学生心灵的互文印证环节的设计,使课堂教学令学生陶醉。再加上教师精心设计的板书,自然使学生对诗文认识的高度陡然提升,国家利

13、益和个人利益孰重孰轻就自在言内了。这不仅体现了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也充分展示了教师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教学艺术的才华。长相思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字正腔圆、深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中,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移情想象之中构建故园”的丰富生活场景,体味作者忠孝难两全”的矛盾心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课文,直切主题。1、师:远离故土的人,总会

14、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所说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出示课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3、请学生朗读。4、思考:这句诗中以什么来衬托思乡之情?5、师:今天我们学习5、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一词:长相思6、解题、质疑:(1)相思”是什么意思?(2)看到这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3)指导读题,注意长的读法,意味深长些。(设计意图:以古诗文引入主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这一单元就是以思念家乡”为主题的课文,不偏不移,与主题相吻合。让学生质疑,更能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走近文本。)二、走近长相思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提醒读音:gu聒ger2、指名

15、读:gU聒gen3、指名读全文,读后评价。4、出示课件: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5、根据停顿的节奏,再次请同学们朗读,读得要有韵味。(设计意图: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有助于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读出语感,读出独特体验。)三、走进长相思1、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释,(出示课件)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学生默读词并思考词的意思,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程:道程,路程。榆关:即山海关,古名榆关,明代改今名。那畔:即山海关的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