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1742251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问答1、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教育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2、教育:广义:凡是以教与学为形式,有意识的促进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叫做教育。狭义: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活动。3、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4、教育影响:指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全部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5、教育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

2、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和发展目标都不能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要素共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社会实践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状况的改变,不同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组合,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形态,担负起促使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神圣职责。6、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情感、技能和信仰结构的人。 7

3、、社会个性化:社会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8、品德: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个人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活动时表现出的较稳定的特征。9、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存在的的一种引导性材料,他的概括、抽象和综合水平都高于学习任务,并与知识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10、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A学生的知、情、行、意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B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相互转化的规律;D学生形成思想品德的长期

4、性和反复性规律。11、简述现代教学是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现代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协调学生知识、智力、情感、兴趣、个性各方面因素,追求教学与教育的统一,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教学,激励发展每个学生的主题能动性,不仅使他们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12、陈述性知识Vs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可以用来区分和辨别事物;程序性知识用来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从心里表征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及命题网络为心理表征;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

5、式系统表征。13、经验的保持是变化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经验的保持是变化的,首先,经验的保存在量上是变化的,随着时间的发展,保持的量趋于减少;其次,保持的量在质上也是变化的。原识记中的某些细节,尤其是不太重要的细节趋于消失,保持中的内容比原识记的内容更较完整、更有意义,保持中的内容将原识记的内容的某些特点夸张、突出,使其更具特色。14、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德育内容及方法,进行施道传教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15、在教育中如何建立合作、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关系

6、?16、简述情感对人的影响。A、情感影响人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B、情感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活动;C、人的情感表现是交流思想的一种手段。17、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有哪些变化?A、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B、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C、教育具有世俗的特点;D、重视教育立法,强调以法治教。18、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不平衡性 E、个别差异性19、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刺激物特点,包括刺激物强度、强度对比关系、活动变化以及新异性,这是客观方面;二是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的需要和兴趣、情感状态、只是惊讶,这

7、是主观方面。20、简述系统脱敏法的几个步骤。A、进行全身松弛训练B、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C、焦虑刺激与松弛训练相结合21、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A、完整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与毕生发展性 D、生物性与社会性22、简述教师的观察力特征。客观性 敏锐性 精细性23、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A、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B、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C、学生特点;D、教学时间、设备、条件;E、教师已有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性格特点。24、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A、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B、具有鲜明的政治性;C、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25、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

8、是一种把新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26、学校课程: 学校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和进程的总和。27、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28、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A、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还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B、激励作用:共同的目标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而奋斗。C、评价作用:教学目标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结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29、意志的特征有

9、哪些?A、意志具有目的性;B、意志能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活动;C、意志与克服困难相联系。30、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31、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地和概括地反映,思维借助语言、表象、动作实现,是人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它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32、教育机智: 是指教育者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特别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做出迅速灵敏的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教育能力。33、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A、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群体意识;B、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C、有利于训

10、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34、制定教育目的有什么意义?它是由什么决定的?意义: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一切教育工作都要依据教育目的来进行计划和安排。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教学内容的确定、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都受教育目的的制约。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所以,制定教育目的是进行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制约因素:教育目的具有社会制约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也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确定教育目的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内部各因素的影响。35、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A、主张启发性教学主张开到

11、学生,但不牵着学生走;主张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不使其丧失信心;主张为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答案。B、强调教学要循序渐进。36、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哪些?A、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的成果记录表等;B、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谈话、问卷、座谈等;C、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37、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A、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B、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教育年限;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D、高

12、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E、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F、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8、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综合性、操作性、灵活性39、什么是榜样法?运用榜样法有哪些要求?榜样法是指以他人的崇高理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运用榜样法的要求:A、选好学习的榜样;B、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C、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40、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41、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

13、监控。42、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几种常用方法。A、指导教学模式;B、程序化教学模式;C、完形训练模式;D、交互式教学模式;E、合作学习模式。43、培养和建设班集体,班主任需要做哪些工作?A、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D、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E、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44、简述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的影响。只有当学习动机处于最佳水平时,学习活动才会产生最佳效果。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往往因课题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当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时,学习效率会随着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学习效率反而会因学习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

14、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为明显。45、简述影响儿童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一是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不同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对儿童的学习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儿童学习动机的性质也不同;二是儿童个性特点的制约。儿童兴趣爱好的深度和广度、意志品质的好坏、只想水平的高低、性格和气质等都影响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三是受儿童年龄特征的影响。年龄越小,学习动机越具体。46、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教育技术的现代化。47、论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A、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

15、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B、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48、论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知识的传递者(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学生心灵的培育者;示范者角色;学生的朋友;学习者和学者;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49、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A、迁移 B、原型启发 C、定势(思维定势) D、功能固着 E、个性特征50、学习迁移: 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的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51、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得到体现?A、要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B、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