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文化遗址资源调查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1742239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文化遗址资源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洛阳文化遗址资源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洛阳文化遗址资源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洛阳文化遗址资源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洛阳文化遗址资源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洛阳文化遗址资源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文化遗址资源调查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阳理工学院中文系#专业及班级:XXX小组成员:XXX XXX潘立康(组长) XXX XXX XXX报告题 目:关于洛阳文化遗址的现状及发展 的调查报告指导老师:XXX XXX关于洛阳文化遗址的现状及发展的调查报告摘要洛阳,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国务院 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隋唐大运河中心城市,是中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较多 的千年帝都。自古以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辉煌的文明,古文化遗存资源极其丰富,仅著名的文化遗址就多达九处,如凯旋路旧石器遗址、 仰韶文化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址等等。这些本应受到很好保护的文化资源 却现状堪忧:遗址周边的村民没有保护意识

2、,破坏遗址;相关管理设施不 健全,甚至有的就没有人管理保护,为改善此种情况本小组首先对洛阳 这些文化遗址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其次进行细致、深入分析,得出结论, 再次,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建议,最终创作出一篇相关的调 查报告。通过这一调查实践希望对洛阳文化遗址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有 所帮助和借鉴。关键词:洛阳,文化遗址 ,文化资源调查,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意见#目录前 U言 ,1一、 洛阳简介2二、 主要遗址分布情况及历史渊源21. 凯旋路旧石器遗址,2 2仰韶文化遗址33. 二里头文化遗址,34. 尸乡沟商城文化遗址,45. 汉魏洛阳城文化遗址,56. 隋唐东都城文化遗址,67. 周都洛

3、邑城文化遗址,68. 孙旗屯文化遗址,69. 王湾文化遗址,7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7四、 发展建议和对策71. 政府加强重视72. 发展旅游以尸乡沟商城遗址为例83. 积极融资84. 加大宣传力度8参考文献9二k J /、I 1-/ V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3#、八、前言洛阳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渊源的古城,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光辉灿烂 的古代文化。因此它的古代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其中仅著名的文化遗址资 源就有9处。但是如此珍贵有价值的文化遗址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也 没有发挥它特有的价值。经历漫长岁月的洗礼,以及

4、风霜的侵袭,再加上 一切有意无意的人为破坏,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损害严重,有些文化遗址 周边甚至建起了高楼,遗址的保护面积被一步步蚕食。本地人对这些文化 珍贵遗址的价值认识不够,若不加以宣传教育可能几代之后它们将被人们 所遗忘直至毁坏,最近“唐僧墓”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警示。因此,本小 组决定进行此次关于洛阳文化遗址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我们本着实事求是 的原则,首先对洛阳的九大著名的文化遗址进行实地调查与记录;同时广 泛利用网络与学校图书馆的一切资源搜集相关资料。其次,对实地调查结 果与查找的资料进行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讨论与总结。再次,根据 统计、分析、讨论结果提出一些有益可行的建议。最后再梳

5、理成文,即此 篇调查报告。以期通过本小组的此次调查实践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普通民众的注意与重视,促使大家共同采取具体行动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址资 源。并且为具体如何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目前关于文化遗址资源的保护与发展的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 注,相关的调查报告与调研报告也很多,很有意义。本调查报告可能还不 够成熟,但本小组希望能略尽绵薄之力,对来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洛阳简介洛阳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辖6区8县1个县级市,全市总人口 685万。综合经济实力排名在河南仅次于省会 郑州。洛阳有着数千年文明史、建城史和建都史,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

6、帝、唐尧、虞舜、 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从夏朝开始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定都,有105位帝王在洛阳指点江山。是我国建都时间最早,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洛阳,立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既禀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气,也具江南水乡妩媚风流 之质。开天辟地之后,三皇五帝以来,洛阳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为天人共羡之神都。洛 阳代表最早的中国,也是最本色的中国、最渊深的中国。洛阳城,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 雄关林立,因而有 八关都邑” 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而且雄踞 天下之中” 东 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所

7、以历朝历代均为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争之地,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洛阳的土地下都是历史的足迹,埋藏着历朝历代无数珍贵的历史文物,甚至远古时代的人类文化遗址。目前在洛阳发现的文化遗址已经超过十处,这些宝贵的文化遗址作为我们伟大民族历史见证,不仅雄辩地证明着我们辉煌的昨天,而且也无可取代地装点着我们充满希望的今天。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如何充分认识保护好古文化遗址,进一步发挥其作用, 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下面我们将就九处比较知名的文化遗址进行考查研究。二、主要文化遗址分布情况及历史渊源任何一个古文化遗址都是我们先人历史的见证,活生生地记录着某一历

8、史事实,在生生不息的文化延续中起着无可取代的传承作用。这种传承作用,一是体现在它对某一历史事实的记录上。古文化遗址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可以为我们后人真实地展示遥远的过去,当我们立足于古遗址之中、 追忆古代历史之时, 即有身临其境之感, 往事就会历历在目。 它是不朽 的文化记录,它承载着过去的文化信息,带至今天,传往后世,绵延不断。二是体现在它又 可成为新的文化现象的生长点上。有不少古文化遗址,由于其特殊的背景、影响和价值,人们关注、凭吊它、咏颂它、研究它、开发它、利用它,于是又围绕它生成新的文化现象,又 为文化积累增添了新的内容。从而该遗址又成为这种新生的文化现象的重要载体,汇入文化传承的洪流之

9、中,世代相传。1.凯旋路旧石器遗址位于洛阳市西工区凯旋东路南侧,1978年发现,南离洛故道555米,离地 表层10米深处。出土有象牙化石。其中有一颗完整而弯曲的门牙长 2.10米。同 时有旧石器近40件。原始社会的起源,首先取决于气候和地理条件。古代洛阳,气候炎热,雨量 充沛,土壤肥沃,四周群山拱戴,中间是数千平方公里的伊洛盆地, 伊、洛、澶、 涧四水贯穿其间。5、60万年前,洛阳地区一带草木茂盛,动物繁多,曾发现过 大象、驼鸟蛋、水鱼、犀牛、河蚌等的化石,证明当时气候比现在还要温暖,这 就为原始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50年代时,“在洛南县发现的洛南洞穴,系更新世早期或稍早点的洞

10、穴 活动,发育在寒武系三川组灰层岩中。 洞穴不仅发现了人牙化石,同时还发现有 脊椎动物化石,即大熊猫、等。这个发现说明在旧石器初期,即距今115万年前, 洛南猿人即在以森林为主的森林草原中生息繁衍。” 1982年8月,陕西省洛南 县石坡区梁头原发现了河口遗址,内有大量旧石器。遗址在洛河支流西峪河左岸 (东岸),距洛阳不足千米。1979年原洛阳地区考古队在卢氏县横涧乡锄钩峪发 现了古人类牙齿和头盖骨化石。锄钩峪在洛河右岸(西南)的支流横涧河边,距 卢氏县城17公里,证明卢氏系智人发祥地之一。1998 年,洛阳北窑偶然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该遗址地层 累积界限明显,从距今100万年到距

11、今5万年的人类化石和石器连续分布。 证明 了人类在这里长期演化和成熟。1988年,伊川县穆店村发现了旧石器早期的人 类文化遗存。据以上材料可看出:洛河流域最迟在旧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在活动。 我们的祖先就居住在这依山傍水的地方, 过着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艰苦生活。因 此,可以证明,早在60万年以前,洛阳一带就开始有人类活动。2仰韶文化遗址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 9公里处的仰韶村。1921年,经中国政 府批准,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我国考古学家袁复礼一起进行了首次发掘。根据出土文物,确认是我国远古文化的遗存。1994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组织中国和 美、英、日等国的考古专家进行国际田野文物考察,在

12、仰韶村附近的班村,发现 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数十斤5000年前的小米,说明中国农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仰韶文化遗址坐落在仰韶村南边的缓坡台地上,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发现这里有四层文化层相叠压,自下而上是仰 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中期。其主要出土器物有石 器、骨器、陶器、蚌器。用于农耕的石器有斧、铲、凿、锛等工具;用于狩猎的 有石镞、弹丸、石饼等;用于纺织的有线坠、纺轮、骨针、骨锥等。特别引人注 目的是陶器上精美的装饰图案,其纹饰有宽带纹、网纹、花瓣纹、鱼纹、弦纹和 几何图形纹等。这些纹饰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

13、慧和对生活美的追 求。精美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独具的特征。小里遗址遗存面积约6万平米,是一处仰韶时期后岗一期文化遗存,距今约5700年至6300年o目前已经发掘1500平方米, 已发掘半地穴式屋址5处、窑穴4处,大量的陶器、骨器、石器、蚌器等,并出土 一枚完整的细泥红陶指甲纹陶埙, 对研究我国6000年前古代音乐、建筑及环境考 古均具有重大意义。3.二里头文化遗址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于1959年发现,遗址距今大约3800 35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属探索中国夏朝文化的重要遗址。 I960年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的上层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为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宫

14、殿建筑基址。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早期国家的出现及其特 点,提供了最原始的研究资料。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二里头遗址共分四期,一二期属石器、陶作坊、村落文化;三四期属青铜和 宫殿文化。学术界对二里头遗址有两种看法,目前尚无定论:一种认为二里头遗址 一至四期都是夏朝文物,发现的宫城就是夏都;另一种认为一二期是夏朝文物商 朝文物,所以发现的宫城是商都。专家学者指出,二里头遗址宫城的发现,把中国宫城的历史由商代提早到了 夏代。其宫城方正规矩、宫殿建筑中轴对称、呈封闭式结构、宫殿布局多进一体, 大型宫殿建筑群具有明确的中轴线规划。 开中国古代宫室建筑和都城规划制度之 先河,是中国传统宫室制度的最早范例。 二里头遗址都邑规划性的判明, 对于探 索中国文明的源流具有重要的标尺性意义。遗存中发现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是罕见的龙形象珍品,有学者进而提出了“中国龙”的概念,认为绿松石龙的出土,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 最正统的根源。4.尸乡沟商城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城西1公里处,北靠邙山,南临洛水。城址覆盖在地面下1 4米。1983年春在配合基建工程中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多次发 掘。该遗址的发现,为探讨夏文化和确认汤都西亳城址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