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学案语文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1740119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学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学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学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学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学案语文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扁鹊见蔡桓公学案【学习要求】 一、理解、掌握本文写人叙事的目的,知道要防微杜渐而不要讳疾忌医的道理。 二、了解课文以桓侯的病情发展(在腠理在肌肤在肠胃在骨髓)为叙事线索贯穿全文,以此记住内容,达到熟练背诵和正确默写的要求。 三、了解本文所涉及的语言文字知识。 【内容精讲】 一、 语言文字知识 1 补 充注音 蔡桓huGn公 立有间ji an寡gu&人 医之好h do治不病以为功桓侯h 6 u不应y i ng在骨髓su i2.辨音、辨形ji ar(时间) bi &n(扁鹊)we i(汤熨) 间 扁熨ji a n(有间) pi an(扁舟) ydn熨斗)桓hu a n (蔡桓公)尉w6 ihe n

2、g(持之以恒)慰w6 i(慰问亘g6n(横亘)蔚we i(蔚阖 3.补充解释寡人无疾 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寡,少。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为功:即“以之为功”的省略。以,介词,把。之,代词,代“治不病”。为,作为,当作。 君之病在肌肤肌肤,肌肉和皮肤。 不治将益深 益, 更加, 深, 甚, 厉害 (指病情加重) 。 桓侯不应 应, 答应, 理睬。 桓 侯又不悦 悦,高兴。 桓侯故使人问之使,派,派遣。 汤熨之所及也 及,达到。所及, 名词性“所”字短语, 指达到的地方。 司命之所属司, 掌管, 主持。 4 归纳、 比较文中出现的“之” 君之病在肌肤 汤熨之所及也 针石之所

3、及也 结构 助词,相当于“的”,一般不译。 火齐之所及也 司命之所属 医之好治不病 以为功 结构助词,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 取消该结构作为句子的独立性。 可不译。 5 联 系上下文,理解下列两组词在文中的不同含义( 1 ) 望见 望,远望,文中指望诊,中医的一种诊病方法。见,看见,文中是进见、谒 ye见的意思,是近看。(2)疾病 在古代汉语中,“疾”和“病”虽然都表示生理上出现了不健康、不正常的状态, 但二者程度不同: “疾”程度轻, 指一般的病, 小病。 如本文“君有疾在腠理”的“疾”即是。“病”程度重,指重病或病得很重。(郑玄注仪礼?既夕礼:“疾甚曰病”)。如本文“君之病在肌肤”、“君之病

4、在肠胃”中的“病”,表示病情一次比一次严重。 6 辨别一些词的古今异义居 古: 用在表时间的词之前, 表示隔了一段时间,有“停留”、“过了”的意思。 今:常作“居住”或“住所”讲。 复 古:再一次,又今:一般表示重复、回答、繁复等意思,如“复习”、“答复”、“复杂” 等;有时,也有表示“再”、“又”的意思,如“旧病复发”、“死而复生” 等。益 古:更加。 今:多用作名词(如“效益”、“利益”)或形容词(如“益虫”、“益处”)。 走 古:跑。 今:指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如“行走”、“走路”),或指“离开” 等。索 古:寻找。 今:有时作助词用 (如“索取”、 “搜索”) , 有时作名词用

5、(如“绳索”、 “线索”) 请古: 问。 今: 请求 (如“请教”、 “请假”) 、 邀请、 聘请 (如“请客”、 “请医 生”)的意思。 7 归纳本文中的通假字与古今字居十日,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通“旋”,回转、掉转,这里指转身。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汤,古“烫”字,用热水焙w/uo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齐,古“剂”字。8 . 了解文中文言固定格式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9 了解文中宾语前置句式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是以,即“以是”,介宾短语,相当于“因此”。二、关于韩非及扁鹊等背景韩非(约前280前233),韩国人,战国时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年

6、轻时曾拜著名思想家荀子为师, 与后来的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同学,李斯自叹才学不及韩非。韩非口吃,不善言谈,倾全力著书立说,写有孤愤、 五蠹、说难等十多万字的著作,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他的文章逻辑严密,雄辩有力,尤其擅长运用寓言故事论证说理,因而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秦王嬴政 (秦始皇) 非常赏识他的学说。公元前 234年,韩非受韩王之命出使秦国,遭到忌(j i )贤妒(d立)能的李斯陷害,次年被逼死于狱中。 本文选自 韩非子?喻老,喻老 是比喻说明老子的观点。 扁鹊, 战国时医学家。 如秦, 名越人。 因医术高超, 人们就用传说中的神医扁鹊的名字称呼他。据说中医切脉就是他创造的。 寓言中的蔡

7、桓公是春秋时期蔡国国君, 在位二十年, 早扁鹊约二百年, 这说明这个故事来源于传说, 不是真事。 一说“蔡桓公”应为“齐桓公”。 本篇以幽默讽刺的语言,描绘了蔡桓公对待名医扁鹊傲慢无礼,讳hui疾忌医,以至病人膏肓hu a ng故可救药的故事,阐明了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一关于难易大小的辩证思想, 在今天仍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三、 全文赏析 这则故事叙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致使病情由轻而重, 由可治到不可治,最后一命呜呼的发展过程, 说明了对祸患要敢于正视,要防彳杜d渐,否则就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这则故事,作者不是作为一篇独立的文章来写的, 而是他长篇哲学论著中的一个小论据, 用以说

8、明“制物于细, 未兆易谋”的观点。基于为说理服务的目的,所以文字质朴,没有多余的铺排雕饰,很准确洗练。如写桓侯的病情变化,外在形象,以及扁鹊的医术高明,都用粗线条,并未作细致描绘,但由于作者思想缜(zhen)密,有浓缩文字的工力,加上遣词造句的准确,使人觉得粗而不疏,粗中见细。 如写桓侯对扁鹊反应的前后不同, 就是沿着桓侯病情的发展而表现的。 病潜未发时,出言不逊,态度傲慢,病入骨髓,浑身疼痛时,才“使人索扁鹊”,前后表现判若两人,不仅对比鲜明,突现了桓侯顽固害己、 愚昧引祸的形象,而且揭示出祸患起于幽微的道理,从反面论证了“制物于细,未兆易谋”的观点,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在记述事件时,本文有

9、详有略。 详写扁鹊的诊断和桓侯的反应, 略写事件发展的过程。 这样就使矛盾的双方始终处于针锋相对的状态, 从而突出了表达的中心。 文章还用结构相同的句式, 多次反复叙述情节, 每次叙述固然简略,但前后联系起来, 又收到了详尽的效果。如扁鹊对桓侯病情的四次诊断: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这四句话的句式结构大致相同, 四次都在说桓侯的病情, 合起来便揭示了病情在变化、 加深的过程。前面用“君有疾”,后面用“君之病”,显出病的轻重不同;“在腠理”、“在肌肤”、“在肠胃”、“在骨髓”,则确切地表达了病情的逐步恶

10、化;“将恐深”、“将益深”最终“无奈何”,则说明不同阶段的直接后果。 这种在一组相同的句式里稍微改动几个词语, 逐步加强语气的手法,适于表现同一事物的不断发展阶段和层次间的内在联系,使读者印象深刻。 作为一篇寓言故事, 本文寓意的深刻远远超出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它揭示了客观规律有普遍的教育和启迪作用。人有过错即如有病,患者应闻过则喜, 主动求“医”,以求尽快地把病治好;如果讳疾忌医,甚至以怨报德,拒人于千里之外,那无疑是自戕( qi a ng)。对于治病 来说, 良医良药都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内因不起作用,再好的客观条件也是徒然。 四、 讨论 以“讳疾忌医”为题, 谈谈你学过本文

11、后的感想。 参考:这篇课本讲的是名医扁鹊要为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却傲慢无礼,屡加拒绝,最后病入膏肓(hu a ng)不治而死的故事。这个故事使我们更加领悟了 讳疾忌医”的内涵。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有了缺点和错误,就应当及时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帮助, 尽快改正,否则,小错不改,终将酿成大祸。 【课外作业】 1 背诵并正确默写课文。 2 阅读下面小故事郑人买履,结合文后注释,看能不能翻译成现代汉语,想想故事的寓意是什么?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 市罢, 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 履l仃,鞋。度duo,测量,计算,作动词。其,他的。至之市,等到去集市。至,及、等到。之,去,作动词。操,拿。度d尺码,尺寸,作名词。反,指回家。反,古“返”字。市罢,集市散了。何,为什么。 (参考:郑国有个人想买双鞋,他先量了自己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 尺寸放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到集市上,却忘了拿尺寸。他已经选好鞋,才说:“我忘记带尺寸了。”于是返回家去取。等他取来尺寸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结果没有买到鞋。别 人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下鞋呢?”他说:“宁可相信尺寸,也不能相信自己的脚 啊!” 故事讽刺了不从实际出发,只相信教条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