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初三化学说课稿范文五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1739675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初三化学说课稿范文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选初三化学说课稿范文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选初三化学说课稿范文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选初三化学说课稿范文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选初三化学说课稿范文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初三化学说课稿范文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初三化学说课稿范文五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初三化学说课稿范文五篇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赅,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精选初三化学说课稿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化学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在第一章接触到了微观的原子、分子的基础上,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分子的特征,并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设置本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微粒观,以便让学生能更深入的认识身边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二、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

2、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学生能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水沸腾后体积变大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认识,以及从雨后初晴的道路和水烧开后的锅盖等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学会从纷繁的宏观现象中把握问题的本质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水观念,爱护水资源。4、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知道物理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理解分子的特征,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三、教法与学法本部分知识牵扯到微观粒子较为抽象,

3、因此多媒体演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多次采用学生讨论、交流、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协作精神;通过实验、观察等形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及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新奇适当的导入是保证学生良好学习气氛形成的重要方法。我在这个环节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放映地球水球图片,暗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复习水的组成引入。2、分子特征的探究这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我是按照课本的体系,以常见的宏观物质水的三态变化引起思考,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水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然后再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一些常见的宏观

4、现象。微观宏观微观,这也是化学这一学科特点的体现。首先通过一滴水、一块糖、一口气中所含的分子数与等同个数的小米所占的体积作对比,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让学生自我总结引出分子的特征之一:分子很小。初三的学生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相当一部分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却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自发的从微观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不易产生探究冲动。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在总结了几个可能的变化原因后,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探究是什么原因发生了变化。观察不同状态下水分子的排列情况让学生总结不同状态水分子的特征。然后我

5、引入水三态变化动画模拟,得出水在三态变化中改变的是分子间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并讨论其变化属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从而复习回顾了第一章知识。再让学生通过两个实验进一步深化总结分子的特征:分子间有间隔。3、水的天然循环至于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较为简单,我安排学生自己讲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参与互动,加深理解。我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这一部分,知道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水观念,爱护水资源。4、作业课后作业重点突出了东营市号称油城,让学生积极参与了解石油开采过程爱家爱国;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的一个家庭小实验。化学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

6、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几种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合金。在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氧气、氢气和碳三种非金属单质,在此处又学习金属材料,使整个初中的化学教材,既有一定的非金属元素知识,又有一些金属元素的知识,这样,使整个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内容就比较完整了,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7、3)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三:目标重难点(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重点的突出: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采用科学探究和分析归纳的教学方法。目标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

8、力。(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点的突破: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准备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分析归纳的方式来学习。四:说教学方法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设计意图:通过教学,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教学活动层次逐步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兴奋的状态。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来。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