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文教改之路教学工作心得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1738957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作文教改之路教学工作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我的作文教改之路教学工作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我的作文教改之路教学工作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我的作文教改之路教学工作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我的作文教改之路教学工作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作文教改之路教学工作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作文教改之路教学工作心得(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作文教改之路教学工作心得?我的作文教改之路教学工作心得?由 精选推荐,并且聚集9篇优质心得体会范文,同时整理了关于作文字数缺乏检讨相关的专题供您参考和写作帮助!?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由此可见,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是习作,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就怎么写,无需太多的加工润色。但是实际教学中作文仍然是学生最大的拦路虎,相当数量的学生提起作文还是无从下笔,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是因为老师人为地加大了作文的难度,要求学生写出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都有一定程度的文章

2、,恨不得的标准,所以要求一高再高,远远超出了一般学生的习作程度,结果成了拔苗助长,学生的作文程度不但没有进步,反而产生了厌倦心理。二是因为学生虽然也接触了实际生活,参加了某些活动,但由于他们的观察才能较弱,思维才能不强,故语言组织才能不高,形成了“茶壶里煮饺子的场面,假设老师再引导不够,久而久之,学生强烈的表达欲就会经过一次次受挫之后寂静下来,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针对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这些表现,我从开展学生语言和思维训练两方面进展了小学生作文“加强听说、强化读写、整体推进教学改革实验,已获得了初步效果,现简单介绍如下。一、加强听说训练,作文提早起步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教育学教授唐纳德格雷夫斯,长

3、期致力于小学作文教育的实验研究,被人们称为献身于写作教学的“十字军战士。他提出了“写作先于阅读的观点。他认为儿童不是先学会了阅读再学会写作,而是恰恰相反,先学写作,再学阅读。他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把文章比作密码,把写文章比作编密码,把读文章比作破密码。对儿童来说,文章是一种有魔力的密码,他们很想学会这种密码。而在孩子们看来,编密码远比破密码容易。所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甚至在学前班时就有这种编“密码的才能和爱好,其表现就是喜欢在墙壁上、人行道上、水泥板上等地方画各种符号,这实际上就是孩子们的一种自我表白。因此,要重视小学生写作才能的早期培养,在他们还没有学会阅读以前,老师就应重视诱发学生的写作

4、欲望,组织写作活动,促进学生写作和思维才能的进步。所以,在小学一、二年级加强听说训练,作文提早起步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小学生入校第一天起,我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表达欲望和听说才能。每周都安排有听说主题,每天都有一日一说。如入学教育听说训练分为?自我介绍?、?参观校园?、?我的老师?、?我的同桌?等,这样,学生每天都有新话题,渐渐养成了喜欢说话、注意观察的好习惯。等拼音学完,再让学生把说话内容记下来,自然而然地就开场写拼音日记了。对于学生说话的起点,我要求较高,开场说话就要求说完好的句子。如一那么?自我介绍?:我叫赵原,今年六岁半。我从无棣县实验幼儿园来。希望大家和我做朋友。等学了课文,那么充分凭

5、借课文训练。把每篇课文中的重点句段,排成一个科学的训练序列,结合课堂教学,创设语言情境,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训练语言、锻炼思维的主要途径。如凭借课文,抓重点句式的训练;重点段落的训练;课文插图的训练等。这样,一课一练,课课有得,书上的范句,老师的例句,同学的好句,课外阅读中的佳句,都在学生的头脑中融汇贯穿,一有需要,呼之即出。另外开设听说训练课,每周一节,进展听说专项训练。在内容的选择上我充分照顾到学生的特点,充满知识性、兴趣性、创造性,如利用电教媒体等直观形象手段,以其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观察事物的兴趣。或创设情境,让学生自演自说,积极参与。训练形式上灵敏多

6、样,有时看图编故事;有时给出故事的头和尾,让学生想象中间的内容;有时听音响编故事。让学生在音乐和童话的世界中畅游、联想,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通过看、说、想、写,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二、强化读写结合,科学有序训练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才能。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历,接触人家的心情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历,吐露自己的心情。这段话提醒了读与写的本质,说明读与写是相通的。读写结合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个根本规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注重教会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习惯,强化读写结合,进展科学有序训练。1.读写同步,以读

7、促写,写中促读。进入三年级后,我加强了读书方法的指导,教会“四步读书法,即“初读,扫清字词障碍;细读,理清作者思路;精读,品析重点词句;诵读,融汇贯穿应用。同时,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全册教材的学习目的分解到每一课。“段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训练重点,主要进展八种根本段式的训练,让学生知道每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联络起来的。如教学?晨读?一课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初读,知道本段有几句话。再让学生细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并能()划出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即“三个小伙伴,又坐在村头的石磨上开场晨读了。然后精读弄清句子之间的联络,提问:读了第一句话,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三个小伙伴是怎样

8、晨读的?他们读得怎么样?接着分成三个组自学讨论,找出了描写三个小伙伴读书的不同动作,得出结论:坐在右边的小女孩读得很入神,“完全被课文吸引住了,连小鸡在她身边叽叽叫都没有觉察。中间的小男孩“背得熟,记得牢,显出一副非常得意的样子。最左边的小男孩“好似在思索一道难题,又像在思索今后该怎样认真学习。接着提问:读了这几句话,还有问题吗?没有了。因为这几句话写得很详细。我又追问,这几句话的顺序交换一下行不行?同学们又议论纷纷,得出结论:是不行的。因为作者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写的,从右边最认真的小女孩写到左边可能有些淘气的小男孩,读起来有层次感,而且一句比一句详细。最后,让学生把这个总分段式摘录到集段本上,

9、朗读背诵。这样,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学会了写作技巧。课后练习运用总分段式写一段话?课间非常钟?。这样,一课一练,每篇阅读课文都成了写作教材,学生在“读仿写中作文程度一步步得到进步。2.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得法以课内,受益于课外。虽然教材大多出自名篇,但每册容量最多30篇左右,五年也不过300篇,以这样的读书量显然不能进步读写程度。因此,加强课外阅读就格外重要。我从三年级改加大阅读的时限,阅读课每周2-3次。要求每人平均10本以上课外读物,搭配合理,种类齐全。阅读课上进展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写阅读笔记:摘抄型、感想型、评价型、提纲型。每人每周500字。定期举

10、行“故事会、“作文擂台赛、“朗读比赛、“速读比赛、“笔记展评等活动。学生读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保证,不但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开展了语言,开展了思维,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坚实的根底。3.优化作文课堂构造,坚持“限时、高效、大量、低耗原那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我实行了限时原那么:三年级的学生半小时内要写出四百字左右的作文。这样,每周两节的作文课程序是这样的:写作文前,提早布置作文内容,学生做好准备。第一节课前非常钟左右的时间老师和学生一起商讨写作思路,谋篇布局。然后30分钟时间学生独立试写,这样,第二节课上课时就已经写完,就有一整节课的时间师生共同评改。在评改时采用积极评

11、价原那么,多肯定,尽量以最小的幅度修改,尤其是困难生的作文。优等生的作文从立意谋篇处品评;中等生的作文从精彩句段处赏析;困难生的作文那么从好词好句处大加赞扬。给每一个学生以成功的欢悦,充分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这样安排作文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马上得到积极的反响,主动地参与到评讲作文中来,改变了以往因延时修改产生的消极因素,大大进步了课堂效率。而且学期的大作文量也是以往的一倍,大量的写评使学生的写作技巧越来越纯熟,从而进步作文才能。4.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为写作提供生活的源泉。学生有了知识上的储藏,不等于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只有带着学生到生活中、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体验,在周围的人、事、物、

12、景中寻找写作的素材,才能真正从中增长见识,训练思维。孩子往往对身边看似熟悉的事物不够注意,或者觉得不值得一写,经过引导,在他们的笔下,那些平时司空见惯的东西竟另有了一层深意。高胜男同学因偶尔玩气球产生义卖气球为灾区小朋友奉献爱心的义举;杨婷婷同学看见汽车尾气污染环境产生长大创造新式超能量汽车,无论晴雨天都可以行驶的奇思妙想;吴立鹏同学看见粉笔屑飘满老师的头发便想制造新式黑板、黑板笔在同学们的眼睛中,世界变了,他们的思维也越发活泼,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们发现,手中的笔原来还是一种最好的武器呀! .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心得今天开场读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

13、主张?。阅读一遍后,我对管老师提出的这两个观点很感兴趣,一是“语文书不等于“语文课程,一是“课堂主阵地不等于“课本主阵地。有一种说法,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到底“三分和“七分,哪个重要?管老师认为,没有课外的七分,是永远学不好语文的。一个只知道读课文的人,语文学习上永远不会有长进。一个把语文书放一边,把小说藏在桌肚里读得忘乎所以的人,或许能成为作家、文豪。一本语文书不过三万字,教得再透,读得再熟,煮得再烂,不过三万字,不会变成30万字。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天到晚抱着薄薄的语文书,视语文书为宝典,红宝书,一篇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的白话文,折腾了两三节课,还不够,还有一页又一页的关于课文的练习题、“课课

14、通。把“三分折腾得死去活来,把“七分忘得所剩无几;把学生折腾得死去活来,把活泼泼的自主阅读、写作忘得所剩无几。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错把“语文书当成“语文课程,以为把语文书教好了,就是把语文课程教好了,学生就能学好语文了。把语文书等同于语文课程的悲剧,正在认真而严肃地上演。我们的教育经常在严肃而认真地做着滑稽而错误的事。我们的老师经常在严肃而认真地做着滑稽而错误的事。将“语文书的教学等于“语文的教学,直接孪生了一个可怕的现象:“课堂主阵地等于“课本主阵地。语文学习重在课外的“七分。一本薄薄的语文书对于语文课程来说,杯水车薪,缺得太多了。一个语文老师认识不到这一点,把课堂教学窄化为“课本教学。拿着

15、薄薄的语文书折腾来折腾去,折腾了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也折磨了学生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折腾到最后,老师筋疲力尽,学生枯燥无味。一个语文老师,应该用百分之七十的精力处理“七分的“课外,即开发语文课程和使用开发出来的语文课程。语文书太薄了,开发语文课程太迫切了。开发语文课程,开发好课外的“七分课程,应该是语文老师的核心教学才能、第一教学才能。开发语文课程,是开展语文老师、成就语文老师、幸福语文老师的重要途径。只有自我开发,老师才有作品感,才能走向“教自己的东西,教学才会充满老师自己的思想、见解和情感,教学才能烙上“我的色彩。老师的核心才能不是课堂教学才能,那毕竟只占“三分。一个语文老师用自己开发的“

16、课程来教,如?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的雷夫,用“他的莎士比亚来教学生,老师的教学才能对学生有个人的、个性的影响。语文学习要“课堂小阵地,更要“课外大舞台。课堂,语文老师的研究重点,不是教材解读,而是“两个开发,一是课程开发,二是组织、引导、鼓励学生方法和手段的开发,使学生主动用起、用好“课外大舞台,将“读和“写融入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这就是最好的语文教学。读了管老师的以上阐述,让人感到豁然开朗。一直以来,我也很多一线老师一样,犯了同样的错误,一是认为“语文书就是“语文课程,把语文书当做“圣经,抱着语文书死死不放,不把它读通读透决不罢休。一是认为“课堂主阵地等于“课本主阵地。“课堂是个大舞台,谁都可以进来。窦桂梅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