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四-十章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1735045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四-十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四-十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四-十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四-十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四-十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四-十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四-十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边际报酬递减:是指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投入不变,只是不断增加某一种要素投入,则该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最终会逐渐减少。 2等产量线:也叫等生产线,是表示生产技术不变时生产同一产量某种产品的不同的投入组合的轨迹。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4等成本线:是指在既定的成本预算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5生产者均衡:是指在既定的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6扩展线:是表示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者在

2、不同的生产规模上将采用的最佳投入组合的轨迹。7规模经济:由于产出水平的提高,或者说因为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单位成本下降 。规模不经济:由于产出水平的提高,或者说因为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单位成本下上升。8外在经济:是指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从而引起的平均成本下降。外在不经济:由于厂商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部环境恶化而引起的单位成本上升。9机会成本:是指由于使用特定资源而放弃的该资源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高收益。会计成本:是指需要现实的货币支付,会在厂商的会计账目上记录和反映出来的成本。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和支付且无法收回的成本。显性成本:是指厂商支付给各要素所有者的报酬而形成

3、的成本。隐性成本:是指应该计算为成本但却未在形式上进行货币支付的厂商本身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报酬。10 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是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时间周期。正常利润:是指厂商自有生产资源应该获得的正常报酬。经济利润:是厂商销售收益扣减经济成本的余额。11短期总成本:是厂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一定数量产品的全部成本。短期内它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构成。固定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为一常数,与产量的变化无关。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

4、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是指每变动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动量,或微量产量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变动量。12长期总成本:是指企业在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最优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是指企业在长期内单位产品分摊的最低总成本。长期边际成本:是指企业在长期内每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加量。二、画图1试用图示的方法阐述生产者均衡的确定。2图示SFC、STC、SVC、SAC、AVC、AFC和SMC之间的相互关系。3作图说明MP、AP与MC、AC之间的对应关系。4利用长期成本曲线图示内在经济、内

5、在不经济和外在经济、外在不经济概念。三、计算题1已知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L(劳动),产出一种产品,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为,试求:(1)劳动要素投入量为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2)厂商劳动投入量的合理范围。 L=40 L=3厂商劳动投入量的合理范围是3到402已知某厂商生产函数为,L的价格,K的价格。试求:(1)该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LTC)、长期平均成本函数(LAC)和长期边际成本函数(LMC);解:求其一阶条件,可以得到: 即L=3K由生产函数,可以得到:C=wL+rK= 这是总成本函数所以,LTC=,LAC=,LMC= (2)设短期内K=10,求短期总成本函数(

6、STC)、短期平均成本函数(SAC)和短期边际成本(SMC)。解:K=10将其代入,可得:L(Q)=STC=L(Q)+r10 =+30 SAC= SMC=3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当资本投入量时资本的总价格为500,劳动的价格。求:(1)劳动的投入函数;解:当K=50时,PKK=PK50=500,所以PK=10.MPL=1/6L-2/3K2/3MPK=2/6L1/3K-1/3整理得K/L=1/1,即K=L.将其代入Q=0.5L1/3K2/3,可得:L(Q)=2Q(2)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和边际成本函数;解:STC=L(Q)+r50 =52Q+500 =10Q +500 SAC= 10+50

7、0/Q SMC=10(3)当产品的价格P=100时,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产量和利润。由(1)可知,K=L,且已知K=50,所以.有L=50.代入Q=0.5L1/3K2/3, 有Q=25. 又=TR-STC =100Q-10Q-500=1750所以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Q=25,利润=1750四、问答题1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如何利用这一规律确定生产的三阶段?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生产力递减或边际收益递减,是指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投入不变,只是不断增加某一种要素投入,则该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最终会逐渐减少。一般说来,某一可变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开始是递增的,但最终会呈现递减的趋势。边际

8、产量与平均产量相交点之前的阶段为第阶段;从这个点至边际产量递减至零的阶段为第阶段;接着持续增加这种要素的投入,边际产量小于零的阶段为第阶段。在产品的短期生产过程中,固定要素投入和可变要素投入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组合比例,在可变要素投入未达到最佳比例之前,其边际产量呈递增趋势;当可变要素投入量超过最佳比例后,其边际产出必将趋于下降。2两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佳组合如何确定?消费者均衡与生产者均衡有何异同?(1)如何确定两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佳组合,为了分析这一决策,我们需要从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出发。既定等成本线与尽可能高的等产量线的切点表示既定投入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点,既定等产量曲线与尽可能低的

9、等成本线的切点表示既定产量目标下的投入成本最小化点。如图中的E点。(2)所谓生产者的均衡是指在既定的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生产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入和价格条件下,购买的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消费者所能获得的总效用最大的状态。 相同点:两者都是均衡状态,他们都符合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不同点:一个生产者的均衡状态,一个是消费者的均衡状态。3短期成本有哪几种成本概念?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1)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边际成本。(2)短期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构成。平均总成本由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构

10、成。平均固定成本 , 平均变动成本 平均总成本 , 边际成本 4长期成本有哪几种成本概念?它们分别与对应的短期成本概念的关系如何? (1) 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2)长期平均成本 , 长期边际成本 第十章课后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指一种相对的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2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4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11、。5乘数原理: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更大的变动。6投资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支出变动的比率。7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8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9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的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例。10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11对外贸易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对外贸易变动的比率。二、画图题1画图说明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对应关系。 2图示线性消费函数的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规律。3画图说明两部门经济

12、中均衡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 三、计算题1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s = y c = 750 700 = 50(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GDP或收入)为800,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为多少?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为:800 750 = 50(3)若投资增至100,求增加的收入; 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 (100 + 100 ) / ( 1 0.8 )= 10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250;(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y=(1

13、00 + 50 )/ (1 0.9)= 1500消费函数变化后的收入s = - a + (1 b )y = - 100 + (1 0.9 )1500 = 50.储蓄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 = (100 + 100) / (1 0.9 )= 2000,比原来1500增加500, ( = 2000 1500 = 500)消费函数从c = 100 + 0.8y变为c =100 + 0.9y以后,乘数从5 ( k = 1/ (1 0.8)= 5 )变为10 ( k = 1 / ( 1 0.9 )= 10)2设一个封闭经济体系中的消费函数为。当,税率,时,求(1)均衡收入为多少?(2)投资乘数KI,

14、政府购买乘数KG,税收乘数KT分别为多少?(3)假定政府购买增加到300,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四、问答题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如何? 2西方经济学中代表性的消费函数理论有哪几种?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 消费者容易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却不易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消费不取决于消费者当前的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意义上的收入水平。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函数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会在相当长时期的跨度内计划自己的消费开支,以便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消费函数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现期收入不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消费者的持久收入。 3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如何确定?各种乘数如何计算?只要将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与消费函数联立,便可得到收支相等的均衡国民收入。解联立方程,求得均衡国民收入为: 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为:(10.17)两部门经济中,消费乘数为: 4三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