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实验室装备安全规范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1734811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实验室装备安全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小学实验室装备安全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小学实验室装备安全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小学实验室装备安全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小学实验室装备安全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实验室装备安全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实验室装备安全规范(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实验室装备安全规范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普通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建设的基本规范,它分中学部分和小学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功能与要求”、“面积与间数”、“环境要求”、“布置”、“建筑设备”和“实验室设备”等六个方面。本标准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理科实验室的装备建设,它涵盖的学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地理、通用技术和小学科学。九年制学校可根据学校规模参照本标准小学和初中的相关内容综合考虑;完全中学可参照本标准中学部分内容综合考虑。师范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的相关学科实验室建设亦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

2、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099.1 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33252008 金属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 72 电视教室座位布置范围和照度卫生标准GB 87-199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4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2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 172261998 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B/T 27008 教学实验室设备实验台(桌)的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G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B/T 003-2001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1-2010 民用建筑隔声

3、设计规范GB 5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03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03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B 50322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B/T 28920-2012 教学实验用危险固体、液体的使用和保管GB 学校安全与健康设计通用规范GB 教学实验室设备 易燃品、毒害品储存柜的安全要求JY/T0382006 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046-01 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 分类 本标准把普通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建设的要求分为两类,即“基本要求”和“规划要求”。“基本要求”是学校实验室装备建设应达到的最低要求,“规划要求”是为新建、改建、扩建学校和有较高实验室装

4、备能力的地区和学校提出的较高要求。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验室,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实验教学的要求。4 要求4.1 中学部分.1功能与要求功能与要求见表1。表1 功能与要求室 别功 能要 求实验室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学生开展实验的设计与操作的场所可分学科单独设立,亦可综合考虑实验员室实验员办公场所化学实验员室不应与药品室合并使用准备室进行实验的准备和简单的仪器维修应邻近所属实验室仪器室存放实验仪器应邻近所属实验室。其中标本和模型的设置宜为开放式,兼备展示和陈列的功能器材室存放通用技术试验材料、工具、仪器等应邻近所属实验室药品室存放实验药品可与准备室合并使

5、用,应采取防潮、通风等措施危险药品室(柜)存放危险实验药品设计和管理应符合(学校安全与健康设计通用规范)中5.4和GB/T 2920-202第7章的规定培养室进行组织培养等朝阳方向,通风良好生物园地进行种植、饲养南方地区可结合校园绿化在校园空地、楼顶布置设计,北方地区宜设计在室内,亦可室内外结合布置4.2 间数与面积“间数与面积”的指标,以平行班4个8个平行班、9个个平行班、1个16个平行班,每班50人为参考设计的。学校规模每增加4个平行班时,理、化、生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各增加1套;学校规模小于4个平行班的,可参照表中4个平行班的数据指标执行。间数要求见表2,面积见表3。 表 间数 单位为间或

6、块室 别a类别4个平行班9个平行班16个平行班初中高中初中高中初中高中物理实验室基本要求12234445规划要求23344556化学实验室基本要求3232345规划要求12342345356生物实验室基本要求1232344规划要求23334556数学实验室(数学专用教室)基本要求规划要求11地理实验室(地理专用教室)基本要求规划要求11111通用技术实验室(通用技术实践室)基本要求224规划要求343446实验员室(理、化、生、通)基本要求各1各1各1各1各1各规划要求各1各1各1各1各1各1准备室(理、化、生、通)基本要求各1各1各1各各2各2规划要求各1各1各1各1各各仪器室(理、化、生)

7、基本要求各1各2各2各23各2各23规划要求各各3各3各3各34各46器材室(通)基本要求12规划要求2123药品室(化、生)基本要求各1各1各1各1各1各1规划要求各1各各各1各1各1危险药品室(柜)(化)基本要求111规划要求1111培养室(生)基本要求规划要求11生物园地基本要求1111规划要求111111a “室别”中出现的学科按以下简称:物理简称为理,化学简称为化,生物简称为生,通用技术简称为通。 “”表示不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设置。表 面积 单位为平方米室 别类 别基本要求规划要求实验室生均使用面积不小于1.0不小于1.实验室(通)生均使用面积不小于19不小于1.92

8、实验员室(理、化、生、通)人均使用面积不小于6不小于1准备室(理、化、生、通)使用面积每间不小于24每间不小于4仪器室(理、化、生)使用面积每间不小于24每间不小于42器材室(通)使用面积每间不小于42每间不小于42药品室(化、生)使用面积每间不小于24每间不小于24危险药品室(化)使用面积每间不小于每间不小于8培养室(生)使用面积每间不小于44.1.3 环境要求环境要求见表4。表4环境要求项目要 求采光应保证实验室教学用房的最佳建筑朝向,宜采用南北向的双侧采光。采用单侧采光时,光线应自学生座位的左侧射入。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5,应防止窗的直接眩光。应至少有一间生物实验室或科学教室的室内能在冬

9、季获得直射阳光;生物准备室应至少有一个向阳的窗户;存放生物标本的仪器室宜为北向布置。照明1.实验台面的维持平均照度b应不低于00lx,其照度均匀度不低于.7。 2 黑板宜设局部照明,黑板面的维持平均照度应不低于00l,照度均匀度c不低于8。照明灯具不得对学生和教师产生直接眩光。实验室灯具悬挂高度距实验台面不应低于 700mm,不高于2 000m,不宜用裸灯。灯管应采用长轴垂直于黑板面的方向布置。4.实验台上若设计局部照明,前排灯不应对后排学生视线产生直接眩光。 遮光实验室窗户应设遮光通风帘。温度室内设计温度:夏季应不高于2,冬季应不低于18。表 环境要求(续)项目要 求通风换气1. 实验室、准

10、备室的换气次数应符合B/ 1726-19的要求不应低于4次h,保持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5。 在各种有效通风设施的选择中,应优先采用有组织地自然通风设施。采用自然换气方式时,应设气窗、通风道等。气窗的开口面积不应少于教室地面积的/501/0,应设于窗的上/3处,便于开启;严寒、寒冷地区应设通风道,具体要求参照T126-198中4.3的要求。.必要时还应采取强制置换室内污染空气的措施:采用排风扇时,排风扇应设在外墙靠地面处。排风扇下沿应在距楼地面11015mm高度处。风扇洞口靠室外的一面应设挡风措施;室内的一面应设防护罩。4. 若采用排风到桌(化、通)装置时,风速应连续可调,各风罩口风速应基本一

11、致,最大风速下可实现换气次数不低于10次/h。应采取有效的补风措施,补风方式应优先采用自然补风,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机械补风。5. 设计有吊扇的,吊扇叶片高度应位于照明灯具之上,距地面高度不应低于300mm。环保1. 实验室、准备室内环境噪声控制值应不大于45B。2实验室与各种产生噪声的房间之间,空气声d隔声标准应不小于50dB;实验室等与不产生噪声的房间之间,空气声隔声标准应不小于45d。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及附属用房时,室内环境污染物氡(简称Rn-2)、甲醛、氨、苯、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简称TVC)和放射性指标限量应符合GB032010中6.0.4的类民用建筑工程要求。4 实验中产生的有

12、毒、有害气体应采取必要的净化处理,处理后的排放气体应符合B 2及B 14554的有关要求。.实验废液应收集并进行委托处理,经处理后方可排放。排放应达到GB 878 -96中表的排放浓度要求。安全1.各室应根据学科特点配备单一或多种类型的消防设施,具体要求应符合GB014的要求。2.每个化学实验室应配置急救冲洗水嘴和急救箱,具体要求应符合GB(学校安全与健康设计通用规范)中.7的要求。 “窗地面积比”见/T 50033201中.1.0。 “维持平均照度”见GB 0034-2004中2.0.。c “照度均匀度”见GB 5034-200中2.29。d “空气声”见G 50118200中2.3。4 布置.1.4.1 同一学科的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宜布置在同一楼层;化学实验室宜设置在一楼;通用技术实验室宜设置在一楼,并布置在教学区的远端;危险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