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森林公园林分改造初探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1734588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山森林公园林分改造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独山森林公园林分改造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独山森林公园林分改造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独山森林公园林分改造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独山森林公园林分改造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独山森林公园林分改造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山森林公园林分改造初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南阳市独山森林公园林分改造造林效果初探王彦芳(河南省南阳市林业调查规划管理站 河南南阳 473056)独山森林公园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东北3公里处,2000年12月被省林业厅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独山山体浑圆、孤峰峭立,海拔367.8米,拥有山林面积6063亩。公园内的所有林分都是20世纪30年代营造的人工林,树种主要为栎类,1960年皆伐过一次,现在是重新萌生的栎类纯林。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景观单调,再加上大多数林木生长力不旺盛,生长开始衰退,进一步影响到防护林生态功能的发挥和森林公园的深度开发。因些,对其林分景观进行适当改造,显得十分重要

2、和必要。一、独山森林公园概况南阳市独山森林公园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东北3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径1123400-1123636,北纬330218-330412。东依白河,南俯市区,北连丰山、紫山,西临豫02线和焦枝铁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公园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冬季严寒,夏季较热,春季温暖,秋季凉爽,四季分明,雨量比较充沛。年平均气温14.8, 最热月平均气温25.2,最冷月平均0.9,年均降雨量804.3,但自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光照充足。公园内的白河属长江流域汉区唐白河水系。独山山坡土壤为黄粘土,山麓坡脚为棕红色或棕褐

3、色亚粘土,土壤中性偏酸,PH值为6.47;东部平原区域为灰潮土,主要是灰砂土和灰两合土,中性至微碱性。独山森林公园总面积15540亩,其中有林地5019亩,疏林地389亩,无林地4886亩,湿地36亩,农地4168亩,其它1032亩。公园内乔木树种有麻栎、栓皮栎、黄檀等。经济林木有桃、李、杏、茶等,野生灌木及地被植物有酸枣、爬山虎、黄荆、山楂等。丰富的植被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野生动物有狐狸、獾子、猫头鹰、啄木鸟、蝎等。独山森林公园紧临市区,青山依城、白水环绕、森林茂密,被称为南阳绿色翡翠“天然氧吧”、“南阳城区后花园”。二、独山森林公园存在的问题(一)森林景观单调,季相变化少目前,

4、公园内主要以人工林景观为主,多为栎类纯林,树木品种较少,混交林少,层次单一,森林景观类型单调。另外,园内多为阔叶落叶树种,常绿针叶树少,彩色树少,在季节上色彩变化不明显。乔木较多,灌木较少,整个公园缺少空间结构的立体变化和色彩变化。冬天来临,栎类全部落叶,整个山上从远望去灰苍苍一片,缺少生机,林相较差。(二)树种单一,树木抗病虫害能力弱,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公园内多数林木为栎类纯林,生长力不旺盛,生长衰弱,表现出枯梢、老化、死亡、病虫害等不良现象,2000年,发生过多次大面积的栎尺蠖病虫害,给森林公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林木病虫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树种单一,植被不丰富,没有形成多树种、多林种的林分结构

5、,抵抗力不强等。这严重影响到独山森林公园的持续利用和深度开发。(三)资金短缺,林种更新改造步伐缓慢独山森林公园是在原南阳市独山园艺场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2000年被确定为省级森林公园,独山园艺场与独山森林公园属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隶属卧龙区林业局,为定补事业单位。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所以多年来树木自栽上之后缺少持续有效的管理和养护,对林木的更新改造工作一直没有展开,使得较早营造的林木出现了生长不旺、树种单一、林相单调、色彩无变化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独山森林公园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管理和养护费用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影响了林场树种的更新换代。三、独山森林公园林分改造原则独山森林公园既是

6、生态防护林,又是森林游憩的良好场所,因此,在林分改造时要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将其逐步改造为生态风景林 ,为深度开发森林旅游创造良好的生态景观资源。实施人工林的林分更新改造,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以改为主,森林培育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景观改造时,尽可能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要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适当改造。2、 突出森林美学和森林文化的原则 森林植被具有外形美、色彩美和风韵美等特点,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林分改造应考虑游人对森林旅游特殊的审美追求 寓教于游和舒心健体,体现独特的森林文化。3、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合适造林树种,采用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相结合,注重发展乡土树种,积极引进

7、适生的、观赏价值高的外来树种。4、 生物多样性原则按照植被区域分布特征,做到乔、灌、花、草相结合,建设复层混交林,增加森林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四、林分改造的树种选择及措施根据独山森林公园的土壤特性,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在林分改造时应选择耐贫瘠、耐严寒、适应能力强的乡土树种。由于现有树种大多为落叶树种,因此林分改造以常绿树种为主,兼顾彩叶树种,如:大叶女贞、香樟、火炬松、塔柏、黄山栾、刺槐、木瓜、柿子等。五、林分改造措施独山森林公园内落叶阔叶纯林较多,纯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比较简单,生态效益差,生态系统不稳定,易发生病虫害,而且景观上比较单调,观赏价值不高。在林分改造时可以根据林

8、地的实际情况,对中幼龄林进行适度疏伐、间伐,补种常绿针叶树种或落叶树种,使其逐步向针阔混交或阔混交林过度;也可以沿景观道路或在景点处实行小面积皆伐,采用带状和片状重新种植常绿树种。树种要选择观赏价值高、耐干旱、耐贫瘠、耐严寒、耐病虫害的树种。经过多年混交改造,最终可以形成多品种、多色彩、多层次的生态防护林。六、林分改造的效果比较本着突出重点、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我们分别于96年、2003年、2006年、2007年这四年,在独山森林旅游区选用不同树种在不同的区域对林分改造进行初次栽植实验,经过几年的管护和成长,现对林分改造情况进行比较。不同树种的树高、胸径生长、冠幅情况(见表一)。独山森林

9、公园林分改造各树种生长情况树种 栽植年份 平均米径(cm) 米径年均生长量(cm)平均高(m)树高年均生长量(m)平均冠幅( m2 ) 冠幅年均生长量( m2 ) 保存率(%)大叶女贞 1996年12.0 0.8 7.5 0.524.0 1.6 98.0 火炬松 1996年10.5 0.7 4.5 0.3 10.50.7 95.0 黄山栾 1996年7.5 0.5 10.5 0.7 18.0 1.2 95.0 香 樟 2003年13.6 1.7 6.4 0.8 12.01.596.0 三倍体刺槐2006年13.0 2.6 10.0 2.0 8.0 1.6 96.0 塔 柏 2007年2.0 0

10、.5 1.2 0.3 2.0 0.5 93.0 通过表一可以看出,对选用的6种不同的树种分别从米径、树高、冠幅增长面积、保存率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经过几年的管护与生长,从米径可以看出,三倍体刺槐和香樟长势较好,其它树种米径年生长量都在0.5 cm以上。从树高可以看出,三倍体刺槐生长最快,但其它树种树高年均生长量均在0.3cm以上。从冠幅上可以看出,阔叶树种冠幅年均生长量都较高,针叶树种冠幅年均生长量较少,但都在0.5 m2以上。所选6种树种的存活率都在90%以上,说明所选树种总体上是适生的,可行的。综上所述,独山森林公园林分改造所选的6个树种都比较合适,都已初见成效,大部分阔叶树种已逐渐成林,

11、林内温湿度条件得到改善,森林小气候逐步形成,对独山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和森林景观的改善起到重要的作用。七、林分改造的建议通过本次林分改造的初步实验,为今后独山大规模的林分改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加快独山森林公园林分改造步伐 ,我们建议:一是加强苗木管理,确保壮苗上山造林,以促进幼树稳定生长。造林后幼林地连续3年除草抚育和施基肥,是阔叶树造林成功的关键。二是在营造中重视树种的配置,大力推扩耐贫瘠的乡土树种,同时配上集绿化、美化、香化为一体的灌木树种和藤本。三是林分改造是一项技术复杂,时间长的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必须着眼于长期并对各立地条件下各树种的生长情况进行长期的生长观察分析,建立一套完整的资料档案,为今后的改造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原林地内保留用作庇荫但影响景观效果的树木可进行清理,以提高林分改造后的森林景观。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