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河海中学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1734561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河海中学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教学质量调研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常州市河海中学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教学质量调研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常州市河海中学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教学质量调研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常州市河海中学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教学质量调研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常州市河海中学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教学质量调研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河海中学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教学质量调研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河海中学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教学质量调研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常州市河海中学2020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拼音依次分类填在方格内。(2分)太阳从花园里收敛起它金色的余hu ( ),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洒下清辉静柔如水。我坐在树丛下,注视着这shn ( )息万变的天幕,树叶飘舞,袅娜多姿。每一片叶子都是这次舞会的主角。叶子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热忱( )地摆弄他妖娆的舞姿,为春,夏,秋做个总结,像是一只棕色的蝴蝶飞向大地,安xing地卧( )在大地的怀中,没有遗憾,没有感伤。填字注音2名著填空(5分)朝花夕拾中,鲁迅提到了三本在他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书,一本是长

2、妈妈给他买的_ ,一本是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偏要叫他背的 ,一本是在矿路学堂如饥似渴阅读的 。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在松涧火云洞遇难,徒弟 (人物)最终请来观音菩萨降服了红孩儿。取得真经返归途中,老鼋作梗让师徒又经受了一次磨难,他作梗的原因是: 。3. 依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2分)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夏天炎热的告别;。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4. 大型文化类情感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某班也开展与朗读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5)(1)探究下列材料,说说朗读有什么好处?(3分)【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

3、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韵途径就是朗读。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材料三】我们大声朗读,品读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_ _ _ _ _ _ _ _

4、 _ _(2)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朗读经典美文。对于嘉宾的朗读水平褒贬不一,请你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2分)网友跟帖:个别嘉宾读音不准,吐字不清,影响表达效果。你的跟帖:_ _ _ _ _5.默写。(6分)(1)君问归期未有期, 。(2) ,铁马冰河入梦来。(3)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 ”这两句诗是诗人爱秋的“证据”。(4)潼关用拟人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的诗句是 , .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610小题(14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5、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课文诫子书)【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6、?” (选自韩诗外传)注释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尊盛:位高势盛。畏:同“威”,威严。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由:奉行,遵从。6.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4分)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冶性:意与日去: 亡其身者: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成王封伯禽于鲁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B.守之以恭者 子无以鲁国骄士C.犹恐失天下之士 守之以浅者D.亡其身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9.下列对【甲】【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7、A.【甲】【乙】两文都是全面告诫子孙的文章,表达了相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B.诸葛亮告诫儿子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勤学励志,修身养性。C.【甲】【乙】两文在殷殷教诲中都蕴含着父辈对子孙的深切期望。D.周公告诫儿子伯禽:贵为郡王者,更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10.甲、乙两文告诫孩子的中心内容分别是什么?(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4题(12分)乡间蜂事周灿 乡间,蜜蜂这小精灵是极受欢迎的。乡人对堂前的燕子、屋后高树上的喜鹊窝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其实喜鹊、燕子并不能为他们带来些许物质上的指望,但他们认为自家屋子周围有这些生灵的鸣叫与飞舞,家中就会增添许多热闹的气氛,艰辛的生活也就

8、仿佛多了许多盼头。而对蜜蜂,乡人更视其为天虫地宝,他们坚信只有家庭平安、和顺,蜂群才会嘤嘤嗡嗡地飞到那家定居下来。蜂群会让主人家好几天都眉开眼笑的,一则可以取蜜,有一份口福,更重要的是那些飞舞的小精灵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份热闹、一份希望、一些艰辛生活之外的憧憬。到了分蜂时节,自家木屋板壁的缝隙处有了拖长后腿慢慢悠悠探查的“向蜂”时,乡人就会放下一天的活计,匆忙从楼上取下一个半米高的圆木桶来,认真扫去桶上的灰尘,朝桶盖上面喷些淡盐水或涂抹些蜂蜜,再把木桶小心翼翼地置放在向蜂探查的地方,然后静静地伫立一旁,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蜂群的到来。眼见着飞舞的向蜂愈来愈多,一旁的人就格外起了精神,如若一切顺

9、利,不久之后就会有一群蜜蜂嘤嘤嗡嗡从天而降,熙熙攘攘钻进圆木桶里。那样的情景会让一旁的人高兴得手舞足蹈。然而多数时候是热闹一阵之后,向蜂们舔净桶盖上的蜂蜜便各自散去,场面渐渐冷静下来,最后只余下一个孤零零的圆木桶和旁边一颗颗失落的心。然而蜜蜂的爽约并不会丝毫打消乡人们对其期盼的热情,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小精灵的到来很不容易。在分蜂时节,有蜂群的人家大多会有人在家守着家中那些宝贝,一旦分蜂了,待蜂群出门一小半,乡人就急忙用早已准备好的水不断地向蜂群前端泼去,蜂王身上沾了水不能远飞,蜂群就会在就近的树枝上结成球状,主人家就会乐呵呵地拿一个蜂桶盖把他们“招请”回去,安置在另一个空桶里。有时蜂群飞到半途,

10、飞得低了些,被山坡上干活的人发现了,那人就会急忙扔下手中的农活,抓起地上的泥沙,一路追赶着不断朝蜂群扔去。蜂群经不住这有些蛮横的挽留,只好停留下来,而那追蜂人便欢天喜地地奔回家取蜂桶去。还常会见一些乡人左手举着蜂桶盖,右手捏着小枝叶轻轻向上扫着结球的蜂群,嘴里还念念有词:蜂王上盖,蜂王上盖等到全部蜜蜂爬上蜂桶盖,才会长长地出一口气,小心翼翼地端着蜂桶盖回家去。此时乡人的话题多是关于蜜蜂的。得到蜂群眷顾的人家自是说得眉飞色舞,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仿佛生活一下子光亮起来了。而那些没有蜂群眷顾的人家自是神情黯然,然而也并没有完全心灰意冷,他们默默地收拾好自家的蜂桶静静等待着不定哪一天蜜蜂就会来了呢。在

11、少有的空闲时节,乡人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搬一把椅子端一杯茶走到蜂桶旁坐下,看着蜜蜂们匆忙的身影,听着蜜蜂们嗡嗡的闹声,看着听着竟有些困了,就在椅子上小憩一会儿,那小憩的梦中一定有热闹的嗡嗡声。取蜜是一件紧张而刺激的工作。乡人常常在漆黑的夜晚,先把蜂桶倒过来,然后用另一个蜂桶扣在倒着的蜂桶上,再用木棍急促地敲打下面的蜂桶,蜂群受惊,便匆忙向上爬去,估摸着蜂群都到上面的蜂桶里去了,这才把那蜂桶挪开,用小刀把蜂桶的蜂蜜割取下来,一层一层地轻放在准备好的盆中。这时那紧皱不安的眉头才舒展开来,闪着亮光的喜悦就挂满了整张脸。取下的蜂蜜无论多少,乡人总会给邻里送一些尝尝,让大家一起分享自家的甜蜜。乡人看看蜂桶

12、中稳定下来的蜂群,看看空中依旧飞舞着的蜜蜂,心中比吃了蜂蜜还要甜,也便觉得日子因为蜂蜜带来的热闹而变得格外甜美。11阅读第自然段,依据文章内容填空。(2分)段落时节乡间蜂事分蜂时节分蜂时节向蜂群泼水、扔泥沙,挽留蜜蜂空闲时节在蜂桶边小憩,看蜂、听蜂取蜜时节12文中的“乡人”主要有哪些特点?就其中一个特点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13下列文段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3分)还常会见一些乡人左手举着蜂桶盖,右手捏着小枝叶轻轻向上扫着结球的蜂群,嘴里还念念有词:蜂王上盖,蜂王上盖等到全部蜜蜂爬上蜂桶盖,才会长长地出一口气,小心翼翼地端着蜂桶盖回家去。14联系全文,分析第自然段

13、中画线语句的含义。(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519题(共14分)父爱陷阱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

14、,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