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重点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1734217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重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作者:(美国黄晓星教育的起跑线问题”是一个困扰了中国社会许多年的理论难题与实践难题。 有的说,中国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的说,中国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有的说,中国 的孩子被搞死在起跑线上。 我想,每一种说法都有自己的立场与自己看 问题的角度, 重要的是不能只停留在经验的说教层面,而应上升到理论分析的高 度来讲道理,也 就是说,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里,我经过多年的研究以后,从中美教育比较的 角度,提出了一套自己的看法。一、教育的起跑线在哪里?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恰恰 让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 上” 0当代中国的教育体系已经成了一种 本末倒置”与拔

2、苗助长”的教育体系。好 的教育应根据 效法自然”的原理,从感觉开始,也就是从身体的感觉与形象的感觉开 始,按人的成长进程的顺序依次是 躯体一情感意志一理性灵魂”的内在节奏来按 排 课程,教育的规律是人在12岁以前主要是 躯体一情感意志”优势地成长,12岁以 后主要是 理性灵魂”优势地成长。以人为本的教育,就应当遵循人的这种自然 进程, 通过体育、美育、德育、智育、劳育使人得到多方面的和谐的发展。教育要以人为本,要遵循由外而内的 动作把握、形象把握、逻辑把握”的认知成长的 建构规律, 在教育孩子与学生时,应从动作把握与形象把握开始,说的少一点,要尽量引导儿童去 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看、去听、

3、去感觉,通过动作、形 象与逻辑的内化来建 构智能,而非一味地将枯燥的知识硬塞给儿童。教育的原则 和方法是否正确,关键在于过程中是否造成儿童一种愉快的兴奋,是否引起兴趣和爱好,以提高儿童学习的主动性。 儿童需要自身发展的空间与时间,当代的 儿童在不得不过快成长的压力下长大,失去了对他们年龄段来说永不再来的、一次性体验的机会。为儿童按排过度的学习,是摧垮儿童身心的罪魁祸首。 我们当今 社会的快速度,几乎不尊重或不理解儿童的需求。因此我们身为教师和家长必须为儿童创造出能充分发挥童年特点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做,到了儿童成年时,大大有助于促进创造性独立思考、独立行动能力的形成。二、为什么说 中国的孩子全部

4、输在起跑线上”人的成长就象 春、夏、秋、冬”展开的次序一样,有一个内在的节奏,由于中国 的教育体系是从逻辑把握开始的,这就违背了教育的规律,也就是违背了人的内 在 成长节奏,重视 语文、数学、英语”的超前学习与升学考试的竟争,忽视了动 作把握 与形象把握的这两个阶段的奠基性的成长,从一开始就重视理性灵魂的训 练,使得中 国的孩子普遍地缺少 春天”缺少感性春天的玩耍、活动、野性、清 新、舒缓、浪 漫与原始生命力的勃发,主要是理性的夏日的暴晒、煎熬、辛苦与 重复的劳作,到了 秋天就多半收获空壳的果实,从学校毕业后,走到社会上就经受慢长冬季”的人生 煎熬,缺少人文教养与内心的强大和强健的体魄,从而人

5、格萎缩、有气无力、偏偏 倒倒、东躲西藏、不敢挑战人生的极限而可怜吧吧地度过这一生,普遍压抑、情感与理智严重地失衡,连一个正常人都不是,哪里还谈得上 什么创造性的培养与人生浪 漫的情调,真是白日作梦。据我对中美教育的观察与 比较,我认为,中国的孩子全部 输在起跑线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死读书与读死书的科举教育的传统,毛泽东主席曾号召我们 要学工、学农,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想突破中国传统教育的只重视书本知识的这个瓶颈,可惜走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极端使教育改革失败了。现在 , 我们要再一次重新认识感性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心脑手合一”的结构,这是教育的 普遍规律。当代欧美国家的教育体系是从 心”开

6、始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从 躯体一 情感意志”开始的,这就自觉与不自觉地顺应了教育的普遍规律;而中国当代的教育 体系是从 脑”开始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从 理性灵魂”开始的,这就严重 地违背了教育 的普遍规律,为此,我们需要从教育模式的角度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当代中国的教育 模式是以 认知为本”的教育模式,也就是教育的实践是围绕 认知导向为中心”展开 的,这一思维方式是两百年前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的 ,赫尔巴特又影响了前苏 联教育家凯洛夫,凯洛夫的教育学在50年代翻译成 中文,成了中国教育的 圣经”。有三个特点,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奇怪的是台湾也是这样的教 育模式,是20世纪初民国时期从

7、日本人那里学来的。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中心,强调灌输式的死记硬背。 而美国的教育模式主要 受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影响,是 一种以 活动为本”的教育模式,也就是教育的实践 围绕 情感导向为中心”展开的,主 要有三个特点,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 心。主张学习与教育要满足儿童的内 在需要,以兴趣为中心,反对压抑学生们想 像力与创造力的死记硬背,强调从做中学, 强调学生多参加体育活动,要以解决 问题为中心多动手做项目,努力培养兴趣、 体 力、观察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 能力。于是中国的孩子 赢在起点,输在终点” 美国的孩子 输在起点,赢在终点。中国与台湾到现在都还是这样的教育模式。中国的许多教育专家

8、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比美国的基础教育搞得好,因为中国的中学 生比美国的中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扎实,在国际竟赛中,考得更好。这是一 个极大的 误区”。当今,中国的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是一种 本末倒置”与 拔苗助长”的教育体系,侧重的是 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核心课程的系统训练,这是一种重知 识、重理性、重科学、重智商开发的左脑型教育,在社会生存竟争的压力下,以教育 人们 学会工作”为目的,缺少自由玩耍与体育,缺少艺术活动的浪漫,缺少劳动 与品格 的塑造,缺少 爱心”与生态世界观的培养,过早的让孩子在12岁以前接 受太多的知 识灌输与逻辑思维训练,抑制了形象思维与情商的生长发育,使右

9、脑神经细胞由于 缺少外在的形象化物象的刺激而全面萎缩,从而失去了想象力、 失去了生命激情与 创造性、失去了生活的丰富与生命的尽性。显然,中国的教育体系过早地耗散了 孩子的元气,是给孩子放气”的教育,它的本事就是把活蹦乱跳的孩子变成蔫了吧唧 的皮球。三、中美教育的比较在我看来,欧美国家的强大,首先是他们的人文、制度与教育系统的强大,其次才 是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强大。 也就是说是精神的强大才导致了物质的强大。 我想对 于我们从中国到美国来生活的人。 要安静下来,慢慢用心体会美国的教育,欧洲的 教育,他们从古希腊开始就把培养 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作为教育奋斗的目 标野性就意味着 身强力壮、吃苦耐劳、追

10、求自由”,高贵”就意味着 情趣高雅、 追求卓越、严于律己”于是,基础教育就为孩子与学生们创造了许多自由探索的空间”与自由探索的时间”就有童子军,玩耍多,体育课多,艺术活动多,项目活动多, 课后社团活动多,父母带孩子参与教会活动多。这种以人格为中心 的教育就 全面奠定了人生的根基(在我看来,美国基础教育的真正精华是在每天 下午3:00放 学以后的围绕 体育、艺术、社会实践”而展开的丰富多彩的课后活 动。学生们自 由选择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也可以不参加。我认识一个在美国 硅谷Miller中学读书的15岁的中学生,他告诉我他们中学有53个社团组织,他自己就参加了 9个社团组织,周一到周五下午3:0

11、0 4:00就参与各种社团 活 动,他喜欢歌唱艺术,就参加了美声唱法社团与爵士乐风格歌唱社团的活动 ,还参加了 莎士比亚戏剧表演社团。人生就象是与自己比赛的马拉松赛跑,西方教育倡导的是 先慢后快”人格先成 长,智能与技术后成长,体能与意志先成长,知识与技能后成长,他们的人就越来越有 后劲,中国的知识教育模式造成的后果是 先快后慢”教材体系性强,知识难度大,看 看竹鼠种苗。条条框框语言刻板,缺少形象的情节与故事性,分数竟争、班级排名,智 能先成长,人格萎缩了 ,知识先成长,心力与体力萎缩了,长大后,只能干点技术活,讨口 饭吃。如果把人生比喻为万米赛跑的话,中国的教育体系是从理性灵魂开始的,重视

12、逻辑把握的训练,刚开始就起跑快,拼命往前冲,也许会赢前面的3000公尺,但由于 过早地耗散了孩子的元气与能量,就多半会输掉后面的7000公尺;西方的教育是从 躯体一情感意志”开始的,也许刚开始跑得慢,会输掉前面的3000公尺,但由于重视 动作把握与形象把握的训 练,打好了人生的基础,就多半会赢后面的7000公尺。中 国的教育是赢一段时间,而输一辈子;西方的教育是输一段时间,而赢一辈子。中国 的教育是先紧后松”,紧”是基础教育难度大,以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主课为 核心进行系统 训练,以考试为中心,强迫学生学习与考试,把学生们累垮了,造成普 遍厌学,松是学生们考上大学了,离开了家长的管制与升学

13、考试的压迫,终于可以 玩耍了,大学里追星族成群,流行音乐、经商热、社交热抑制了读书热成了校园文化 , 躲避崇高的染色斗、追星族、玩家成了时代弄潮儿的象征,大学成了市场”、官场”、玩场”大学象牙塔的理想主义精神失落了 ,校园正在成为文化的沙漠与精神 的废墟。而美国的教育是 先松后紧”基础教育的理念是 少学多玩”,玩耍”是最 好的学习,幼儿园与小学很放松基本上是在玩耍中度过的,从初中开始好象才进 入了正规的学习,没有升学考试与分数排名,没有指定的教材,每个教师可以根 据教学的要求自主选择教材,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实施方面有较多的自主性、能动 性与创造性。整个基础教育以人文教育为中心,重视体育、音乐、文

14、学、美术、 手工、人文历史地理、科学、数学、写作、社会研究、外语等课程的学习。教材 印刷得很精美、是大开本、图文并茂、故事性强、内容丰富、编得很厚、知识面 宽、重视世界文明的学习、 知识难度小,就象科普读物,容易学习,练习题灵 活多样,经常围绕项目进行社会调查与观察,并作动手动脑和写报告的科学研 究,有利于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想象力,自由活动时间较多,以活动为中心,下午3: 00就放学了,体育活动多,艺术活动多,社会活动多,松松垮垮,体格 健壮,心力与体力都好,考上大学后,知识结构全面而又学习任务重,前2年主要是通 识教育,后2年主要是专业教育,很容易转专业,有较多自主选择的机 会,找到自

15、己感兴趣的专业了,就出自内心地自觉学习,是自己想紧”放眼看世界,中。国人的位置在哪里?中国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家吗?有原创性的教育思想 与教育理论吗?世界上的人文、社科、科学技术与发明创造有多少是中国人搞出、中化,初中要高中化”等让人难以承受的重成了我 加上急功近利的心态,让多少儿童本应充满纯真和 年本应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青春不在,醒着的时间就 在许多成人眼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 只能慢慢等待,要把人生当成是一趟旅游而不是一来的呢?内容来自dedeems看一看当今的中国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要小学化,小学要初们的至理名言。浮躁的社会再快乐的童年不在、让多少青少只有一个字快!要

16、知道,却需要时间,我们不能焦急, 场赛跑!只有有了旅游的心境,6我们才会对我们的人生学会欣赏、学会享受、学会快乐!面对幼稚的生命,我们不应催促,我们只有等待,这是人伦,更是常识。人的成长应遵循自由一选择责任”的人格建构规律:基础教育阶段要强调学生自由的探索而不是相互攀比分数的高低。教育不是制造产品的工业,而更象是需要精耕细作的农业,是一门慢”的艺术,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要尊重学生丰富的个性,教育要强调慢”强,调活动与快乐”强调 体验一理解一实践”强调 野性、清新、舒缓、浪漫与 原,始生命力的勃发”身、心、灵”的健康成长尤其忌讳强迫与压力而需要很 放松的,外在条件,需要通过 慢”的节奏,通过 自由与自我选择的探索才能逐 渐走向自觉”,从而奠定好人生的根基。人格成长第一,智能成长第二;生态世界 观、品格、体 育、音乐、文学、美术学习第一,数学、科学、历史、地理、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