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科制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1733874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介入科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介入科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介入科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介入科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介入科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介入科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入科制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介入科制度篇一:介入科规章制度介入科工作制度本制度在河南省省范围内实行,如卫生部将来颁发有关相应规定,则按卫生 部规定执行。第一部分:介入科的基本配备一、介入科设置介入科是影像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卫生部规定属于临床科室,科室管 理上可以隶属于放射科,也可以成为独立科室。在科室设置上应包括介入科门 诊、导管室和病房三部分。二、介入科人员1、医务人员 正规医学院校毕业,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聘任证书”。来源于影像科、血管外科、神经内外科及其他临床科室的医师均可从事 介入治疗工作,但必须经过相应介入放射学科专业培训3年以上,取得介入放射 学专科证书。身体适应X线环境下工作。2、护理人员正规

2、护理院校毕业,取得“护士资格证书”。介入诊断和治疗涉及临床医学的各个系统的多种疾病,介入科导管室和病 房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内外科和急症护理学技能,熟悉各种临床急重症的围手术 期处理。导管室护士身体须适应X线环境下工作。3、技师与工程师介入放射学的专科性和特殊性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 有全面的影像设备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正规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或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专业、或临床医学专 业毕业,经过常规X线、CT和MRI专科培训,并取得DSA上岗证书。综合性介入放射学手术室专科培训2-3年,可以单独熟练配合医师开展 血管内和血管外各种介入放射学技术,可以处理常见的影像设备技术故障和

3、技术 问题。 身体适应X线环境下工作。第二部分:导管室管理制度一、导管室的基本要求导管室是实施介入诊疗的重要场所,是医务人员在X线引导下进行有创性操 作的手术室,它兼有手术室及放射科的特点。因此,合理设计和科学布局是对导 管室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开展介入手术所必需的设施条件。(一)导管室的建筑结构与布局1、导管室的设置布局导管室应尽量与介入病房设在同一幢建筑物内,并 自成一区。导管室应保证安静、清洁,人员走动少。所在区门口设置门铃及对讲 设备,减少无关人员进入。导管室应设病人出入口与工作人员出入口,工作人员 出入口有更衣室,病人出入口处有消毒垫。介入手术操作室的位置设置,要考虑 到防止射线外泄

4、及相邻工作室的保护。2、导管室的内部设置 导管室主要由手术操作室、控制室及辅助工作间组 成。手术操作室既要便于清洁、保证消毒隔离,又要便于放射防护。操作室四周 墙体及顶棚必须使用防射线材料,墙面材料应坚实、容易清洁,地面无缝,可冲 洗,不易留污渍。手术操作室入口处宽度设计应便于推车(病床)及各种设备出 入,房门保证有效关闭,防止射线外泄。操作室不设直接对外窗户,应通过空气 过滤装置通风。操作室应具备足够的空间,保证各种仪器摆入,方便操作和抢救 时使用。控制室与手术操作室以铅玻璃隔开,窗口可以尽量大一些,以便观察。控制 室内设置放射人员控制台、监视器、心电监护显示器、对讲机、刻录机、录像设 备等

5、。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辅助工作间:观察室、洗手间、器械室、敷料室、库房、 污物处置室、值班室、办公室、卫生间、更衣室等。(二)导管室的人员配备导管室的工作人员主要由介入病房医师、护士、放射技师、心电和血压监测 技师、护工和清洁工人等组成。导管室医师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介入病房工作经验,熟练的导管 操作和介入治疗技能,无菌技术过硬并精通影像学知识。作为操作者,医师应首 先熟悉病人的临床情况,提出介入诊治方案;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处理紧急抢救及 并发症;术后妥善书写手术记录,做好术后处理。导管室护士主要职责是围绕导管室的诊疗工作,提供术前术后消毒隔离、材 料物品准备和术中配合等服务保障。导管室护士

6、应具有丰富的介入病房护理工作经 验,具备协助医师处理急、危、重症病人的能力,有较强的观察、分析、判断能 力,熟悉抢救设备和药物,熟练掌握各种导管介入器材的使用及介入手术操作程 序。放射技师需具备放射技术专业任职资格,熟悉并掌握相关设备的使用和保 养,能处理简单的设备故障,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放射技师的职责是负责相关 的技术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使之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根据手术医师诊疗 活动需要,进行技术设备的操作,提供相关的技术保障。护工主要负责介入手术病人的接、送工作,并具有消毒隔离的基础知识,协 助护士做好术前、术后手术操作室的消毒处理。清洁工人主要负责做好导管室日常清洁工作。(三)导管

7、室的设备及器材导管室的设备及器材主要包括影像设备、心电和压力监测系统、手术器材和 抢救及防护设备等。1、影像设备为保质保量地全面开展介入放射学诊断和治疗工作,必须具备具有国家 注册标准的专业性的DSA设备。X线设备具有足够大的功率(毫安600800)和热效能,能够耐受连续 长时间的介入放射学手术操作。图像采集与显示系统具备连续和脉冲功能,图像采集与显示速率在12.5 幅/秒以上。具备直径、长度和狭窄率等多种测量和后处理功能。2、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导管检查和介入治疗时,医师需要借助心电血压 监测仪获得反映患者生命情况的相关数据。多导生理记录仪能记录体表12导联 心电图,并同步获得心腔内多导联心电

8、图。多导生理记录仪和压力传感器、三联 三通、冲洗装置相连组成压力监测系统,可用于测量患者有创血压。导管室还应 配备自动监测患者无创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功能的监护仪。3、器材 主要包括用于导管手术的器械与材料。如器械台、方盘、刀片、 药碗、止血钳、卵圆钳、麻药杯、弯盘、穿刺针、各种导管,指引钢丝、球囊和 支架等。所有手术器械使用前应保证无菌,一次性材料不可重复使用。4、抢救设备常用设备有直流电复律除颤器、人工心脏起搏装置、主动脉 内球囊反搏泵、给氧设备、吸引器、简单人工呼吸器、心包穿刺包、气管插管器 械等。直流电复律除颤器应备两台,并由专人管理定期维护。5、常规用药和抢救用药 主要包括利多卡因、肝素

9、、阿托品、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硝酸甘油、多巴胺、地塞米松、间羟胺、异搏定、三磷酸腺甘(ATP)、 速尿、硫酸锌鱼精蛋白、盐酸吗啡、度冷丁、尿激酶、胃复安、5%-10%葡萄糖、 生理盐水等。6、防护设备 介入手术进行中为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和病人受到X线损害, 应向手术操作者提供铅衣、铅眼镜、铅帽、铅护颈等;对手术病人应提供甲状腺 及性腺防护设备。二、导管室的管理导管室是实施临床介入性诊疗的专门场所,导管室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介 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建立健全导管室各项管理制度,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导 管室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一) 一般管理规则1、凡进入导管室手术间者,应着导管室专用洗手衣、裤

10、、鞋套,进入无菌 区应戴好帽子、口罩。2、手术人员暂时离开导管室外出时,应更换外出衣、鞋。3、手术区内不得带入任何食品,室内禁止吸烟,手术期间关闭手机铃声。4、常规手术通知单,应于手术前一日,送交导管室,如需特殊材料应在手 术通知单上注明。5、介入手术病人必须有抗-HIV、HBsAg、抗-HCV等检查结果,阳性患者安排 在每日最后。6、如有严重或特殊感染病人做介入手术时,医师应提前通知导管室,以便 做出相应的准备,防止交叉感染。参加此类手术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有关规定, 确保患者及工作人员安全。7、手术使用后的布类、器械、导管材料等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处理。8、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别放置。将利器

11、放置在利器盒内,避免交叉感染, 垃圾处理时应注意环保。9、导管室各种物品固定位置放置,用后立即放回原处。由专人负责检查各 种仪器是否运转正常,物品如有损坏应立即报修。10、各种抢救药品应配备齐全,用后立即补充。11、导管室一切器械物品未经负责人许可,不得外借。以确保手术所需及防 止交叉感染。(二)接送病人制度1、导管室配有专门接送介入手术病人的护工,按照手术排序用平车接送病 人。对于危重病人由医师或护士接送。2、护工在术前到病房接手术病人时,应认真核对科室、病人姓名、床号、 住院号、性别、年龄、手术项目等,保证确认无误。病人术后送回病房时应与病 房护士按规定要求办理交接手续。(三)护理制度1、

12、病人送入导管室后,护士再次认真进行“七对”,同时检查术前准备如 皮肤准备、药物准备及各项化验等,以确保手术安全。2、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护士在术前主动向病人自我介绍,态度要和蔼, 安慰、关心病人,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3、术中护士要根据介入手术操作程序,积极、主动配合医师手术,注意观 察病人的意识,血压及心电变化情况,准确记录术中用药及介入手术材料。4、术后护士要向病人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并进行简明的针对性健康指导。(四)护士长职责1、护士长主要负责导管室工作人员、物品、工作安全、无菌技术及手术安排等的管理。2、负责导管室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标准落实。3、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组织好消毒隔离、无菌

13、技术操作规程的实 施。4、负责对导管室物品的管理,按要求建立物品使用账册,做到账物相符。(五)参观制度(1)参观者须经医院医教办或护理部批准,导管室科主任、护士长安排方 可参观。(2)参观者进入导管室需遵守导管室的管理制度。3、凡进修、实习人员参 观,只限于本专业手术。禁止在手术间内来回走动,应接受导管室医护人员指导。(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距无菌区距离应保持在30公分以外,且 不影响手术人员操作。篇二:介入科组织管理制度介入科组织管理制度第一条在院长、书记的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介入科主任对科室统一领导和管理。科主任一般应当由学科带头人、高年资医生担任。第二 条可分设副主任或组长

14、协助科主任工作。第三条住院医师应实行介入放射学各种方法的轮转学习,力求全面掌握介入放射学各种常用介入方法、以便发挥综合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优势。鼓励 高年资主治医师按人体解剖系统分专业深入钻研,培养成某一方面的专家。技术 人员相对固定,定期轮转,能够掌握介入科各种设备的操作、使用,实现一专多 能。第四条科主任全面抓好科室的各项质量管理和优质服务。科主任要全面管理好各级岗位人员的工作,有计划地安排好各级人员的专业培养,不断提 高业务水平。介入手术室管理制度1. 凡在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 进入手术间时必须配戴导管室的鞋、帽、口罩、隔离衣、防护铅衣及铅围脖等。2.

15、 进入介入室见习、参观二人以内的需经科室负责人和介入室护士长同意, 三人以上的需报医务科经业务副院长批准。参观和见习手术者,应接受院方医 务人员的指导,不得任意游走及出入。3. 介入室的药品、器材、辅料均应有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各项 急症手术的全套器材、电器和蒸汽设备应该常规检查,以保证手术正常进行。介 入室器械一般不得外借,如外借时必须经介入室主管副院长同意,麻醉药品和剧 毒药品应有明显标志,加锁保管,根据医嘱并经过仔细查对方可使用。4. 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该分室进行,如无条件时,先做无菌手术,后做 有菌手术。手术前后手术室护士应详细清点手术器械、材料、药品、辅料等数目, 并应及时收拾干净被血液污染的器械和辅料。5. 介入室在夜间及假日应该安排专人值班,以便随时进行各种紧急手术。6. 介入室对施行手术的病员应作详细登记,按月统计上报,协同有关科室 预防医院感染和研究感染原因,及时纠正。7. 介入室应每天术后使用2%消佳净拖地,定时开启空气消毒净化器进行消 毒,每周大清扫消毒,每月作细菌培养(包括空气、洗过的手和消毒后的物品8. 手术通知单必须手术前一日交导管室以便准备,急症手术通知必须主治 医师或值班医师签字。9. 接手术病人时,病人要穿医院手术衣服进入介入手术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