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1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1731621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人类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在探索中成长。幼儿是人一生学习生存本领的最重要的初级阶段,也是人生观、世界观萌芽的奠基期。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对幼儿一生的成长都是有很大影响的。幼儿园小班的幼儿,一般在2.53.5岁之间,这一时期的幼儿对外界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尝试各种方法去探索:撕、咬、折、吐口水等,千奇百怪;这些活动往往都指向一个目的,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幼儿的这些活动,是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学会适应环境的行为活动。幼儿的活动,是人类自身对事物认识的本能,也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开始。所以他们有许多活动是

2、需要老师加以引导的。实例1:方语涵、方倩是小班的小朋友,她们用手纸擦鼻涕时余留一小块,在老师不注意的情况下,放到嘴里嚼一嚼,老师会告诉她们,吃卫生纸是不卫生的,吃了会生病,不能随便乱尝东西。在孩子的观念里,没有“不卫生”的概念,所以他们当然是要“尝尝”;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他们会这样反复好几次,直到确认不好吃才没了兴趣。老师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指导者,在一开始就指导学生,有许多东西是不能乱吃的,在幼儿的头脑中形成这种意识,然后,孩子们良好的习惯才会慢慢养成。如此说来,老师的指导在幼儿的生活中起着的是多么重要的作用。 实例2:吃饭时,老师都是让小朋友坐好,把手放到膝盖上。老师把饭菜盛到碗里请

3、他们凉一凉再吃。刚开始他们不理解,想用手去碰碗,很危险。因为在家里,家人是喂或把凉好的食物给他们吃,吃到嘴里的食物都是不凉不热的。在幼儿的眼里,任何食物都能马上吃。所以在我们老师的保护下让幼儿轻轻碰一下刚盛好饭菜的碗,让他们直接感受冷、凉、热、烫。这样幼儿在吃饭时就不会轻易去碰碗了,即使碰,也会特别小心。同时,幼儿在等待进食的恰当温度的过程中,还逐步学会了“等待”,看起来等待似乎是一件不关重要的事情,其实,等待对幼儿养成良好的性格,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就是一张白纸,划上什么就是什么。他们受到最重要的影响就是身边的人,如:父母、亲朋、老师等。他们的行为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形成好的习惯,他们会影响好

4、多孩子;形成不好的习惯,也会影响很多孩子。所以作为幼儿老师,应当十分关注孩子们是否在养成某些习惯。对一个孩子说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能是终身受益。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习惯呢?我们要从最基本的事情抓起。实例3:党刚来幼儿园的幼儿在吃饭时大吵大闹,没吃完的食物乱扔一气;此时,讲道理是没用的。老师当然也得偶尔来点强制,把他单独叫到一边,告诉他:吃饭是不准乱说话,吃多少拿多少,不能浪费。教师要随时控制,提醒幼儿,这样幼儿就能安静就餐,浪费就少了,后来浪费就没了,逐步养成了文明就餐的习惯。另一方面,这时期家长需要密切配合,不能任由幼儿性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就会给幼儿造成错觉,不知是老师说的对,

5、还是家长说的对。必须统一教育幼儿的思想,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幼儿的文明就餐习惯。 幼儿的人生观、世界观初步萌芽是人生最重要的时间,古人云:“三岁看老。”让幼儿学会辨别对错、好坏就在于此。实例4:班里的耿存全、方永乐小朋友,在班里打其他小朋友,在排队走路、玩耍时推倒其他小朋友,这些都是不良习惯。这时,老师就应该告诉幼儿:“要帮助摔倒的小朋友,把他扶起来;而不是把他推倒在地,那样是不礼貌的。”这样,让幼儿在观念里逐步形成帮助他人是好的,推小朋友是不好的。老师的教育,有了耐性,幼儿的改进必然是很显然的。幼儿教育空间大,可塑性强。教育家孔子曾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幼儿是纯净的、无邪的,我们教育者应给受教育者一个平等、和谐的教育平台,让不同的孩子都受到最好的教育,让他们成为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材,成为对社会、家庭负责任的人,这样才无愧于教育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